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支医学中心“世界睡眠日”系列科普(3)
刘钢 韩浩伦,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耳鼻喉科
国家环境保护环境感官应激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编辑
2007年,美国上映了一部电影“Noise”,中文名《噪音判官》。该片主人公是美国纽约的成功律师大卫,他不堪忍受纽约喧嚣的城市噪声,尤其在夜间,各种意想不到的噪声使大卫无法正常睡眠。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大卫忍无可忍,最后向那些制造噪声的人宣战,他以近乎神经质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城市噪声的反抗。
人们大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安静无噪声的环境使人平静松弛,容易入睡,相反,喧闹嘈杂、噪声干扰则难以入睡。影响人睡眠的噪声一般分为二类,一类是连续噪声,如连续不断地交通噪声、空调连续工作的噪声等;另一类是突发噪声,如汽车鸣笛、飞机飞过,甚至冲马桶的声音。突发噪声更能导致睡眠困难。
有研究表明,连续噪声超过35分贝时,人就难以入睡,40分贝的噪声能惊醒5%睡着的人,70分贝的噪声能惊醒30%熟睡者。长期受噪声干扰的人甚至会出现“噪声烦恼症”,造成失眠、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以至产生神经衰弱症候群等,老人和病人对噪声干扰更为敏感。
我国生态环境部从2005年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在2020年发布的报告中,公布了2019年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夜间噪声水平达标率为74.4%,近1/4的观测点数据不达标,其中达标率较低的城市有贵阳(25.0%)、郑州(31.3%)、西安(34.4%)和哈尔滨(38.2%),北京达标率为75%,上海达标率为66.8%。夜间噪声水平的超标是影响睡眠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生态环境部“全国生态环境投诉举报平台”统计,涉及噪声的投诉举报占总举报的38.1%,位列第二位,投诉举报的噪声类型依次是施工噪声(45.4%),工业噪声(26.5%),社会生活噪声(24.0%)和交通噪声(4.1%)。这些噪声影响最严重的时段也大都发生在夜间,对社区居民的睡眠带来无尽的烦恼。
为有效抵制环境噪声污染对睡眠的影响,国家环境管理部门需要发挥主导作用,我们个人也可采取措施,适当降低噪声对睡眠的影响,如使用隔声窗、低噪声家用电器及个人护听器等。
噪声污染对睡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控制噪声、降低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意义重大,但是也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国家环境保护环境感官应激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利用临床医疗科研平台,积极开展噪声对人体影响的综合研究,致力于构建和谐宁静的适居环境,为提高人们健康水平不懈努力!
(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