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GDP同比增长8.1%,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从这组数据来看,可谓是皆大欢喜。因为全民个人收入在增加,而整个国家的整体财富也在随之增加。
按照数据显示来看,一家按三口人算,那么,家庭年总收入超过10万元才勉强能支付得起家庭的日常开销。而当一家三口的年收入在5万元或者5万元以下时,就已经算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了,其在生活水平上肯定是达不到一个理想的状态的。
另外,如果一个人一年能挣5万元,那么就可以达到国家的中等水平。但是,如果以家庭为单位,一个家庭的年收入只有5万元。那么,平均月收入就在4000多元。这对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开支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那些上有老下有小、家里人口多、劳动者少的朋友来说,是完全不够的。
众所周知,目前有80%的财富是由少数人控制着的。有了这些有钱人加入到平均数据中,会大大提高最终的结果,但并不能真正体现国民的收入情况。因此,国家也进行了分阶层的抽样调查数据统计。
数据显示,中国有近43%的家庭人均月收入都在1090元以下,56.5%的人口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69%的人口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也就是说,全国大部分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是低于2000元的,而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0元以内的人数约占全国总人数的95%左右。
从这组数据来看,其充分说明了当前国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如果一个家庭每年的收入水平达到5万元左右,虽然低于了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全国有近一半的家庭年收入都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这个收入在国内来看算不上富有,但肯定也不会算贫穷。
当然,还要看具体情况。在西部地区和一些小城市里,年收入5万的家庭月收入在4000左右。而当一个小家庭只有两个人的时候,4000元的月收入在物价低的地方绰绰有余,而且在西部地区的小城市里,人均月工资也就在2000或3000元左右。
然而,在发达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高昂的物价和快速发展的经济透支了人们的消费能力。以北京为例,几年前人均月工资就上升到了9994元。这样算的话,一个人一年能挣12万元,但如果是夫妻俩同时工作的话,那么至少一年也能有24万元的年收入。
因此,不同地区对年收入5万的家庭的衡量标准是完全不同的。其平均年收入5万的家庭,在全国不同地区肯定会表现出不同的生活质量差异,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而言,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国民经济仍处于发展阶段,年收入在5万左右的家庭,也属于普通家庭的范畴。
此外,2020年,有关部门对农民工工资进行了统计,平均为4072元。而现在大部分地区人们的平均收入也在3000到6000元左右。因此,一个人年收入5万在中国算不上低。只能说刚刚达到了平均线。但是如果个人年收入有5万元的话,那么,在大部分地区可以算是中等水平。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普通员工,或者一些基层人员,年收入都可以达到5万元,而在制造业,也就是一些流水线工人,他们的年收入基本也可以得到5万元左右。当然,相对来说,流水线工人基本上是要加班才能拿到这个薪水的。如果在淡季,工作量不高,那么月薪可能也只有两三千元。因此,年薪能不能到5万还要看国内经济情况。
那么,年收入5万元的家庭如何才能过上高品质生活呢?
有一些人可能会将钱存入银行或购买房地产,而另一些人则通过投资黄金来赚钱。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理财规划时,我们一定要多方面的规划,尤其是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更要擦亮眼睛,因为任何一种理财方式都是有风险的。
此外,不管最后是做什么样的投资,都要注意到,收益的对立面便是风险。因此,在投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项目。毕竟,现在投资市场的项目非常多样化,只有选择合适的项目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开源节流。一个年收入5万的家庭,还是要做好资金规划的。如果收入不高,那我们就需要去精打细算。其次,要制定合理的财务规划。我们可以把钱存入银行赚取利息,也可以购买金融产品,或购买黄金升值,要让钱生钱。
那么,那些年收入不到5万元的家庭,储蓄这么少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房价高。现在中国的房价有多高,相信不用多说,大家也深有体会。很多普通刚需只能望而兴叹,而很多买房的年轻人也几乎是掏空了所有的积蓄,甚至还需要父母的支持才能补足首付。但你以为这就可以了吗,事实不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们还需要偿还房屋贷款,那么,哪里还有多余的钱存起来呢?
其次,农村人口占比较大。虽然近两年农村发展也不错,比往年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相对来说,农村产业还是比较单一。虽然他们不需要花费巨额资金买房,但他们的收入也相对有限。这是不争的事实。低生活成本伴随着低收入,因此,每年可用于储蓄存款的钱自然也不多。
不过,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人民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而且是成正比的。因此,只看数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如果非要问年收入5万元的家庭在国内属于什么层次?那应该是区分经济的发展程度、居民的消费能力以及国民的幸福指数。并不是单单以表面收入的数字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