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原句:同上(初中一年级下册第13课)
(二)文化因素: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三)文化内涵:引文的内涵是:太史公说:“《诗经》上有话说:‘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虽然我达不到这个境地,但心中总是向往着他。我读了孔子的遗书,想见得到他为人的伟大。到鲁地去的时候,参观了仲尼的庙堂,以及他遗留下来的车、服、礼器。那些读书的学生,都还按时到孔子的旧宅里演习礼仪。我一时由衷敬仰,徘徊流连地不肯离去。
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贤人也算多了,当活着时都很荣耀,到他一死就什么也没有了。孔子仅是一个平民,他的道统家世至今传了十几代,学者崇仰他都以他为依归。从天子王侯以下,凡是中国研讨《六经》道义的人,都依照孔夫子的话来做最高衡断标准,真可以说是一位圣明到极点的人了。”
引文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仰望高山呀,在那大道上走呀。四匹马儿多匆忙,六根缰绳如琴弦。见你美满的新婚,快乐充满我的心中)。”
从上述今译中可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原是写新郎新娘新婚之际愉快地坐着四匹马拉的车,在高山下大路上奔驰的情景的。后来被司马迁引用在《孔子世家》中比喻孔子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成就了。这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此后就用来表示“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或“向着高山远望,沿着大路前进”表示对德高望重者的敬仰了。
这段引文分三层:第一层写太史公对孔子的高尚人格“心向往之”。第二层写前往鲁地瞻仰孔子旧居。第三层最重要,把孔子与历代君王贤人对比,说明孔子圣明到极点。全段文字前后呼应说明“对孔子‘心向往之’”的原因。
说明:为了帮助中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中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敬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