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图心是褒义还是贬义(#财务管理者心智#企图心)

以下节选张丽俊老师的话:

一个人的要性非常重要,雷军讲过自己的一个故事。

雷军曾经找了一个硬件的负责人。那个人资历很强,

为了说服他加入小米,雷军一个星期跟他谈了5次,

平均每次差不多10个小时,前前后后谈了3个月,

一共谈了十七八次,终于说服了这个负责人。

但在最后一刻,雷军问他:“你要多少股份?”

他回答雷军说无所谓。那一瞬间,雷军失望了。

因为雷军认为,对股权不在乎的人不会有创业精神。

如果一个人没有要性,非常佛系,也难以成事。

一个无欲无求的人,不应该来公司上班,进寺庙更适合他。

我的想法:

其实雷军面试的这个人,可能就是传统的想法,觉得你感动了我,

讲义气,不好谈钱虽然无所谓,真的不给他股份,可能也会有想法。

而雷军应该是意识到他不是这样的心理。应该是内心真的无所谓,

才会感到失望。

所以,首先到底什么是企图心,这个人有没有企图心呢?

这个故事里是对金钱的企图。

工作没有对金钱的企图就真的做不下去吗?

为什么不是:努力工作,也可以理直气壮的谈钱,

但是也不一定非需要钱不可这样的态度呢?

企图心,英文也是Willingess ,是达成某件事情的想法。

比如这个硬件负责人完全可以是把工作做成的想法

把小米的国产硬件做到顶尖的目标。

我想他如果是个没有目标的人,那么也不会发展到雷军跟他谈了五次。

所以,其实雷军找到的是他价值观里的人,

同样的价值观,可能在今后的沟通上更多能达成共识,

减少障碍。

也许前面的雷军例子不够恰当,但是当我们去聆听

张丽俊老师的时候,她想表达什么。


我们应该有企图心,有达成某件事情的想法。

没有这个强大的目标,就不能支持我们走很远, 保持韧性

抵抗挫折。


类似稻盛和夫所说的「心不唤物,则物不至」,就是“吸引力法则”。

如果由内而外的去渴望呢?最深层次的源自使命感。


提到使命感,我很羞愧,本来希望跟一个老师开始教练课程,

第一节课,她给我分享了很多例子,讲很多人的使命感,

可是我没有太多感觉。时间一下子过去了三五年。

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我。

我为什么会丢了自己的梦想?自己珍视自己的感觉?

变得有点麻木,而内心的那个声音却在提示着我因为麻木

而来的痛苦?

当找到这个答案的时候,我相信就重拾自己梦想了~

我想就是客观认识自己是个怎样的材料,珍惜自己,

爱自己,好好管理自己,找到自己适合的愿意做的事情,

按照目标一步步努力做下去

以下节选自网络,看着特别好,就部分摘抄了~

企图心


每个人生下来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命。

有的人不相信自己的天命,不敢追逐自己的天命;

有的人后来抛弃了自己的天命,忘记了自己的天命。

相信天命,尊重预兆,付诸行动

这就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本书想告诉我们的哲理。

天命就是你一直期望去做的事情。人一旦步入青年时期,

就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天命了。

在人生的这个阶段,一切都那么明朗,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人们敢于梦想,期待完成他们一生中喜欢做的一切事情。

但行动真的是很难,毕竟人生来懒惰;

或者,有时候我们容易犹疑不决,不知道该不该行动,

比如要不要跳槽?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答案就是:遵循预兆,相信直觉。

直觉的强大要远远超乎你的想象,心理学研究发现,

我们潜意识大约占了90%以上,它就像一个隐形的

超级处理器。而我们的直觉,就是这种超级处理器

最后计算出来的结果。虽然它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

只有一个经过复杂运算后的结果,但它的准确性却是极高的。

很多时候,我们依据直觉做出的决策,事后证明都是正确的决策。

而预兆,就是直觉在提醒你,可以行动了。

「万物皆为一物,当你想要某个东西的时候,

整个宇宙都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