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是香港永久居民?
很多时听到有些人说 :有三粒星就代表是香港永久居民。事实又是否这样?根据入境处网页显示,三粒星只是代表18岁或以上及有资格申领回港证。那么到底怎样才代表香港永久居民呢?如果身份证上,三粒星旁边写有AZ,即代表你拥有香港居留权及在香港出生。所以只要身份证上明确写明“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字样,便是永久居民,而不以三粒星为依据。
香港居民分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及非永久性居民,前者是在香港出生或住满7年,后者是未在香港居住够7年。到底在各种资源方面,永久性居民非永久居民差别又有多大?
1. 房屋
根据房委会条例,公屋仅限合资格的永久性居民申请,以单身人士为例,只要入息及资产上限,不超过10,100元及236,000元,便可向房委会递交申请表轮侯「上楼」。
至于购买资助性房屋,如新居民及市建局下辖的焕然一居,均只限香港永久性居民申请购买。
这是否代表非永久性居民只能租买私楼呢?事实上,房委会只限制非永久性居民作为申请人,若家中有年满18岁的香港永久性居民,非永久性居民是可以家庭成员资格,申请公屋及购买资助性房屋的。
举个例子,拥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男士A北上娶妻B,B以夫妻团聚获批持单程证赴港成为香港居民。B属于非永久性居民,不能作为申请人,但可与A以夫妻名义申请二人公屋。
2. 教育
接受教育是国际公认的基本人权,不论是永久居民还是非永久性居民,均可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
无论在申请幼稚园入学、小一及中一派位、以至申请入读大学,两者的入读机会均属平等,学费亦相同。
非永久性居民如有经济需要,想申领车船津贴、书簿津贴或学费减免等,只要符合学生资助办事处的入息及资产限额的资格,亦可申请。
3. 医疗
根据医院管理局收费指引,持有根据《人事登记条例》(第177章) 所签发香港身分证的人士,包括香港永久性居民及非永久性居民,均为符合资格使用获大幅资助的公营医疗服务的人士,如普通科门诊每次50元、急症室诊症180元,及专科门诊首次诊症135元,其后每次80,每种药物收费15元。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非永久性居民的身份签证书(俗称黄簿仔)过期,医管局是会按照非本港居民的指引收费。
4. 公务员资格
根据公务员事务局公布的公务员的入职要求,根据《基本法》第99条,在1997年7月1日或以后受聘的公务员,必须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 。
换言之,非永久性居民如要应徵公务员职员,必须要在香港住满7年,得到永久性居民资格才可申请。
5. 选举及被选举权
根据542条《区议会条例》及第547条《区议会条例》,只有香港永久性居民,才可依法享有选举中的投票及被选举权。
非永久性居民除了不能参选区议会及立法会,而且亦不具备选民资格,不能在区议会选举及立法会选举中投票。
6. 综援
港府原本限制未住够7年的非永久性居民,不能申领综援。但终审法院自2013年12月中旬裁定来港7年才可申领综援的规定违反《基本法》,颁令还原政策至居港满1年便可申请。即居港满1年的非永久性居民,只要符合资格,便可向社会福利署申请综援。
7.特区护照
非永久性居民要出国外游,与永久性居民是有明显区别。
根据入境处特区护照的申请资格,只有香港永久性居民可以申请香港特区护照,享受部分国家及地区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待遇。
如非永久性居民需要出国,只能申请俗称「黄簿仔」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签证身份书」作为旅游证件,每次外游前亦须前往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领事馆申请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