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切实解决困难群众面临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勉县构建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采取“大喇叭+大数据+铁脚板”的“三步法”工作模式,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得住、兜得牢、兜得实。
大喇叭,宣传救助“好把式”
“如果家中突发重大疾病或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等其他特殊困难,基本生活陷入困境,都可以申请临时救助……”勉县漆树坝镇民政干部晏旭正在耐心地讲解相关救助政策。突然,漂草沟村老王站起来激动说:“现在政策就是好,我家里的困难就是你们解决的,谢谢,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我真的太感谢了……”老王,名金全,六十余岁,家住勉县漆树坝镇漂草沟村。2022年初,独子突发意外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锥心的痛侵蚀着老王;不久,儿媳改嫁,留下两个上学的孩子。家庭的巨变,让老王的世界一瞬间变得黑暗,不知如何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老王通过政策宣传,找到了村上,经过一系列的程序,王金全的低保落实了。这样的政策宣传,正不断让老王这样的困难群众问题得到了解决,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进了千家万户。
2022年,漆树坝镇发动镇村干部及优秀青年组建了“大喇叭政策宣讲队”6支,通过集中宣讲、干部入户走访、院坝说事会、百姓故事会等形式,面对面为群众讲解社会救助相关政策,提高群众对救助政策的知晓度。该镇先后举办政策宣讲20场,组织开展政策培训8次,发放宣传册16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30余次,使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深入人心。
大数据,实现救助“指尖办”
困难群众在社会融入、信息资源获取等方面能力不足,是社会救助工作的“老大难”。勉县积极推行大数据比对的工作模式,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我今年63岁,享受低保几年了,从今年四月份开始低保金增加了202元,工作人员说这是分类施保金……”4月份,通过数据比对时发现了低保对象吴兴明有住院报销情况,经过核实,吴兴明的病情符合落实低保政策中重病患者分类施保,随即进行了动态调整。该县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搭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数据平台,对因病、因残、因学等刚性支出较大的困难群众早发现、早干预、早申报,为主动发现“沉默群体”提供数据支撑;基本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可通过“e救助”在线申请社会救助,申请人无法自主使用智能手机,可委托他人使用代理功能提交申请,足不出户,在指尖解决各类申报问题。通过大数据信息对比,今年已摸排困难群众1307人次,累计新增城乡低保389人,特困对象60人。
铁脚板,跑出救助“活地图”
俗话说多子多福,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勉县褒城镇63岁的刘金泉却愁容满面,儿媳生育三胞胎8个月后便撒手人寰,不久又检查出大孙子患病,需要长期医治。三个孙子需要照顾,巨额医药费需要负担,褒城镇按程序为这户陷入困境的家庭办理了低保,给三个孩子增发了分类施保金,保障了该家庭的基本生活,体现了“社会救助救急难,社会救助托底线”。就是这样靠着全县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日复一日的“铁脚板”跑出了社会救助的“活地图”,给一户户陷入深渊的家庭带来了希望,拉着这些家庭走出了一时的黑暗,走向光明的未来。
该县以“进知解”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救在身边”暖心行动,推动民政干部常态化进家门,对辖区社会救助对象开展地毯式摸排。对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逐人逐户全覆盖摸排,与困难群众“点对点、面对面、心贴心”交流,为困难群众提供“社会救助一站式”服务,让困难群众真切感受到救助帮扶就在身边。目前,该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342户15758人、特困供养人员2220人,享受临时救助2728人,发放临时救助金201.51万元,为困难群众送上“及时雨”。(勉县民政局 陈方 朱叶 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