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三集团是国企还是私企(四川民营经济半年报④ 民营经济存在哪些问题?下半年如何发力?)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李欣忆

8月16日,上半年四川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及指数出炉之后,可以从中看出,四川民营经济存在哪些问题,下半年应该如何发力?

问题1:结构性问题制约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但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下滑。全省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43.9:52.7,虽然上半年民营经济二产增加值同比增长11.6%,高于全省二产增加值增速2.5个百分点,但民营经济二产占比较上年同期、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8.4个、7.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18.1%,较上年同期、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5.6个、6.0个百分点,较全国占比(27.9%)低9.8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增速落后全国水平,民营企业资本活力遭遇外部环境不利和内部动力不足的双重夹击。上半年,我省民间投资增速为11.7%,低于全国3.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2个百分点。主要考虑存在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十四五”重大项目建设势头旺盛,而民营企业在此类重大项目中往往占比较低;二是由于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市场预期不稳,民营企业投资信心不足,观望情绪较浓。三是企业更多从新建厂房、购置设备、扩大产能的“硬投资”,转向研发创新、软件应用等提高效率的“软投资”。


2021年上半年对比省份民间投资增长率(%)

民营市场主体总体稳步增长,但个体工商户活力减弱,净新增数为近年低点。上半年,个体工商户新设立39.9万户,同比下降3.78%;注销21.8万户,同比增长45.0%。个体工商户新设立减少、注销大幅增多,导致个体工商户净新增数仅为13.29万户,达到近年低点,分别比去年同期、2019年同期低18.48、4.96万户。根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2020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进入退出市场比例为2.4:1,但我省该比例仅为1.83:1。2019、2020、2021年的上半年,全省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速分别为11.4%、12.5%、9.4%,增速明显放缓。

问题2:发展动能培育仍然后劲不足

民营经济科技创新水平量质齐飞仍需时间。虽然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增长较快,但以研发费用投入、知识产权、科研人员数量、上市情况等核心指标来评价科技创新“含金量”,质的提升相对缓慢。从体现创新硬实力的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指标来看,上半年我省为0.28万件,明显低于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分别是我省的5.51、5.43、2.52、2.35倍)。


2021年上半年民营企业新增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万件)

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强度不足。具体表现在新增贷款中民营经济占比大幅回落,上半年新增贷款额中民营经济占比为19.2%,较一季度回落21.9个百分点;贷款覆盖面维持偏低水平,有贷款余额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为12.3万户、85.9万户,覆盖面分别保持在7%、16.4%左右,未见扩大,低于全国水平。

民企进出口占比较低,进口相对乏力。虽然我省进出口总体表现出良好态势,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速(42.5%)高于全国7.4个百分点,但是低于中西部2.1个百分点;民营进出口占比明显低于全国水平,我省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24.6%)远低于我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比(68.7%),也远低于全国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外贸总值比重(47.8%);民营企业出口强劲但进口乏力,我省民营企业出口增速(44.4%)高于全国8.8个百分点,但进口增速(11.1%)低于全国23.2个百分点。

新华三集团


2021年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四川与全国情况对比

问题3:企业竞争能力提升亟待加快

民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基础不牢、意愿不强。根据新华三集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蓝皮书(2021)》,我省进入城市数字经济指数排名前100名的城市仅有成都、绵阳2个,而山东、河南、安徽分别有11、7、4个。我省尤其在数据开放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和数字化融合方面发展滞后,只有成都、绵阳、德阳3个城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政府在引导民营企业中长期转型发展方面任重道远。

民营头部企业(上市公司)距离优质梯队仍有明显差距。根据《2020四川民营企业100强名单》,排名第一的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618.87亿元,排名第二、第三的通威集团有限公司(812.22亿元)、蓝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640.35亿元)落差明显,与今年世界500强营业收入入围门槛240.43亿美元(折合1231.5亿元)仍有较大差距。根据上市公司公开数据进行综合计算打分,虽然我省民营上市公司健康发展水平近年来稳步小幅提升,但总体得分(88.59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0分),尤其是在企业发展战略、行业竞争力、财务状况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转型升级力度偏弱、短板突出。

下半年如何发力,对标四大对策建议

下半年如何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省民营办提出4个对策建议:

大力“挖潜能”,夯实民营经济稳中向好基底。加大对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前置机会清单扩大民间投资发展空间;持续深化个体工商户帮扶。

聚焦“新动能”,深化改革创新培育竞争优势。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提升金融供给服务水平,激发民企外贸活力并支持做大进口。

着眼“中长期”,精准施策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供给让企业数字化“愿意转”“转得起”,加强政策引导激励,降低数字化投入财政补贴政策门槛;积极引进发达地区工业互联网头部企业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推动高性价比技术供给下沉,带动我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采取“平台让一点、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的方式,缓解数字化投入成本压力,形成推广带动效应。实施企业培育成长计划促进做大做强,注重企业梯度培育,构建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配套政策及激励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革新管理理念,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激发民营企业家精神,组织赴发达地区体悟实训,拓宽发展视野。引导第三方机构在质量、品牌、安全、法律、股权、税务、用工、财务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低成本、有保障的专业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规范可持续成长。

统筹“协同力”,驰而不息稳定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内循环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统筹谋划居民增收与消费提升,大力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能级、创新消费场景,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引导民营经济积极融入数字经济、直播经济、抗疫经济等新模式新场景,以高品质供给积极带动城乡消费回补和市场繁荣。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完善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推出涉企柔性执法、企业家紧急事态应对和重大涉案风险报告等制度,推动执法理念由监管型执法向服务型执法转变,加快制定涉企“首次不(轻)罚”清单。保持助企纾困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做好原材料和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深化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和商协会工作机制,系统施策为民营经济营造稳定可期、平等保护、亲清融合的发展环境,驰而不息促进民营企业合规守法、健康发展。

更多内容>>>

四川民营经济半年报① 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13.7%,超过GDP增速

四川民营经济半年报② 民营经济吸纳城镇新增就业超50万人,同比增长超30%

四川民营经济半年报③ 民营经济发展指数,成都、宜宾、绵阳排前三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