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台(太惊心!央视3·15曝猛料!女主播套路、老坛酸菜?…)

15日晚,央视“3·15”晚会点名一大批企业商家。从入口的老坛酸菜到低龄的儿童智能手表,从直播电商消费到平台软件陷阱……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曝光台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被曝光的企业如何回应?相关平台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一起来看最新进展!

知名方便面品牌道歉

电商平台已无“老坛酸菜”

“我用嘴吃的酸菜,你家竟然用脚踩!”央视3·15晚会曝光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从外收购“土坑酸菜”且不对卫生指标进行检测,立即引发网友巨大反响。

原因在于,其官网显示合作伙伴包括了肯德基、康师傅、五谷渔粉等众多熟悉的名字。插旗菜业官网介绍,公司与康师傅、统一、肯德基、麦当劳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建立了产品代加工和原料直供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关系。


消息一出,康师傅很快下架老坛酸菜牛肉面,电商平台下架另一涉事的坛坛俏酸菜。截至发稿,电商平台已无法搜索老坛酸菜产品,且插旗菜业官网已无法访问。

16日凌晨,康师傅发布声明致歉称: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是其酸菜供应商之一,已立即中止其供应商资格,取消一切合作,封存其酸菜包产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和检测。此次事件辜负了消费者信任,深表歉意并将引以为戒。


当晚,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官网发文致歉称,最近五年内,湖南插旗公司已不再是公司酸菜包原料的供应商,同时,公司已于第一时间约谈了湖南锦瑞公司的负责人,对相关的酸菜包产品已全部进行了封存,并在市场监管局的参与下一起进行质量检测。


肯德基则否认插旗公司是其供应商。百胜中国对中新财经表示,插旗公司不是肯德基的供应商,与肯德基没有任何关系,已联系插旗公司并勒令其马上撤下不实信息。


此前还有媒体报道称白象将插旗菜业列为原材料供应重点企业,白象食品也在微博评论里否认。


今麦郎也在深夜回应称,在第一时间通过大数据系统追溯,自建厂以来,今麦郎企业从未与上述4家企业有过任何采购合作。


2022年“3·15晚会”节目播出后,多家电商平台已搜索不到“老坛酸菜”相关商品。同时,康师傅电商旗舰店也已下架老坛酸菜牛肉面相关产品。不少电商平台已下架另一涉事的坛坛俏酸菜。



禹州粉条涉事生产经营场所被查封

央视“3·15”晚会曝光河南省禹州粉条事件后,针对曝光的河南省禹州市粉条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的红薯粉条使用木薯粉、玉米淀粉以及环境卫生条件差等问题,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责成属地监管部门依法查封涉事生产经营场所,查扣涉事原料及产品,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活动,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表示,下一步将在进一步调查的基础上,依法严肃追究生产者的违法责任和地方的监管责任。


事关直播套路,封禁、下线

“吃大哥喝大哥,吃完大哥骂大哥。”在微信里叫粉丝“老公”的美女主播,实际可能是“抠脚大汉”男运营。央视曝光的哈尔滨聚享互娱传媒有限公司,号称全国十强直播公会。但企业查询平台显示,这家成立于2020年的公司,参保人数为0。


记者注意到,一些招聘网站3月15日晚已将涉及该公司的招聘页面下线。此前,招聘页面显示,该公司曾开出1万以上的薪资招聘主播,并标注“开心挣钱”“经验不限”“学历不限”。另据媒体报道,聚享互娱旗下被曝光的主播伍伍正在直播时其直播间被相关平台封禁。


低配儿童智能手表成行走的偷窥器

可实时监听、收集行动轨迹

如今儿童智能手表几乎成了孩子们的“标配”,借助它,家长可以方便地与孩子沟通、掌握孩子行踪。不少低配版的儿童智能手表在各大电商平台畅销热卖,315信息安全实验室对此展开了专门的测试。

工程师将一个恶意程序植入到智能手表中,实现了对手表的远程控制。工程师可以对孩子实时定位,不间断收集孩子的移动轨迹,轻松圈定孩子的活动范围,甚至可以判断出:孩子的家离学校很近,5分钟就能走到;还能实时听到孩子和家人的聊天内容、看到孩子放学在书桌前做手工。

央视曝光百度


为什么儿童智能手表会成为一双时刻偷窥的眼睛?测试人员发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操作系统过于老旧。这款手表使用的竟然是没有任何权限管理要求的安卓4.4操作系统,距今已将近10年,而它的最新版本已经更新到了安卓12。

厂家出于压低成本的考虑,选用低版本的操作系统,这意味着在这样的儿童手表上,各种App安装后,无需用户授权就可以开启多种敏感权限,轻易获得孩子的位置、人脸图像、录音等隐私信息,安全隐患可想而知。

免费wifi暗藏陷阱:

收集用户信息、自动安装广告程序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首次设立“3·15信息安全实验室”,“免费wifi”成了第一件测试品。


应用市场上,打着提供“免费WiFi连接”服务的应用程序比比皆是。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尝试了所有号称免费的WiFi资源,没有一个能连上。但连接测试结束后,两个陌生的应用程序自动下载到手机里。测试人员发现,连接时点击过的“确认”和“打开”字样的弹窗,都是伪装的广告链接。


一旦用户被诱导点击,没有任何提示,广告链接中的应用程序就会自动安装到手机里。最终,用户想要的免费WiFi没用上,手机里却多了一堆莫名其妙的应用程序。工程师进一步测试发现,这类免费WiFi的应用程序还在后台大量收集用户信息。

比如,一款叫“雷达WiFi”的应用程序,一天之内收集测试手机的位置信息,竟然高达67899次。这意味着,用户从早到晚、包括睡觉,这些应用程序都在不断定位,用户的生活轨迹、行踪,甚至是职业、喜好都会被曝光。更可怕的是,多了这些应用程序后,手机间歇性“抽风”,各种广告自动弹出,不看够5秒还关不上,用户躲也躲不掉。

来源/央视财经、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

审核/彭冰琳 编辑/林喆 江冰欣(实习生) 校对/刘慧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闻爆料电话:0772—5307060;推广合作联系方式:17307722632(微信同号)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