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宁波9月3日电 中外史学界普遍认为, 3000年前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首创了22个无元音字母文字,并在此基础上派生出24个古希腊字母等。近日,浙江省慈溪市民间瓷文化研究者闻长庆提出“先秦华夏字母说” 的新观点,受到学界关注。
“我凭什么说先秦华夏发明了字母体?因为经过研究比对,我国先秦陶瓷器刻写字母早于地中海字母,在先秦古陶瓷字母造形中都能找到与腓尼基字母和希腊字母体造字结构相同的字母。”身为景德镇陶瓷大学特聘客座教授、浙江大学文博系特聘研究员的闻长庆底气十足地说。
年近七旬的闻长庆,多年来醉心于古陶瓷研究,创办了浙江中立古陶瓷博物馆,从各地收集的古陶瓷片累计达数吨,人送外号“瓷痴” 。
慈溪上林湖是越窑青瓷的发源地和生产中心,从东汉到北宋末南宋初延续烧制了一千多年,唐至宋烧制的秘色瓷是当时越窑专门为皇家生产的贡瓷。闻长庆与儿子闻果立经过上万次试验,成功恢复了失传千年的越窑秘色瓷工艺。
“我们烧制的越窑秘色瓷作品被国内外国家博物馆收藏。”闻长庆自豪地说。
十多年来,他陆续从所收藏的300多件古陶瓷器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符号,其中既有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瓷残碎片,也有商周前的古陶瓷残碎片。他推测认为,这应该是我国古代早于甲骨文以外的另一种文字体系。
闻长庆还发现,距今8000年跨湖桥出现类希腊字母体(形)8个,5500年良渚时期陶器上刻写类希腊字母体(形)19个,一直延续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
他认为,这些神秘的刻划符号就是字母体。由此,他大胆猜想:古越人会不会早于西方人发明了字母,并传到了地中海?腓尼基人创造的字母是否借用了古越人的智慧结晶?
慈溪上林湖是古代海上陶瓷之路的起点之一,至少在3000多年前,中国与地中海就有文明交流。”闻长庆说。
腓尼基人是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生活在地中海沿岸地区,擅长航海和经商。
在闻长庆看来,在15-16世纪大航海时代,华夏文明对欧洲产生过深刻影响。1988年,在宁波慈湖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两只木屐,经碳14测定,木屐距今已有5500年,为良渚时代慈城人的木鞋子。而希腊博物馆一尊2000多年前的雕塑女神像,脚上穿着一模一样的木屐。
闻长庆说,欧洲人很早就把中国称为“赛里斯国”,即“丝绸之国”的意思。
“中国人好奇西方,西方人也好奇中国,丝路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在今天的希腊,还保留着一些生活习俗,与古越人很像。”闻长庆说。
他认为,或许在距今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有腓尼基商人来往于中国、地中海及美洲沿海等地。这些人很可能选用这些古陶瓷上的刻划符号,作为文化交流记事的工具。
他将自己这一发现,定名为“先秦华夏字母系列”。 这些刻划符号,总计有类希腊字母体造字结构23个、类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用以书写腓尼基语的一套字母)体造字结构22个、类罗马数码体17个、类突厥文体25个。
2014年,闻长庆应邀赴希腊进行学术交流时,意外发现那些雕刻或书写在石头上的希腊字母,与自己所研究的陶瓷上的神秘符号几乎一模一样,便从希腊带回了一件印有24个希腊字母的T恤。回国后,闻长庆将希腊字母和原始青瓷底部刻写的符号比对,发现两者无论在造字结构上还是字形方面均高度相似,这让他如获至宝,高兴了好长时间。
“就像是一个人在黑暗中艰难行走时突然看到了光明。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在青瓷底部符号中找到了24个希腊字母中的23个。”不久前,在慈溪举行的首届中国先秦陶瓷字母研讨会上,闻长庆依旧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兴奋地告诉在座的专家学者。
在研讨会现场,闻长庆展示的23件刻有符号的良渚与商周时期的古越原始青瓷,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这23件3000-5000年前的古越陶瓷底部刻划着一些符号,好似希腊文的“字母”——Α(阿尔法)、Β(贝塔)、∧(兰姆达)、Μ(谬)、Ε(埃普西龙)、Δ(得尔塔)、Η(艾塔)等。其中,有一符号出现在5000多年前良渚时期的古陶器上。
由此,闻长庆推断古越人比腓尼基人早500-1000年就发明了字母体,比古希腊人要早近2000年。
闻长庆的初步研究成果也引起了国外的关注。2015年,闻长庆特邀希腊驻上海总领事卡尔佩里斯博士一行前来慈溪鉴赏。卡尔佩里斯博士看后,惊叹中国3000年前的古越青瓷器上竟然会刻着类似古希腊字母的符号,认为值得学术界重视。
“我对这些似曾相识的符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定要想办法解开这个谜。”满头银发的闻长庆语气坚定地说。(陈怡、程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