2016年12月,我有幸来到扶贫工作的一线,成为一名普通的扶贫干部。我帮扶的贫困户在离县城10公里的项村,一位80岁却精神矍铄的孤寡老人,名叫留锁(省略姓),我在想,当初父母给他起这个名字多半是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的缘故吧?不成想老人如今已是高寿之龄。
第一次下村到户的窘状至今仍然记忆犹新。走进昏暗、积水的房间,闻着木质房屋受潮后刺鼻的味道,我既为贫困户艰难的生活境遇感到心酸,也为自己的手足无措觉得羞愧。老人似乎看出了我的局促,让我去院子里坐,说乡下空气好,我顿时感到一阵温暖。放下了心里负担,我与大叔拉起了家常,如朋友般的态度细致、浅显地向户主宣传了政策,了解家里近期情况。经过一番了解,才真切感受到田园生活并不总是悠闲、惬意,了解农村柴米油盐、用电、用水、交通出行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后,才明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户的生活竟是如此不易。
我看到老人家院落里种了些蔬菜,就在院子里看了看,这才发现外墙墙面大部分脱落,裂开的墙缝布满蜘蛛网,屋里陈设极为简陋,除一盏电灯泡外几乎没有一样电器,陈旧的土炕,凹凸不平的地面摆放着盆盆罐罐。老人说,这是防下雨漏水准备的。老人佝偻的身子,一眼看透的家境让我十分揪心:住在这种危房里,下雨怎么办?冬天怎么办?要是能为老人联系民政部门进行危房改造那就好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先跑到镇政府询问有关危房改造项目信息,查询老人是否符合危房改造条件,听到肯定答复后我欣喜万分,立即赶到老人家,并联系当地村委会为老人房屋改造提前整理相关资料,经过我与村部的的多方努力,老人的危房改造开始了。看着进场的挖掘机,忙碌的工人,老人时而静坐在石墩上发愣,时而跟在工人身后,生怕他们溜走。我看出了老人的心思,一遍遍开导他们说:"放心吧,这些工人一定按期交房,经过政府验收后,您老就可以住上新房啦。"老人这才放下心来,看着老人孩子般纯真的笑容,我又欣喜又心酸。建房进度较快,老人很快就能住上新房。可光有新房,没有生活必需品怎么办,我随即把自己家搁置的彩电给老人搬来,并给装上无线电视,老人开心地握着我的手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可我知道我做得远远不够,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我如往常一般,下了班给老人打电话,良久老人才接电话,声音也不如往常那般有力量,我心里咯噔一下,赶忙询问,老人说他也不知道咋了,今天起床就感觉头晕,在床上躺了一天,听到这话,我从凳子上跳了起来,给我的医生朋友打了电话,拉着他急忙往老人家里去。来到老人家里,经过检查,发现幸亏老人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我心里的大石这才落了地。
转眼间快过春节了,一大早我就将提前准备好的鸡蛋,大米,面粉,春联装上车,出发去项村给老人送年货,老人似乎心有灵犀,就在门口等着我,眼神里满是期待与幸福,我的眼眶湿润了,老人像一个父亲期盼着儿子回家过年,享受着家庭的温暖……我知道,这是一个孤寡老人最需要的温情,我将与郭老爹一直走下去,带着他脱贫致富,安享晚年!
合 阳 电 视 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