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晚,一切如常,但对于南昌市青山湖区尤氨路的一家上市公司的约6万名投资者而言,是一个不眠之夜。当晚,远在600公里之外的广东梅州,威华股份(002240.SZ)披露拟以75.85亿元的评估价置入赣州稀土100%股权,即赣州稀土拟借壳威华股份上市。
消息传出后,南昌那家上市公司立即成为焦点,大批投资者、媒体记者及律师从全国各地连夜奔赴南昌及该上市公司注册地江西赣州,这家公司就是昌九生化(600228.SH)。次日起,昌九生化连续10个一字跌停板,6万名投资者45.52亿元财富顷刻间化为乌有,无数投资者上演连环爆仓案,成为继2011年12月份的重庆啤酒“乙肝疫苗事件”之后,资本市场挥之不去的梦魇。
悲剧正好缘起于威华股份的借壳方赣州稀土。
从2004年开始,赣州方面不断倒腾赣州境内稀土类资产并组建赣州稀土,其控股权几经更迭,至2010年11月份,赣州国资委主导成立赣州稀土集团,全面承接赣州稀土。此后,赣州稀土渐生资产证券化预期,尤其是2012年以后,借壳上市预期更为强烈。作为赣州本土上市国企,昌九生化被市场广泛理解为赣州稀土最佳借壳对象,遂遭到爆炒,市值从不到30亿元急速升至近百亿元。
直到威华股份披露赣州稀土借壳方案,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昌九生化从来都不是赣州稀土考虑的借壳对象,于是竞相践踏,酿成惨剧。讽刺的是,2015年2月份,赣州稀土以所谓“相关协议不具备生效条件”为由终止借壳威华股份,差点酿成另一个惨剧。
此处不予评价赣州国资委及赣州稀土是否确有借壳上市的诚意,单就昌九生化事件而言,与其说源于赣州稀土,倒不如说缘起于资本市场从未消失的炒壳之心。
壳是什么?财富!
投资者为什么疯炒昌九生化,是因为一旦赣州稀土借壳上市传闻坐实,昌九生化有可能继续上涨。炒壳过程中,人们不会关注壳公司本身的业务及价值,壳公司的风险被人为忽略,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昌九生化暴跌过程中,不少机构投资者通过“特殊通道”及其他手段强行出货,说明很多时候,机构不一定比散户更聪明,只是他们跑得更快而已。
有人曾将A股公司分为两类,壳公司与非壳公司。对于招商银行、格力电器这样的非壳公司而言,炒作的逻辑在于业绩,而对于类似于昌九生化等壳公司而言,炒作逻辑则为是否具备借壳价值。
最疯狂的时候,人们将一切连续亏损的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均归结为壳公司,甚至有不少专业的媒体、研究机构以及大批黑嘴还煞有介事的根据市值、负债率、净利等指标筛选壳公司,认为这样筛选出来的壳公司具备借壳价值,也就具备投资价值。
某券商选壳标准
根据对借壳案例中壳资源特征的梳理,我们总结出筛选潜在壳资源标的的五大标准:
1、小市值,便于重组方接手:市值小于40亿;
2、盈利能力较差,公司主营业务低迷或者没有主营业务:连续两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小于5%;扣非和摊薄后每股收益EPS小于0.1元;
3、股权较为分散且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40%;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50%,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
4、大多倾向于收购比较干净的壳,负债比例较低:负债率小于50%;
5、剔除创业板公司,考虑到创业板公司不允许借壳;
当整个市场都在挖空心思找壳的时候,说明市场已经病入膏肓。近年来,无数上市公司被臆想成壳公司,如齐鲁证券(现中泰证券)借壳鲁银投资,渤海银行借壳大通燃气,中广核借壳深南电A(现*ST南电A),珠海水务借壳力合股份,大疆科技借壳山西三维等。特别是去年以来中概股加速回归,壳公司更是满天飞,只要与中概股公司存在股权关联或业务往来的公司均被视为壳公司。
一个通行的炒作逻辑是,宁可炒错,不可不炒,确实有一些传闻中的壳公司最终成为了真正的借壳对象从而乌鸡变凤凰。人们确信,只要A公司被成功借壳,与A类似的B公司也有可能被借壳。
炒壳风潮纵然与投资者追求快钱的心理有关,但也不完全是投资者造成的,其他众多市场参与方均是炒壳风潮的推手。归根结底,炒壳风潮与并购市场呈现出的卖方市场不无关联,人们认为,在注册制全面放开之前,壳公司永远是稀缺资源,之所以稀缺,是因为想对壳公司动心思的资本猎手太多太多。猎手们为了抢壳不惜动用各种手段,二级市场自然也会为了壳一路爆炒。
在众多的炒壳案例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精明世故,消息灵通,终日游走于上市公司与拟借壳方之间,利用人脉和资源为双方牵线搭桥,也利用信息优势散播有利于他们的消息。他们既是天使,也是魔鬼,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掮客,在并购江湖里,掮客如同幽灵,时刻盯着你。
(本文系转载,已获作者本人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