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营销的概念(强化用户深度运营能力,金融精准营销能撬动多大市场?)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艾瑞的一项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整体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也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38.6%。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与“开源”强相关的以精准营销为代表的精细化运营逐渐成为银行重点发力的业务之一。

精准营销本质上是通过智能分析,给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思想包含三点:目标客户的精准识别、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提供精准的产品和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核心是用户洞察和需求预测。目前,主要途径是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洞察用户需求、用户偏好,挖掘出潜在用户,从而低成本高效率地为每个用户提供“千人千面”的产品服务。

精准营销的的市场空间有多大?此前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今年中国移动精准营销市场规模将达6609亿元,较201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2.42%,实现高速增长。(注:2013年市场规模为84亿元)

精准营销在银行哪些场景大有可为?

精准营销的应用场景有很多,比如电商平台的商品推荐,资讯平台的推荐阅读,以及微信读书的书籍推荐等。在金融领域,精准营销也大有可为。比如券商平台针对用户关注或持仓的标的精准推送公司相关的重大突发资讯以及常规的财务报告等。

在银行业,精准营销很重要的一个场景是,“唤醒”存量用户价值。如信贷业务中,通过建模预测出客户的优先级,优先对排名靠前的用户营销,提高成功率,避免传统的基于专家规则筛选的低效,真正做到用智能分析驱动营销决策。再比如,在理财业务中,通过分析客户过往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挖掘出强相关的产品组合,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关联营销。

前者提供的更好的服务,后者“使客户多用一个产品”的场景,都是精准营销展示其威力的地方。此前,麦肯锡表示,据测算,在中国,一家银行的客户平均使用1.5个该行产品(包括存款、贷款、理财等),平均每年对该行收入的贡献根据各行营收表现在150元到500元左右不等。如果银行能加深客户信任,使客户多用一个产品,客户贡献的收入就能翻3倍到6倍。

百融云创精准营销的实践

精准营销的概念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精准营销的竞争优势?在中金看来,有四个维度可以参考:第一,能否完成多维度、多渠道的整合;第二、算法优质与否;第三,是否有优质的流量资源;第四,能否建立成规模、成体系的服务和销售力量。

以国内头部SaaS企业百融云创推出精准营销为例,百融云创构建了一个线上线下多渠道打通的统一多元营销体系,且采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的技术,打造出一个全量信息收集、分析、决策、精准投送、互动及动态反馈的闭环生态,让多元渠道归一,进而打造多元统一的客户营销中心。策略聚焦新客获取、客户提升、流失预警三个方面,在优质流量转化、新户激活、存量客户促复贷、流失预警、睡眠户激活等不同生命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目标管理,在每个生命节点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目前,百融云创的精准营销服务主要应用在消费金融,小微金融以及场景金融等,且均取得一定的成效。截至2021年底,公司服务已经深入绝大部分国有行、12家股份制银行、900家区域银行。以此为标杆,未来百融云创精准营销业务将延伸到更多的以银行为代表的机构中,提升其数字化运营能力,为其业务拓展赋能。

总结

需要注意的是,精准营销业务与宏观经济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相关财务表现也受制于宏观经济。但相对而言,精准营销也呈现出较强的韧性。这种韧性体现在,当宏观经济发展不尽如人意时,基于精准营销的敏捷和高效的特征,依然会被一些企业采纳,作为其促进业务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体而言,精准化、场景化、个性化的智能精准营销,是未来零售银行发展的大趋势。百融云创精准营销业务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爆发式增长,中泰证券称,后续增速将趋于平缓。截至2021年底,公司服务已经深入绝大部分国有行、12家股份制银行、900家区域银行,以及消金公司和保险公司,客户粘性较高,核心大客户留存率为91.6%,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便于百融云创获得稳定的业务收入,同时能够率先敏感觉察市场新需求,基于用户洞察获得更多交叉营销的机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本文源自金融界资讯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