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红星新闻、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津云新闻
4月16日深夜,王倩(化名)与西安利之星奔驰4S店达成协议:补过生日、十年VIP、更换同款奔驰新车、全额退还一万余元“金融服务费”……
持续维权20天,王倩获赞“维权女王”。但是,此事件和解当晚9时,一个名叫岳鹏(化名)的广告商登上了从上海飞往西安的航班。此行他为讨债,他已催债8个月。
2018年6月,一家名为“竞集守艺人”的美食广场在上海市闵行区爱琴海购物公园开业。工商资料显示,该广场由上海竞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经营。
多个可靠信源向红星新闻证实,王倩系该公司监事。红星新闻调查发现,奔驰维权事件中多次受访的、自称王倩家属的男子徐某系该公司最终受益人。另外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18年6月15日,竞集手艺人餐厅开业,王倩的男友陈某在朋友圈写道“吉时顺利开业,感谢朋友们鼎力支持”。为这条朋友圈点赞的,就有供应商张先生(化名)。供应商张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公司负责为竞集手艺人装修,被拖欠的装修款共计21万7千多元。
2019年3月,上海竞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因拖欠物业费被告上法庭,多名商户、供应商自称被骗。广告商岳鹏是其中一人。
岳鹏向红星新闻提供的欠款协议显示,上海竞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拖欠其19.3万元。去年8月,双方约定从2018年8月10日至2019年6月10日,每月还款1.93万元。但至今,该公司尚未偿还这笔工程款。
数日前,得知王倩奔驰维权事件后,他决定再赴西安讨债。但在西安曲江芙蓉新天地“竞集守艺人”餐饮店内,岳鹏并未找到王倩和徐某。随后,他将西安“竞集守艺人”餐饮店的门面图发进商户和供应商组建的催债微信群汇报进展。
微信群里共有二三十人,有商户、供应商还有上海“竞集守艺人”被拖欠工资的员工们。从去年8月至今,他们已催债8个月。
美食广场员工讨薪群
据催债者统计,上海竞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至少拖欠了575万元。
“她的逻辑思维和口才极好”
高磊(化名)已在上海从事餐饮工作多年。经人介绍,他与王倩相识,“她的逻辑思维和口才极好”。2018年,王倩代表上海竞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高磊签约。高磊告诉红星新闻,上海“竞集守艺人”美食广场招商始于2017年年底至2018年年初。
多名商户称,“竞集守艺人”拟定开业时间是2018年5月1日,但一波三折,直至6月15日才正式开业。
红星新闻获得的王倩与高磊签订的《联销经营合同》及其《补充条款》显示,联营期限自2018年5月1日起至2020年5月1日止,上海竞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收取联销收入的25%(外卖10%)。高磊需支付5万元保证金、15万元装修费和装潢管理费。
文件显示,高磊需支付5万元保证金、15万元装修费和装潢管理费
高磊回忆,2018年7月生意尚可,加上之前的,陆续有数十家商户入驻。
红星新闻查阅工商资料显示,上海竞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万元,股东共3个:武汉竞集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铂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黄某香。其中,武汉竞集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持股75%,法定代表人黄某香持股10%,王倩系监事。商户们提供的身份证复印件显示,黄某香与王倩身份证上的地址一致。红星新闻从该村一村干部处证实,两人系一家人,均在外工作。
