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德的情人(大清客卿的隐情-赵柏田《赫德的情人》)

英国人罗伯特·赫德,在他76年的生命历程中,有54年在中国,实际担任大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一职长达45年。一个西方人,为什么竟能掌控晚清经济命脉五十年?派系林立、腐败丛生的晚清政府为什么会脱生出近代中国最高效廉洁的衙门?

《赫德的情人》借由钩沉一个多世纪的书信、电报、日记、奏稿和宫廷秘档,描写赫德在帝国官场的梦想与野心外,还找寻到赫德之所以将大半生献给中国的原因:因曾爱上一个叫阿瑶的船家女儿。


赫德曾爱上一个叫阿瑶的船家女儿,他们一起共同生活了七年,从宁波到广州再到上海,并生下了三个孩子。

赫德

这个烟花般绚烂的半殖民地情爱故事不久就结束了,当他在1866年——当时他已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的要位——率领近代中国第一个海外观光使团(即‘斌椿使团’)前往欧洲时,他把这三个孩子送回英国,而自己则迎娶了一个门当户对的英国小镇医生的女儿,并在短暂的度假后带到北京充任他的总司。

书名叫《赫德的情人》,但这个“情人”作为书名所指的主角,却一次都没有正面出场。她只在赫大人的不堪回首之灯火阑珊处,她只在儿女们印象模糊却痛楚真切的断肠天涯路。

这种关于隐情与母爱的常见主题,在赵君的笔下,也当然具备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凄惋愁绪,令人情非得已。但难得的是,书中未曾与读者谋面的阿瑶,却像是在赫德行走路上冷不丁会出现的魔镜,不时地照出了赫德灵魂的一个个侧影,甚至映出了我们这个老大帝国的一段段纪录。

当英伦爵士走完他在中国的人生路,我们通过阿瑶,也就认识了这个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大清客卿,乃至对我们的历史有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教科书的全新感知。

这是一种奇妙的叙事结构,对赵君的这种安排所展现出来的师心匠意,表示我的钦佩。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