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市出租车的转让费一直呈现一路高涨的局面,特别是到前年最近一轮的换车之后,转让费达到了85万元的天价,然而这样的热潮仅仅维持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高烧的转让费开始出现下滑,到目前已经降低至45万到50万的转让费,依然是有价无市。(据11月17日《包头晚报》06版)
出现断崖式下滑的,不止是包头,在全国的城市大抵都是如此。出租车转让费曾经突破百万的呼市、天津,在近期都变成了四十多万到六十多万不等,特别是呼市,最低的价格标价仅为42万,天津的最低标价为45万,而长沙出租车转让费也相应下降了近七成。
出租车转让费的过山车式上涨,是市场畸形发展的结果。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直至冲高到百余万元,仅仅一、二十年的时间,出租车从谋生工具,华丽转身为高大上的投资品,直至今日的衰落,有人解释为市场规律的结果。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市场总是有供有需的,是自发调节的,但显然出租车转让费的飞蹿,是人为管控的结果。一连是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却进不来;一边是饥渴的打车难,有需求,却没有供给,想不涨价都难。
事实上,作为一种公共服务,本应享受到政府的补贴,至少是不应有什么经营权转让费的。提供了服务,却还要收费,从逻辑上来说,是很荒唐的。然而,荒唐的存在,在更荒唐的投资逻辑下,出租车转让费就站在了疯涨的风口上。同样疯涨的,是市民对打车难、打车贵的抱怨,以及的哥的姐生存状态的恶化。
出租车转让费不是投资品!戳穿这个投机神话的,有人归纳了许多原因,比如私家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比如城市公交系统的不断完善等等,但显然的是,这些并非杀手锏,真正一招致命的,是专车这个搅局者的出现。
专车不仅没有经营权转让费,就连饱受诟病的份子钱也取消了,没有了政府这只伸得过长的有形之手的干涉,市场的机制开始真正形成。屡屡爆发的出租车和专车之间的矛盾,表面上看来,是市场的矛盾,实质上是是否取消经营权转让费和份子钱之间的矛盾。
出租车转让费,这个畸形市场的畸形投资品,还能生存多久?关键是看改革的力度有多大。从目前的改革意见来看,还是在保护落后,保护不正常的市场关系,这是出租车转让费苟延残喘的最后机会。但是,春天能一直在远处吗?(长江网 关育兵)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