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100年汇聚的革命队伍中,有这样一支力量,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改革开放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无论是奋斗新时代还是启航新征程,无论是脱贫攻坚战还是疫情防控阻击战,处处都烙下了巾帼英雄的铿锵足迹,她们以对党的忠诚,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祖国的热爱,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党的好女儿。即日起,吉林女性推出“巾帼心向党 矢志跟党走”党的好女儿故事会。让我们一起来听她们的感人故事。
把爱留给山里娃
王秀娟:把爱留给山里娃来自吉林女性00:0013:53
王秀娟,1977年11月生,199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吉林省梅河口市红梅镇白石小学教师。曾先后获得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课改标兵,优秀中队辅导员,骨干教师,梅河口市师德先进个人,吉林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吉林好人,吉林好职工,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她的事迹曾在《吉林教育》《长征》《劳动新闻》等刊物上报道。
王秀娟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娃。1993年考入海龙师范学校,九七年毕业时,放弃了保送深造的机会,也放弃了寻求优越工作环境的打算,毅然回到红梅镇最偏远的小学执教。她心甘情愿把爱留在大山深处,把爱留给山里娃。
心装孩子 爱洒讲台
21年如一日,她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把每一个孩子都放在心里,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他们。为了使山里的孩子学到更多知识,她在家里安装了电脑,购买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软件,并且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山里的学生知道了多媒体,知道了什么叫课件。2002年的春夏两季,她先后带着学生上了校级教研课《成语快乐学》、市级教研课《长白山之行》、国家级教研课《争做勤俭好少年》,同学们大方得体的举止,妙语连珠的言谈,能歌善舞的展示,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大吃一惊,不敢相信这些学生是山沟里的孩子。
寒暑假里,她总是一个学生一个学生的家访,了解情况,交换意见。那年寒假的一天,为了能见到家长,只能赶在晚饭时家访,去时天色还亮 ,回时漆黑一片。十几里的山道上,只身一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路,刺骨的北风,卷着雪花,越走越慌,越走越急,一下滑进了路边的深沟里,窝在了齐腰深的雪坑里。当她吃力地爬出雪坑,鞋却留在了雪里。寒风里她坐在路边瑟瑟发抖,欲哭无泪,还好爱人不放心一路迎来发现了她。为了学生的点滴进步,她宁愿付出百倍的努力。
深爱岗位 奉献青春
她和爱人,都是普普通通的教师。她们把教好书当做共同的理想,当做一生的追求。为了建立班级图书角,花费半月工资,爱人不曾埋怨;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她坚持服药上课不肯休息,打着吊瓶批改作业,爱人不曾劝阻;她不知道工资卡的密码,却清楚的记得全班学生的联系电话;她不知道家里的现金放哪,却能准确的找到每一本教辅资料,爱人也不曾计较。因为爱人知道他们身上有着庄严的使命——教书育人。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他们深深地爱上了教育事业。
繁重的工作,让她的身体出了问题。她先后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综合征。在寻医问药的十几年,她都选在假期,没有请过一天假,没耽误一节课。
情系山村 为爱留守
尽管那时她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她的生活中并不缺少孩子的爱。下课在她双手沾满粉尘时,孩子们会争着打来井水让她清洗;够不到黑板上缘的孩子会一个大点的抱着小点的抢着擦黑板;在她生病住院时,孩子们听说苦碟子可以治高血压,高血糖,就放学后结伴满山遍野地挖野菜,一棵棵洗净装好恳请其他老师捎到医院。每年的教师节,毕业的学生,外地的、本地的都会打来电话、发来祝福短信;在家的学生,大的,小的会挤满屋子,为她过节。
2015年老校长退休后,她接下了校长的工作。尽管学校只有四十四名学生,十二位教师,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她在学校里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青年教师上好课,为了迎接国检,她带领教师加班加点的布置走廊;为了锻炼学生,她一次次带着学生参加镇里的活动;为了留守儿童,她一回回找爱心组织沟通交流,给全校学生争取三套校服,并为贫困学生找到帮扶人……每件事都不遗余力,留给大家的印象始终是乐观开朗,精力十足,一点不像病魔缠身的人。
二十年来,村小学生越来越少,白石小学新老师来了又走,有人问她:“你真想扎根村小一辈子?”她总说:“城里的学生有老师抢着教,山里的孩子需要留住老师教。我不走就是要留在孩子最需要的地方。”远离城市的繁华,独守山村的平淡,在村小教师这个平凡而艰巨的岗位上,她始终坚守着“一根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情系山乡,爱育桃李”的人生信条。把爱留给山里娃,这就是她——一个普通山村女党员教师的教育情怀。
(梅河口市妇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