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长盛的微博:姚长盛对话贾康:房地产税应一城一策,建议既动增量又动存量



房地产税试点要来了!何时会推出?哪些城市会加入试点?有没有免征面积……

围绕大家关心的这些热点话题,网易传媒副总编辑姚长盛在《长盛时间·提问2022》中对话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贾康曾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第十一届和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




今年会出台房地产税吗?


姚长盛:现在房地产税的时间表有没有?


贾康:我感觉试点的消息在今年肯定会公布,但节奏还不太好判断。因为房地产税按年度征收,所以从操作上来说并不急,哪怕上半年不公布试点消息,下半年再推出来也是有可能的。


这一次中央的说法是积极稳妥推进立法,加了“积极”有按快车键的意思,双管齐下,增加了试点扩围+5年为期,试点要先动,5年为期也意味着至少在这5年时间段里得有相对稳定、可以总结的本土经验再去支持立法,这是比较合乎逻辑的一个推测。


此外,还是有一些相关因素需要继续观察,比如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出来以后,中财办的领导同志专门说了“要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房地产税推出后,短期内对市场是有收缩效应的,所以推出的时机和推进的节奏还得考虑整个中央的部署,稳中求进。


姚长盛:您指的收缩效应会是什么样?


贾康:就是试点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的表现,肯定要比没试点的时候更趋于低迷一些,成交会更淡一些。


姚长盛:房地产税讨论这么多年,推出为什么这么困难?


贾康:房地产税确实是牵一发动全身。这么多年来多轮的热议,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公众对这个税普遍的税收厌恶是非常突出的,大多数人甚至绝大多数人说到这个税都是皱眉头的,不愿意看到给自己施加新的税负。


除了前面说到的税收厌恶之外,确实有不可否认的既得利益的因素,现在手上有好房子、大房子、多套房的人,肯定不愿意税负一下压到自己头上。

姚长盛


姚长盛:您觉得房地产税的好处在哪儿?


贾康:首先,房地产税对于大家关心的房地产市场会有压舱促稳的作用,注意我说的是压舱促稳,而不是说把房价打得多么低。房地产税给不动产包括消费型住房的持有环节增加了税收成本,可以遏制肆无忌惮的炒作,使“房住不炒”得到经济手段的落实。


其次,还会由此促进土地在配合提供住房方面的集约化使用。有了房地产税的负担以后,需方会调整原来的购房方案,比如说,原来想尽量买个大户型享受生活,这时候就可能变为买个更实惠的中小户型,大量这样的需求合在一起一定会影响开发商拿地以后的开发方案,更多地去规划中小户型的住房,这正好适应中国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间,合理地使房地产匹配土地集约化利用。


此外,房地产税显然是匹配现在中央特别强调的优化再分配、促进共同富裕,它是再分配环节里直接税中的一个主力型税种,直接税就是要“抽肥”,然后通过政府转移分配去“补瘦”,来促进共同富裕。


还有一条,房地产税会催化和倒逼公众参与机制,大家交了这个税自然就得追问地方政府拿税金去做什么,怎么为老百姓服务,这样一来,公众参与意识自然得到提高,带来的实际上是法制化和民主化的进一步完善。




哪些城市最有可能“试点房产税”?


姚长盛:您觉得哪些城市会成为房地产税的试点?


贾康:我觉得深圳、海南还有浙江这三个地方都应该积极考虑。因为这样的改革对他们来说,有解燃眉之急的效应。


深圳被中央寄予厚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行示范区,冲在改革最前沿,但是它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压力却是极大的。由于深圳的房地产市场热度非常高,楼市调控的行政手段已经无所不用其极,带来了很多的副作用。


说到海南,具体就得考虑它在本岛会选择哪些城市,我觉得海口和三亚这两个地方都有比较充足的道理加入试点。


浙江除了省会杭州,我觉得宁波也很有必要加入试点。




应关注房地产税的哪些细则?


姚长盛:关于房地产税的很多细则,大家非常关注,比如免征额的设计,您怎么看?


贾康:我觉得房地产税应该允许一城一策做差异化的方案设计,但势必都会涉及免征的具体办法。


像之前上海、重庆两地试点,都有免征额的安排,上海是只动增量,不动存量,重庆则是动了花园洋房等最高端的存量,一开始免税面积为180平米,试点几年后拧螺丝收缩到120平米,但是始终坚持要有一个免征额。


姚长盛:您觉得可能性比较大的是什么?


贾康:我原来觉得比较宽松的办法还是按套数扣,但是现在网上流传的一个方案也有一定道理,是说按人均(比如人均60平米),一开始确定了纳税家庭的人口数后,他的家庭成员再发生变化(比如说夫妻离婚了,或者说孩子夭折了),不调整基数,这倒也是一个办法。


姚长盛:税率呢?


贾康:税率就更得一地一率了。上海一开始设计的0.4%、0.6%两个税率,好像差别不大,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差别就很敏感。比如那里的领导给我介绍过,上海对浦西浦东就有一个税率的差别,所有在浦东出手买新房的税率从低,那就是0.4%。0.4%跟0.6%,差0.2%就很好地改变了原来上海人出手买房的倾向——原来叫“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现在大量新的成交引到浦东了,符合上海市级层面考虑的国土开发规划、不动产总体布局等考虑,他们认为这很好地证明了经济学所说的利益引导机制,在设计方案上你有这个意图,税率作差别化的处理以后,真的能达到这个意图。


姚长盛:您觉得千分之4是个比较合理的税率?


贾康:不,这只是举个例子,关键是如何确定税基,还有方案里其他的相关参数是怎么组合的。


姚长盛:您觉得房地产税的税基应该如何设计,按照估值还是交易值?


贾康:按照原则来讲,税基应该明确为市场评估价,像之前上海的试点只动增量,就没有必要重新评估,而重庆的房地产税试点动了高端存量市场,评估价就有特别的意义了。


我认为,新加入试点的城市估计也得做区分,如果要动存量的话,就得坚持评估价的原则。


姚长盛:您觉得试点不会是新房新政策、老房老政策,会对所有的房子一视同仁?


贾康:比较大的可能性就是,这一轮的试点城市都应该考虑既动增量又动存量。


姚长盛:可能会有一些极端的情况,有些人在一线城市住着价值几百万、上千万的房子,但是收入很一般,甚至在领低保,他交不起房地产税,这种情况怎么办?


贾康 :这种特殊情况怎么处理,确实需要在方案里边规定细则。给了免征额以后,这种情况出现的比重不会太高。


姚长盛:考虑到房地产税即将试点,您认为2021年中国房地产业的拐点到了吗?


贾康:我不认为是一去不回头的拐点,而是在波动中往下调的阶段性拐点。等到消耗完这一轮以后,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从现在的50%左右会继续往上走,按照国际经来看,还有20%左右的高速发展期,全国700个左右城市的房价均价曲线仍然还会是一个上扬曲线的模样,得走完中国的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以后,这个上扬曲线才会改变,到那个时候可能就会出现一个长期来看的拐点。


姚长盛:也就是说我们房地产市场的1.0版终于走完了,该走2.0版的结构化了。


(本节目由网易财经和微博新知博主联合推出)


敬请点击以下链接观看视频内容

网易新闻



贾 康 简 介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是北京、上海、福建、安徽、甘肃、广西、西藏等地方政府特聘专家、顾问或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199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多次受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第二届理事会期间任首席经济学家),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2017年后又撰写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供给侧改革主线上的未来财税》、《财政学通论》等多部专著。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国哲学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综合指数3429,遥居第一,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