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罗永浩和王自如突然微博约架。先是王自如在 8 月 1 日放出锤子评测。用网友的「把锤子黑哭了」,然后是罗永浩沉默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发飙,愿意报销旅费约王自如优酷当面对质。王自如对于这种双方炒作的机会欣然接受,最后约定 27 日优酷见。
这件事情本身,炒作的意义远大于对质,罗永浩需要新的热点,Zealer 有免费的宣传机会。但问题是 Zealer 真的冤枉了锤子了吗?它的评测 2.0 靠谱吗?
Zealer 的评测 2.0
王自如最早是个人兴趣的做一个电子产品的视频评测,颇受好评。随着粉丝越来越多,王自如辞掉了香港的工作,拿到一笔传言不菲的投资开始专业干评测。
Zealer 本身没有技术背景,大家靠热情现学现卖。视频评测中科普内容又加的很多,中间难免有一些问题。煮机网以前撰文说过一些,还有一些做视频评测的评测人也指出过。
到了做小米 3 和魅族 MX3 对比评测的时候,信任危机终于爆发。无论是评测的技术细节,还是评分的方式,都很难令人信服。用这种评测方式,一部 100 元古董诺基亚黑白机通过加权平均分数,可以比 iPhone5S 得分高。而魅族粉丝坚决认为是 Zealer 拿了雷军的投资所以失去了公正性。Zealer 沉寂了很久,一度传出解散的传闻。王自如也因为家庭原因停了很长时间的视频评测。

但是最后王自如还是回来了,传言新的投资者财大气粗,让王自如有资源做出了评测 2.0,以数值量化对手机的评价。开始评测的几个手机波澜不惊,直到锤子引起了轩然大波。
评测 2.0 还是黑箱 2.0?
其实 Zealer 以前评分体系的问题,我们说过,一方面是专业性不足。
Zealer 对硬件的理解有些问题,譬如它评测屏幕的时候把色温、对比度测一个数值,然后给手机分优劣。其实这两个数值都不是恒定的。随着手机亮度的不同,这两个数值是变化的。
怎么能把一个点的数值当作屏幕的参数,然后来对比屏幕的优劣呢?而且色温是个取向问题,所谓的最佳色温是欧洲人的,亚洲人往往喜欢高一些色温。把取向当成屏幕的优劣,还计入到加权评分中,然后对比给出简单的得分结论,这只能是一种误导。
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因为对硬件理解的层次不够,很多标准是可笑的。而对更小白的用户来说,简单的分数会很容易误导他们。因为分数大小谁都会看,分数怎么来的就不知道了。
Zealer 的测试 2.0 还有一个问题是,黑箱评分,貌似客观数据,实际主观评分,这个问题在拍照评测上面体现的很明显。
Zealer 看似很专业的做了成像分析,画了图表,目的是让观众一看就信服得分。还是老问题,小白只会看分数,不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
而这个得分是分析那张照片分析出来的?从 10-600 你能画出曲线来,这得测试多少个点?得有多少张图?
背后是个完全的黑箱,给你一个结论和貌似你能看明白的图表,曝光的分数是怎么来的?噪点的分数怎么来的?多少个噪点算 1 分?我们不知道。
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在可信度最高的棚拍样张中(棚拍光线可控),我们看到的结论和最后的给分完全不一致。
诺基亚 1020 的棚拍,Zealer 没有拍好,对焦有问题,而且出的是 500 万的图,解析力一塌糊涂,但是这不妨碍,Zealer 在评分中给诺基亚 1020 高分。
锤子也有这个问题,视频评测中给了一个过度锐化带来的晕轮放大图,就说明糟糕了。夜景让单位像素 1.1um 的锤子去对比单位像素 1.5um 的 iPhone 5s 比噪点,说明降噪糟糕。
问题是你这种断章取义,能把任何一部做过锐化,或者 1.1um 单位像素的手机都说成拍照糟糕啊。而其他手机的评分并不低,难怪锤子不服。
而棚拍样张对比和手机的得分完全不一致。





媒体的良心
媒体有媒体的难处,媒体没有投资,没有广告,没有公关无法维持,拿不到评测手机。但是维持生存和保证客观并不矛盾。
汽车评测也好,手机评测也好都有这个问题,通常媒体的做法是要客观,优点缺点都说到。但是优点可以大篇幅,缺点可以小篇幅。说缺点把意思说到了,但是可以尽量不选择刺激性的词语,在客观能够正确引导读者和得罪厂商之间找一个平衡。
这方面的高手是新车评的 YYP,他说车的缺点基本都点到,但是说的非常艺术,你不仔细听还以为在夸这辆车。实际你仔细一琢磨,这辆车的有什么缺点就知道了。
但是,如果为了投资、广告、公关,不说真话,说假话。或者有意无意误导消费者,谁给钱谁投资,就说谁好,同时打击同价位的竞争对手。甚至还不是客观的说,而是有意无意用黑箱来误导小白消费者,滥用消费者对自己的信任,这就有点对不起良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