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三亚警方破获了一起新型合成毒品案,这些贩毒分子将毒品伪造成饮料的模样,试图在三亚市贩卖;接到线索后,三亚警方立即出动将5名犯罪分子抓获。
6月9日晚上,海南三亚警方接到线索,有一伙人在一家酒吧内,喝一款叫做“卡哇潮饮”的新型毒品。
经警方研判发现,6月9日下午,曾某杰及其同伙刘某坤、曾某鑫、谢某峰、曹某 从深圳驾车来到三亚,当晚到一家酒吧喝“卡哇潮饮”。之后,这伙人又到三亚一家酒店落脚;11日凌晨3时,警方对曾某杰等5人展开了抓捕行动。
随后,警方又在曾某杰的车上搜出了两箱“咔哇潮饮”,总共缴获41瓶。经警方调查,主犯曾某杰在深圳经营豪车租赁生意,刘某坤是曾某杰的员工,曾某鑫、谢某峰和曹某三人是曾某杰雇佣的司机。
据介绍,“咔哇潮饮”制作原料中含有“γ-羟基丁酸”,滥用含有这种物质的饮料会造成暂时性记忆丧失、恶心、呕吐等症状,与酒精并用会加剧危险性,甚至会失去意识、昏迷及死亡,属于新型毒品。
目前,曾某杰等5人因涉嫌运输毒品,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咔哇饮料被爆出含有精神类管制药品,据公安机关检验,该类饮品中存在高浓度的管制毒品“γ--羟基丁酸”。这是一种在国内外都是受到严格管制的精神药物。一切非医疗用途出售和使用GHB都是不合法的。
“咔哇潮饮”里的γ--羟基丁酸成分是什么?
人体内存在少量内源性的γ--羟基丁酸(Gamma-Hydroxybutyrate,GHB),它是脑内γ-氨基丁酸的正常代谢产物。它在体内的自然功能可能是在睡眠时降低大脑的兴奋性。GHB会影响一些神经通路,发挥镇静止痛的效果,并有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的作用。GHB产生的效应和剂量相关,低剂量时可让人感觉放松、产生中度的欣快感,并能舒适地入睡。而大剂量时则可能产生诸多的副作用。
在20世纪60年代,GHB曾作为一种麻醉药物在临床上开始使用,但是由于其可控性较差,可能导致癫痫或昏迷,早已不在临床上使用。
在美国,GHB还曾被作为食品和膳食补充剂使用,但由于其安全性受到关注,于1990年被禁止在市场上销售。2000年,美国签署了相关的法案进一步加强对GHB的管理,已经把它收入了药品管理目录的附录1,属于最高级别的管制。不过,在2001年FDA批准GHB可以用于嗜睡症(由于大脑皮层无法调节睡眠-苏醒周期而引起的睡眠障碍)的治疗,但必须开具特殊处方,并在医生严密监管和指导下用药。
我国也在2001年5月将GHB列入了精二类药品,并在2007年列入精一类药品目录,加大了管制力度。一切非医疗用途出售和使用GHB都是不合法的。
“咔哇潮饮”里的γ--羟基丁酸有什么危害?
服用GHB,在短暂的欣快感后,人可能出现意识的改变,甚至陷入昏迷,常见的副反应有:头痛、产生幻觉、眩晕、恶心、呕吐等,严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死亡。
长期服用GHB易成瘾,服药后可能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无法及时醒来(如火警),醒来还可能产生强烈的抑郁感。
GHB如果和多种精神类药品,乙醇和其他精神类药品共服,可能会产生协同作用,导致更严重的副作用。有文章[2]就报道了因为GHB与安非他名、海洛因、可待因等合用而造成死亡的病例。
“γ-氨基丁酸”和“γ-羟基丁酸”
二者虽然仅一字之差,但是在性状上却差距甚远!
“γ-氨基丁酸”丨经国家批准允许使用的物质,不属于“毒品”性质。
“γ-羟基丁酸”丨一种神经药物,曾被用作常用镇静剂,用于治疗失眠、抑郁症、发作性嗜睡病和酗酒,也被用于提高运动员成绩。该物质也被用作麻醉剂,在许多地区被禁用。滥用“γ-羟基丁酸”会造成暂时性记忆丧失、恶心、呕吐、头痛、反射作用丧失,甚至很快失去意识、昏迷及死亡,与酒精并用更会加剧其危险性。在许多国家被认定为毒品,在许多地区被禁用。
2005年我国就将“γ-羟基丁酸”列入二类精神药物予以管制,并于2007年变更为一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07年版)中可以查到
转载@怀化禁毒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怀化交警微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