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学家推测,最古老的指环始于商代之末。《物源》中记载:“纣作翠翘,金细,步摇宝斡指环”。《五经要义》(雷氏撰春秋繁露)中记载:“古者后妃群妾御于妃君,作为御者,以银环进之,妊则以金环退之,进者著右手,退者著左,手,本三代之制(三代系指夏、商、周)即今之戒指也。”说明古代帝王与群妃发生性关系,女史官要记录日期,并以指环验证,月经期以金退之,适合性生活时,以银环进之并戴在左手,性交后则戴于右手,这个做法已形成制度,这就是戒指的来历。
可见戒指的历史同文化的历史一样悠久。但金的发现较晚,据近代考古证明,商周两代尚处在铜器时代,夏朝早于商周,就不可能有金子,金的发现应当晚于铜。根据史学者的分析,古代的所谓“金”不是今天说得“金”。金字有两个用法,一是物类名,一是专用名。物类名系金属或五金的通称,所以铁也属于金属,有时为了易于鉴别,故称“重金属”。专有名则把铁不叫“重金属”而直接呼其为铁,银也不叫“白金”而称银,铜也不叫“黄金”,而叫铜。可以说秦以前的金其实是铜,因之古书记载的“金环”实际上是“铜环”。
西汉初,始有金的发现,这时的金子产量很少,而且金的冶炼技术还很差,皇帝拥有的贵重金饰品,多半是从外国——尤其是印度进贡来的,因为汉代与西域已有频繁的交通来往。由汉到魏晋、六朝,金指环在宫中是非常珍贵的宝物。据这些史料说明,指环虽然发明较早,但秦以前只有铜指环和银指环。汉代以后由于金的发现,指环品种也多起来,属于纯金的有“百炼金”指环,晋代有.“紫磨金”指环。南朝初期,天竺给宋帝献“摩勒金環”。次于纯金的则为“镀金”,《广韵》一书中记载,“環,指環也。以金镀之曰镀環”。除金属之外,矿石指环也有好几种。我国最古而最广泛使用珍宝是玉石、玉器。玉作指环则早于金指环。
98窟为五代时国王两小指所戴宝石指环产于阗,汉武帝时已有“玛瑙指环”。《西京杂记》“妆台记”中记载:“唐时有翡翠指环。这是指环历史上最重要的珍闻”。在《古今事物考》中记述:“指环即今之代指也”,故明朝又将指环称为“代指”。
由指环改称“戒指”并不是汉代的创造,在古代指环与戒指之名词同时并用,“戒”之一词,是警戒的含义、戴环于指间以示警戒,故曰“戒指”。
《五经要义》中记载:左手的金环,是表示有了身孕,警告皇帝不应与孕妇发生性关系。当群妃中有人在月经期间,则“以金环退之”,示意皇帝不要接近她,这些都是出于迷信的考虑。古人以为怀孕与有月经的女人,身体不洁,与其接触会沾污皇帝玉体,会生祸害,至少会有晦气。这种古代迷信,已流传至今,有少数地方生孩子时要离家,月经期夫妻要暂时分居。我国古代的戒指,除了指示能否进行房事外,还作为婚姻的信物,《南史》载有一段暗示南朝以指环为聘物的史事:“武丁贵嫔,武帝镇樊城,尝登楼望见汉嫔五彩为龙,下有女子擘恍,则贵嫔也。帝赠以金指环纳之。时年十四”、可见指环与婚姻表记的风俗,起源于南北朝期间。
戒指的另一古义则是已有人占有之意,别人不得染指。现代则被认为已有对象,他人应少接触,也警告女方,不能乱来。故戒指古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