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混改的意义(中国联通的混改试点,有没有复制推广意义?)

2017年8月,中国联通正式公布了混改方案。中国联通作为第一家央企集团层面的“混改”试点企业,承担着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蹚路、积累经验的使命。

经过将近4年的混改经营,中国联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指标都已经有了明显改善。虽然这期间中国联通经历宽带用户量被移动超越,移动用户被电信超越的尴尬。


虽然中国联通目前已经成为通信行业的绝对老三,但是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联通的混改成效呢?另外,作为混改试点企业,中国联通的混改模式,能不能被复制推广呢?

在混改初期,中国联通的经营能力确实有很大提升,而且获得大笔资金支持的中国联通开始大力建设4G网络。客观上说,如果没有混改,中国联通的景况大概率不如现在。


中国联通混改

混改帮助中国联通稳住了局面,但是试图通过混改良转联通内部的企业文化,那真是有点天方夜谭。毕竟从成立至今,中国联通经历多次合并重组,多方利益纠葛异常复杂,一定程度上难以彻底理顺。

中国联通的混改成效能不能用显著来定性,这虽然需要监管层来评估确认,但是从通信行业从业者的角度看,混改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带给联通的也仅仅是帮助稳定局面,而没有大家预期中的开拓新局面。


对于参与混改的企业来说,能不能拿到预期的投资回报?参与混改是否有利可图,这个问题绝对值得很多人思考。参与联通混改,明面上的收益包括,联通股票分红+联通股票溢价。

联通混改的参与者包括了BATJ等大佬,这些参与者都是与联通有较大业务关联的,他们能不能赚钱,有没有赚到钱,这些企业自然会有自己的考量。


从这些维度进行深入分析,联通混改模式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也就有了见仁见智的答案。如果你是联通员工,你怎么评价混改成效?如果你是移动电信员工,你怎么评价联通混改成效?如果你是监管层人员,你怎么评价联通混改成效呢?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