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世豪原型吴锡豪(这是香港廉政公署成立的前传,亦是一段热血的枭雄罗曼史)

熟悉港剧的观众们都知道鼎鼎大名的ICAC香港廉政公署,凡涉及警察职业的题材,它的出现频率几乎是所有职能部门中最多的。在廉政公署成立之前,香港可以说是被贪腐、黑道一手遮天的地方,曾经有位在反贪风暴中被治罪的香港警司讲过这么一句经典的话:“贪污在香港警察队伍中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晚上睡觉,白天起床、刷牙一样自然。”由此可知,警察与黑道在当时的香港完完全全不是对立关系,反而是共生关系。

吴世豪

电影《追龙》为我们谱写的,正是这段最后的贪腐狂欢——“五亿探长”雷洛与“毒枭”伍世豪的枭雄罗曼史,“这个天下分黑白,黑的里头你最大,白的里头我最大,我们合作,天下就是我们的。”


雷洛原型“吕乐”,60年代被称为“四大华探长”首席,人称“lak哥”。伍世豪原型“吴锡豪”,绰号“跛豪”,是香港毒贩“四大家族”掌门之一。本片片名“追龙”,系香港俚语,尤其指以加热锡纸的方法来吸食海洛因的行为。影片通过他俩对毒品行业的强势垄断,折射出整个香港的黑暗性社会问题。当然,笔触更不乏伸到了底层小人物生活之悲惨、香港作为殖民地而身不由己等方方面面,以小见大,片子的完成度可谓是非常高。


很多人看过电影后的第一反应是将刘德华饰演的雷洛探长和甄子丹饰演的跛豪同《无间道》里刘建明、陈永仁做联想,同样是双雄的设定,《无间道》所描绘的是两位卧底之间复杂而又惺惺相惜的情感,《追龙》则更多的是他们从肝胆相照到相爱相杀的心路历程。对比过去单独以雷洛或者跛豪为主人公的影片们,《追龙》另辟蹊径,让两人做不成孤胆英雄,变成“谁也离不开谁”的兄弟连。有趣的是,如此也恰好应和了《追龙》的联合导演格局:王晶和关志耀。有人说,王晶认真起来拍片子,连观众都害怕,其实应该说是“人多力量大”吧。


《追龙》比起前不久同样讲述毒枭的传记电影《毒·诫》来,显得更为浪漫主义和充满江湖气息。导演和制片此次请来助力的都是些颇为重量级的老戏骨,无疑替剧情增添了份亲切的古早味儿,例如久未露面的陈惠敏曾江黄日华郑则仕汤镇业等等,果然,港片还是得靠这些老脸把场面撑起来啊。


当中最值得一提的竟然是出场没几分钟就被手下爆头的“鼎爷”陈惠敏,他可是这部片子中真正混过黑帮又当过警察的,在他身上才真正体会到“人生如戏”四字的含义。

陈惠敏初出茅庐做狱警和警察没几年,由此结识不少黑道中人,随后加入著名的香港国际性黑帮社团“14k”,他文质彬彬巨蟹座,但25岁便混到了“大佬”位置,被团员们奉为“真神偶像”。曾经最辉煌的时候,整个尖沙咀都是他的地头。别提当年“14k”是所有社团中最具人气的,就算是想一下香港的黄金区域尖沙咀,大家都该体会到他当时所处的江湖地位了吧。

不怕黑道狠,就怕黑道有文化。当年,“五亿探长”吕乐就因《五亿探长雷洛传》里一段他很不高级地讨要保护费戏份而公开diss电影,讨要是真,方法太low,吕乐认为这是赤果果污蔑自己的逼格。是的,当时的香港黑道,绝对不是我们想象得那样粗鲁不堪,反而越是混到上面的人作派越是高级,所谓知识掌握命运的说法还真是没错啊。


最后回到影片《追龙》本身,虽然截止到现在,猫眼电影评分高达9.1,豆瓣评分上了7.6,但实际上还是留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比如,雷洛起先富有正义感,甚至冲动到想杀了英国警司,随后突然调转势头,利用英国政府势力来把持局势,他前后的态度变化对观众来讲太跳跃。大概是由于篇幅原因,导演跳过了他“上位”的戏份,着重刻画后面“掌权”的部分,因此就没有对他个人的思想转变做出详细刻画。还有雷洛和跛豪到了后期,互相产生了猜疑情绪,电影通过一场激烈的互掀底牌戏来作为爆发点,显得简单粗暴了些,不是说不可以这么处理,要是先前再多给予两位演员关于肢体与眼神的表演空间,相对而言会更好。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