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风情画(ID:finkeeper)
作者:杂杂妹
还记得去年在月球背面靠近南极处为中国月球车“玉兔二号”拍摄下来的“月球小屋”吗?
看上去是不是很像一间屋子?现在答案终于揭晓了——
2021年12月27日又迎来了下一个“月昼”,这是玉兔二号的“第38个月昼”,同时也将迎来玉兔二号登陆月球的三周年纪念日。带着强烈的好奇心,驾驶员们继续驾驶着玉兔二号朝着“神秘小屋”进发,前三步分别走了7米、9米、10米,总里程达到了992.3米,距离“神秘小屋”仅有10米左右。就在这时,驾驶员们打开了全景相机,朝着“神秘小屋”进行彩色成像。
没错,远处看起来方方正正的“神秘小屋”,近处一看像“玉兔”的形状,旁边零散的石块好像是玉兔的胡萝卜。所以,“神秘小屋”其实只是一块像“玉兔”的石头,不是外星人的小屋,和外星人没什么关系,估计这样的结果让不少人感到有些失望。但随着这个问题得到解答,虽然让网友热追的通过“月球小屋”与外星人联系的梦想落空,但这依然令人类探月向前进了一大步。
毕竟,这是个曾经引来全民猜谜的问题,在连续数月的线上追踪下,终于有了答案,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就外星探索在线出题又在线解答的事件。这背后体现的还有中国探月事业几代人努力取得的丰硕成果,现在,也是时候回顾一下中国探月历程了。
中国探月立项虽晚,但进步不可谓不快。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才正式立项,当时确立了“三步走”的方针。即:“探”——不载人月球探测阶段;“登”——载人登月阶段;“驻”——建设月球基地,进行“驻”月的科学活动。其中的第一阶段——不载人月球探测阶段,又划分为三期,即绕月探测、落月探测和月球取样返回。
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历时13天14小时19分,飞行206千米到达月球。在完成了各项勘测任务后“义无反顾”地撞向月球。下图是“嫦娥一号”发回的首张月球照片。
当时,为了庆祝“嫦娥一号”发回的第一张月球图片,还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
在“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中国探月团队再接再厉,又向月球发射了“嫦娥二号”。“嫦娥二号”对月球地形地貌进行了精细探测,并传回一张分辨率七米的全月球地图,这张地图现在全世界都在用。上图是“嫦娥二号”获得的月球表面“虹湾”地区局部图像。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等科学探测任务。这也弥补了美、俄月球探测器当年软着陆不成的遗憾。下图是当年“嫦娥三号”及其月球车(巡视器)“玉兔号”发回的部分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4月,嫦娥三号和玉兔月球车拍摄的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月面高分辨率全彩照片首次公布,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月球,也给全世界科学家研究月球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号”成为全球首个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 据中国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公布的数据,嫦娥四号鹊桥中继星在轨飞行1322天;巡视器、着陆器月背工作1096天;累计获得探测数据3780GB;玉兔二号月球车行程992.33米。截至2022年1月,嫦娥四号核心科学家团队累计在《国家科学评论》、《天文研究与技术》、《Nature》、《 Science》的正刊及子刊等国内外权威期刊陆续发表论文百余篇。下图是嫦娥四号拍摄的一些月球背面图片——
而这次探秘“月球小屋”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巡视器),便是嫦娥四号放出的。
2020年11月,中国又发射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并在同年12月,取回了1.7千克月壤样本,为人类研究月球起源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2004年批准中国探月工程至今17年,中国已经实现了月球对月球的“绕”、“落”、“回”,这背后凝聚了数代航天人的贡献,下一步,载人登月以及建立月球基地也在持续推进中。
参考资料:1、月球“神秘小屋”揭秘!玉兔二号仅距10米,拍摄的照片令人意外(钟铭聊科学)
2、关于“中国探月历程”的考点清单(时政考点轻松学)
3、中国探月奋斗史:凡是别人做过,中国要做得更好(网易智能)
4、上万航天人研制十年、花费数十亿的“嫦娥五号”,换回1.7公斤的月壤是否值得?(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