王倩和徐某名下有数家公司,其中“竞集守艺人”系西安守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拖欠27万元物业费被告上法庭
经营仅一个月,物业的一份催收单引起了商户们的注意,“他们的最后通牒是8月”。
红星新闻联系到物业方负责人沈先生,据其称,物业的确发了《付款通知书》。这份落款于2018年7月24日的通知书显示,美食广场计费面积共计2555平米,从2017年12月16日至2018年8月31日,“竞集守艺人”美食广场共拖欠27万元物业管理费。
从2017年12月16日至2018年8月31日,“竞集守艺人”美食广场共拖欠27万元物业管理费
沈先生称,公司已将上海竞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告上法庭。红星新闻在天眼查上查询发现,2019年3月19日该案曾开庭,“因为王倩一方没有到人,所以又定于6月份再次开庭”。催收事件后,商户们开始紧张。“我们去看他的营业执照,注册资金只有10万元。一开始因为熟人介绍,所以很多人没在意”。
2018年8月时,商户们看到,有供应商上门讨债,涉及装修、家具、广告等多个供应商。
之后,有家具商将美食城内的家具搬走,商户们更加不安,“客人多了没地坐”。涉事家具店的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美食城在时间上卡得很急,以致于我们在生产和交货完成时,合同签署还未完成,所以款项被拖后。(美食城)没走的时候,我去讨债,就和我商量把一部分产品退我。后来,商户们确认他们走了,我也去了现场。我在和美食城确认后,才拉了一点家具回来”。
高磊也看出了异样。他发现,2018年8月15日左右,就已见不到王倩等人。另有多人称,商户无权收款,所有收入均在美食城总台,月底抽成后,美食城才会将钱分给每个商户;但2018年8月,很多商户没有收到他们的营业收入。
某面店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他有七八万元的营业收入被“卷走”,“当时,美食城已进入无人管理的状态,又断电,不得已才关掉的。而美食城的负责人徐某和王倩均已无法联系。”
多名商户称,2018年10月16日,得知王倩在上海市徐汇区桂林东街的家中,他们曾上门讨债。最终,在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康健新村派出所内,多名商户及供应商代表与王倩等人谈判。
被数次催要后,徐某与某广告供应商签订的还款协议
康健新村派出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时隔太久,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但商户所涉事件系经济纠纷,事发地在闵行区而非徐汇区,当时已调解。
参与谈判的多名商户称,警方认为系经济纠纷,未予立案。最后,由王倩的律师手书《谈话笔录》,其中有王倩的签名。经红星新闻比对,签名与之前王倩在与4S店的相关文件中的签名高度相似。
现场录音文件及《谈话笔录》显示,王倩承诺,全部协助商户处理相关问题。红星新闻就此咨询王倩的律师,但未获回复。该律师所在律所一名工作人员向红星新闻证实,一高姓律师受王倩委托,在处理相关事务。
多名商户及供应商们表示,从此再未见到王倩。直至此次,她以这样的方式走红。徐某的一位朋友向红星新闻介绍,徐某一般负责供应商这块,王倩则负责商户。
不止一位商户及供应商告诉红星新闻,从去年8月至今,他们也曾想过起诉王倩,“但她的公司实缴资本才10万元,哪怕赢了官司也难执行”。
“欠我六七月的工资八千余元”
2018年9月,因欠费,电力公司通知断电。自此,多名商户停止经营。高磊的牛排店是其中一家。据其称,他一家损失的主要有押金、装修费等共约23万元,“她收了装修费,也没给装修公司支付完”,所以装修公司的人也在催债。
据催债者们统计,上海竞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拖欠了约20家商户或供应商至少575万元。其中,一装饰公司被拖欠92.8万元,在众多催债者中数额最大。据该公司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经朋友认识徐某,去年八九月,签订了还款协议,但只还了一笔,原本一百余万”。
