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利率算是高利贷(现在,利息多高算是高利贷?)

转自:微信公众号 : 金控猎人


问:利息多高算是高利贷?

答:超过17.4%!

一直以来,民间借贷市场,如影子一般徘徊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是正规金融市场的必要补充。规范民间“高利贷”行为,一直是司法部门关注的重点。

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正式发布。


民间借贷是除以贷款业务为业的金融机构以外的其他民事主体之间订立的,以资金的出借及本金、利息返还为主要权利义务内容的民事法律行为。



记者会材料显示,最高人民法院表示,民间借贷司法保护上限调整为1年期利率的4倍和央行LPR报价的4倍,约为17%。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每月20日发布四次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确定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的标准,将原规定中“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的规定改为“以24%和36%为基准”。


因此,按照2021年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4.35%的报价利率四倍计算,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为17.4%,明显低于过去的24%和36%。


此前,曾有声音认为,每年24%的国家保护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过高。Aoyi.com了解到,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许多借款人表示,他们终于可以负担得起P2P网络贷款平台和银行信用卡的钱。

高利贷的利息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债务人说,虽然17.4%的利率是浮动利率,但对于很多付不起高额利息的债务人来说,还债已经足够了,甚至一些无力还债的债务人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未来。



长期以来,关于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也一直是社会各界讨论民间借贷问题时的争论的焦点。修改民间借贷法定保护利率,对于社会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奥一网采访了两位律师。

李家宏: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激发中小微企业发展动力与活力



律师:小微企业近年来普遍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般公众普遍看到24%的上限很高。正常的商业活动无法承受如此高昂的融资成本。他们要求大幅降价。此外,今年新发的冠肺炎疫情导致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因此,响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降低社会资本成本,将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降低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的上限是必要的,此次调整也将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律师表示:民间借贷作为国家正规金融的必要补充,以其形式灵活、手续简单、融资快捷等特点,满足了社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部分缺口,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作为民间借贷的核心要素,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和国家干预的重要便利。降低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激发中小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有利于恢复疫情下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从长远看,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修改民间借贷法定保护利率有利于规范民间借贷活动。我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民间借贷的利率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借出方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融资成本、甚至放高利贷的现象并不鲜见,但如果约定利息过高,不仅导致债务人履约不能,还可能引发其他社会问题和道德风险,设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的意义就在于此,超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的民间借贷行为都将被界定为高利放贷,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律师:调整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促进民间借贷利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通常我们理解意思自治的合同含义,所以我们认为只要双方当事人在利益上达成一致,不超过法律的保护,违反是有效的。但民间借贷利益的实质性调整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大大降低了非法借贷的流行,而且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债务人的利益,平衡双方的利益,对规范民间借贷具有重要意义。


“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当债务人不能及时还款时,高额利息将导致巨额利息,甚至超过本金。因此,当债务人无法偿还高额利息时,就会陷入困境,甚至成为黑名单,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这一实质性调整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和民间借贷平稳健康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必然会逐步下降,实践中民间借贷的综合利率确实已降至远低于24%和36%的水平。大幅降低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引导市场整体利率下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保障交易公平。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