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湾鸟瞰
南门湾的清晨,氤氲缭绕的空气中弥漫着清凉的海味,波光闪烁的海面上跳动着柔和的亮光,渔民在这里繁衍生息,静谧地享受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南门生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一批批党员干部陆续来到福建东山南门海堤现场教学点,沿着南门海堤寻觅谷文昌的足迹,学习谷文昌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50多年前“谷公”建南门海堤的往事一幕幕再次呈现在大家眼前。
东山县纪委监委党总支在南门湾海堤谷文昌精神教学点开展党日活动
1962年,谷文昌到福建东山工作的第十个年头。9月1日,第13号强台风正面袭击了东山,巨浪咆哮着冲上防波堤,越过民居,民房倒塌,到处一片残垣断壁,受灾群众无家可归。冒雨前往南门湾的谷文昌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建造一道坚固的长堤势在必行。
然而,修建海堤困难重重,资金短缺最先需要解决。节骨眼上,时任省委书记叶飞来到东山调研,谷文昌及时抓住“救命稻草”。叶飞感念1953年谷文昌在东山战斗中执拗的“石匠”表现,让昔日风沙肆虐的荒滩变绿洲,眼瞅着当时备受海浪摧残的南门湾,爽快地答应支持海堤修建。
当月,“南门海堤建设指挥部”成立,誓师大会召开,修建南门海堤的攻坚战打响了。可是,资金还没筹集到位,谷文昌再次抓住时任省水电厅厅长曹玉琨视察八尺门海堤的有利时机,申请了10.5万元的工程资金,并得到每个工日半斤的粮票补助。加足马力,海堤修筑的进度加快了。
南门海堤分南堤和北堤,修南堤也想修北堤。可北堤工程量更大,难度也更大。当时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再向上申请资金不现实,怎么办?
“是否可以将修建八尺门海堤节余下来的27万元,用到南门海堤工程建设?”上天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1963年春节后,叶飞再次来到东山视察,谷文昌把想法作了汇报。
看着日夜赶工、不到一年就基本竣工的南堤,叶飞被深深感动,欣然同意了谷文昌的建议,还从“支前经费”中抽取一部分,补足30万元用于北堤修建。
南堤工程进展顺利,修北堤的资金也解决了。那次,谷文昌破例为全家人煮了一桌地道的河南老家特色菜。
南门湾
在随后的一段日子里,全民动员,海堤建设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青壮年喊着口号扛大石,妇女挑沙压堤做义工,少先队员穿梭抬小石,老汉无偿劳动组成“黄忠队”,硬是把海堤建了起来。 1963年6月30日,南门海堤抵御了第一个强台风。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南门海堤依然以厚实的身躯抵御着巨浪的侵蚀,保护着一方平安。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习近平总书记曾撰文称赞谷文昌“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几十年来,东山百姓感念谷文昌的功绩,尊称他为“谷公”,“先祭谷公,后拜祖宗”成为东山百姓的习俗。南门海堤更是成了网红打卡点,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络绎不绝
南门湾网红打卡点
谷文昌常言,“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使命,但永远不变的,是执政为民的理念与情怀。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更应该继承发扬谷文昌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履职、为民奉献,一刻不停地向前进。(漳州市纪委监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