2018年12月3日,有人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投诉,与上海竞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3年,但仅运营3个月后即无法经营,“(留下)几个全部身家压在这里无法脱身的受害商户勉强经营”。上海“竞集守艺人”前店长张女士告诉红星新闻,2019年1月2日,美食城仅剩一家商户在经营。
张女士和她的十余名同事已讨薪数月。据其称,她于4月入职7月离职,“欠我六七月的工资八千余元”。张女士及多名店员向上海市闵行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其中一份仲裁文书显示,仲裁委裁决,上海竞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向申请人支付相应工资。但至今,该公司尚未支付该笔款项。
物业方负责人沈先生告诉红星新闻,“竞集守艺人”美食广场经营面积2000余平方,共约18家商户,目前已关门。他说,自去年八九月后,就再未见到王倩,“他们至今未支付拖欠的物业费。招商前,我们曾去西安考察,做得还不错。在这边,一开始他们做得不错。但三个月后,他们的资金链可能出现问题,开始拖欠租金。我们也曾报警,但警方说是经济纠纷,让走司法程序” 。
4月19日,有商户前往美食广场,他们拍摄的视频显示,大厅内的餐桌餐椅所剩无多,餐具被胡乱摆放在桌面上。
女车主方回应:没欠款,企业与个人要分开
从“卷款跑路”消息传出后,陈先生和王倩始终用“蹭流量”“造谣”来形容维权者们的发声。而当记者问到所谓造谣是欠款事实造谣,还是欠款金额造谣时,陈先生称“几乎就是没有欠款”。而当记者向陈先生核实一份总额575万的欠款统计时,陈先生称其为“胡说八道,没有一个是真实的”。
陈先生反复强调,首先要分开个人与企业的关系,他表示:“抛开证据,一个监事或者高管有什么责任义务要承担公司责任。个人跟公司没有什么关系。另外,证据他们好好提供,过了热点我们一次性起诉。在公正的环境下,我们来辩论、举证。谁是骗子咱们睁大眼睛看看。”当记者问到上海竞集有没有对维权者的欠款时,陈先生表示“没有”。
陈先生同时喊话维权人“请实名举报”,陈先生表示,举报人不实名,对自己和王静产生的影响如何追责。“是真是假请实名举报,他们不实名,我们也没办法保护自己。” 陈先生同时喊话,希望维权者中有人能站出来承担“谣言”产生的影响,“找个人愿意最后追责的时候找他”。
而针对物业粤祥公司的起诉,陈先生表示已经聘请了律师应诉和反诉,并向北青报记者提供了多段上海竞集守艺人项目屋顶漏水的视频。“我们自己都还不知道这是装修工程方的问题还是物业方的问题,但这些都是另外的纠纷,是企业之间的事情,先把人与企业纠纷分开。”
4月20日,王倩回复北青报记者称,已经委托律师在处理,法律会有一个公正的判决,谣言不可能把自己变成一个犯罪者。她表示愿意接受所有的调查,但自媒体也不是法外之地。
“这是公司的事儿,我只是公司的一名高管。这些人明显是来蹭热点,而且是无理取闹,我本是想各归各一码归一码。我只能这样回应,一我没有携款潜逃、二、我不是诈骗犯。”王倩称,现在她自己的个人信息全部暴露在网上,不但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而且被说成是诈骗犯、捐款携逃。“你知道吗?我居然被我的一些朋友移出了朋友圈,移出了群聊,说我不配跟他们做朋友。”
“没有欠款,再跟你说一遍,所有的东西一对一,二对二,我不相信我欠款几百万,公安局会放过你。”王倩告诉北青报记者。
商户集体商讨对策 警方介入调查
4月19日,上海徐汇警方就网传笔录照片以及薛姓女子(上文化名王倩)是否涉及诈骗回复媒体时表示,网传笔录明显非公安部门记录格式,记录人是一名律师,是由于薛姓女子曾在上海徐汇遭遇追债,便和讨债方前往徐汇康健新村派出所(简称“康健派出所”)进行协商调解,警方表示派出所仅提供了一个地方进行协商,并未参与笔录记录内容。
对于网传的薛姓女子涉及诈骗等,警方透露该女子所在公司主要是由于经营不善拖欠款项,属于民事纠纷并非刑事犯罪,双方应当走法律途径解决。
20日下午,曾先生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他和向竞集公司讨薪的多位商户在一起商讨对策。同时,属地警方到场和商户了解情况。
商户否认“维权就是蹭热点”
