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及附近区域是受力关键部位,该区域通常都是梁柱的箍筋加密区,尤其是梁柱相交形成的节点范围内的柱箍筋,一般被称为节点核心区箍筋。
但施工中节点核心区箍筋的施工质量是较难保证的。本文对此做个分析,以供参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第4.4.14条要求:“模板安装应与钢筋安装配合进行,梁柱节点的模板宜在钢筋安装后安装”,就是为了保证钢筋安装尤其是节点核心区箍筋的施工质量。
梁筋绑扎安装一般有模内绑扎和模外绑扎两种方法。
模内绑扎就是在梁槽内绑扎,是在铺设完梁底模或一侧梁侧模后绑扎梁筋,然后再继续安装未完成的模板。这种绑扎梁筋的方法就是模板与钢筋配合安装,比较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易于保证施工质量,应该是优先采用的施工方法。
但是,但可是,可但是,因种种原因,目前现场普遍采用的却是另一种方法,即模外绑扎。
模外绑扎也称沉梁法或落梁法,是在模板分项完成后,在梁槽上方搭设临时支架(绑扎架),在支架上完成梁筋绑扎后再整体沉入梁槽内。这种方法尤其不利于节点核心区箍筋的质量,先绑好核心区柱箍筋会造成无法沉梁,硬沉下去就会挤跑柱箍筋,如果想沉梁后再安装或调整柱箍筋却又发现极其难以操作,简直难的怀疑人生!
那模外绑扎有没有解决核心区箍筋问题的方法呢?总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糊弄过去吧?
答案是有的,而且早就有高手使用了,就是所谓的“钢筋笼法”。简单来说,这种方法就是将核心区柱箍筋先用辅助钢筋定位形成钢筋笼,然后整体套在柱纵筋上并与梁筋的模外绑扎配合安装,最后随同梁筋一起下沉。基本完美!
本文只是分析施工原理,所谓“钢筋笼法”的具体做法可以自行搜索,网上早已有热心人分享过了。
@土木三师认为:想保证节点核心区箍筋质量,要不就模内绑扎,要不就钢筋笼法,其他都是扯淡!
欢迎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