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57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一章主要讲正与奇。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正与奇的很多。《孙子势篇》中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里面正面攻防是“正”,而迂迴、穿插、渗透、箝制、埋伏、佯攻等等便是“奇”。在书法艺术中,如何布势,也有正与奇的问题,只有正与奇相互协调,书法作品才有气势。在许多艺术作品里,都有正与奇的关系问题,这里就不一一唠叨了。自然,在不同的领域,正与奇的含义是不同的。这里老子的正指的是清静、无为的治国理念,而“以奇用兵”的奇字指的是奇巧、诡秘。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正与奇都符合道的。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意思是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下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这里面重点强调的是以正治国,即老子絮絮叨叨的清静、无为。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意思是,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这些是老子一贯的思想,反对奇技淫巧、严刑峻法,认为这是造成社会纷争不断的重要原因。这与前面的“以奇用兵”什么关系?老子实际上想表达的是,以正治国是有道的,以奇用兵也是符合道的,但以奇治国则是不符合道的。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里面的几个关键词无为、好静、无事、无欲,自化、自正、自富、自朴,正是老子的核心思想,在多章反复心心念念。不做过多解释,都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