对一些网友质疑他们追讨欠款是蹭热点,高先生说他们早在王倩奔驰维权之前就已经开始维权,也在搜集相关证据准备起诉。但执行难也是一个现实,对像高先生这样的联营商来说,与陈的合同并未结束。此外,由于竞集公司注册资本只有10万元,很多商户担心赢了官司也拿不到钱。而在另一位维权商户T先生(化名)称,如果不是王倩在西安维权,可能会一直都找不到她。“他们说我们蹭热点,我们并不是。”
4月21日,红星新闻记者专访王倩代理律师周兆成,回应诸多疑问。
委托书
“系经营不善拖欠款项”
周兆成:2019年4月20日,我正式接受王倩委托,成为其“个人隐私泄露”以及“名誉权纠纷”的代理律师。作为代理律师,我已注意到,当前网络上流传着我当事人“涉嫌诈骗以及700多万元卷款逃逸”种种爆料,本律师通过与我委托人核实,以及组织律师团队对我委托人提供的相关证据进行全面梳理,这是我委托人所在公司与一些商户、供应商之间的民事纠纷。上海徐汇警方已证实,此案属于薛女士所在公司由于经营不善拖欠款项,属于民事纠纷并非刑事犯罪。
我们将代表委托人督促其所在公司,尽快与“民事纠纷一方”进行平等对话与沟通,希望依法解决双方的分歧与纠纷。
“爆料者应依法维权”
周兆成:薛女士被描述为“诈骗犯”、“卷款逃逸”,这与事实不符,已对我委托人的身心造成了极大伤害,对我委托人名誉权造成极大侵犯。
我们已注意到,当前互联网上王倩的个人身份信息被肆意泄露,“身份证满天飞”。不管“爆料者”自述其行为如何正当,但我们还是要强调应依法维权。薛女士作为公民,其隐私权、名誉权不可侵犯。
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律师团队对互联网上相关“侵权证据”进行保全。对于个别恶意“爆料者”、“揭底者”我们不排除代表委托人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
如与薛女士有任何纠纷,请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我们坚决反对任何“污蔑与诽谤”、“肆意人身攻击”、“泄露个人身份信息”等违法行为。切莫以“维权”为幌子,利用委托人“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的热度,“恶意炒作”,将民事纠纷说成“刑事犯罪”。
此维权彼维权本当一码归一码
维权者眼见将成侵权者,这一热点事件的走向着实有些出人意料。随着越来越多的线索浮现,一小撮“吃瓜群众”便如收获了“实锤”般兴奋不已,对于女车主的态度亦从全力声援,变成质疑指责甚至嘲讽。有人幸灾乐祸“人设崩了”,有人不住叹息“反转太快”,有人恶狠狠地表示“有民事纠纷就应该卖给她一辆漏油的车”……当然,还有大量声音猜测,这是某公关的洗白套路。
“出名”的双刃剑属性,在此事上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若非哭诉一幕人尽皆知,漏油奔驰车事件不见得会迅速达成和解,女车主也不见得会被翻出前科、惹人怀疑。然而,即使奔驰车主可能涉嫌民事纠纷,是否就会削弱其消费维权的正当性?答案肯定是否。
正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具体到此事,即使奔驰女车主可能涉嫌数额巨大的民事纠纷,但也没有改变其在购车时权益受损的事实,其维权的正当性不会随之打折。
先后曝光的两起事件,让维权者与侵权者这两相对应的身份,戏剧性地共存于一人身上。这并非多么不可思议,只是恰恰证明了人所共知的人的多面性、复杂性。某种程度上,事情发展到如今,也压根算不上什么人设崩塌、剧情反转,只是随着信息逐渐深入,让一个人的曝光点从单一走向多面而已。
说白了,奔驰车主的维权者与侵权者身份,对应的根本就是两起事件。对此,明显不宜混为一谈,而应一码归一码地就事论事。既不能因为奔驰女车主勇于“揭开盖子”而放松对其可能涉嫌纠纷的追查,也不能因其身陷怀疑便认为她维权无理,或是干脆指责她活该被坑。面对流言,奔驰女车主请求大家别再炒作,该维权维权,该起诉起诉。不得不说,这还真是一种理性的态度。
如今,作为消费者的奔驰女车主,已在全国网民的支持下得到了奔驰公司的交代; 作为可能的债务人,她同样需要接受调查。如果查实,也应给所有债权人一个清晰的交代。上述要求,都是出于同样的道理,都是在维护正当权益、守护公平正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与“人设”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