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团购并不是一种新的模式,但还是能吸引大量的消费者。生鲜、衣服、日用品等领域都有团购,可以用便宜的价格买到高性价比的商品。微博里也有很多群博主。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让我们看一看。
“最近收到一件风衣,挺好的。给姐妹们看看上身效果!”
穿搭风格,简单的一篇博文,几张镜子里的自拍,但是下面的评论和穿搭博主的大相径庭:
“好看!什么时候组?”“我想看看搭配上一组毛衣的效果!”“裤子好看,会在一起吗?”
“Tuan”是“团购”的缩写。这个“穿帮博主”其实是微博上的一个团购博主。说到团购,大多数人会想到美团的微信群,Tik Tok的美食团购,社区团购,或者拼多多的单身团购。但在微博这个社交平台,团购的概念又被拉长了,从平台延伸到了个人。博主取代了平台,用非必要的折扣和低价来获取流量,然后聚集流量来获得与商家的议价权。
如果把团购博主和直播主播比,两者都是靠低SKU和低价格获得用户的成功。但前者是“不需要出现的带货主播”。他们有流量,有相当大的转化率。相比这两年高调的直播,团购博主更像是“默默发财”的存在。
一、披着团购外衣的新模式?当王兴在打赢“千团大战”之前挥一张支票的时候,首团、画皮团、哇靠团、过马路团等实体团购平台都是较早披上团购外衣的全新商业模式。“那时候的团购平台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网站,官方会定期发布团购信息。有些团购发起者不是平台官员而是个人,那些人被大家称为‘头儿’。”有着十几年团购经验的佳佳回忆道。
第一组的网站页面
与美团运营本地生活服务不同,实体团购依托电商平台做线上实体业务,用团购价格吸引流量,几乎不涉及线下团购。但缺点也很明显:起到中间商和营销的作用,上游的货很难监管,售后体系不完善。随着信息载体的渠道从PC转向移动互联网,消费者“主权意识”的萌发,人们不再通过PC搜索,团购网站慢慢失去流量。
一些有实力的团购平台做起了自己的app,还有的去了流量更大的社交平台。微博作为一个广场式的社交阵地,对商业信息传播的包容性,吸引了一批团长,转化了kol,形成了早期的团购博主。
微博平台团购博主
团长自带业务资源,选择丰富。由各种kol转型而来的博主,先通过内容吸引流量,再用团购流量变现。大部分选择都局限在相关领域。主动阵地变成了微博,但这些团购博主还是离不开电商平台。如果他们在微博开群,就得跳转到淘宝交易——合作商家在这些电商平台运营时间较长,有较好的交易体系。
有些团购博主会直接在团购微博下发布商品链接,商品详情页是团购总结。点击链接,跳转到其他商店下单。有些团购博主还是采用传统的团购方式,需要消费者和客服报暗码,或者下单备注暗码才能获得团购优惠,有的还会通过发放粉丝专属的优惠券来减少操作流程。
一开始参与微博团购的大多是白牌产品,但很多品牌也发现了团购博主的优势:自身流量大,粉丝粘性强,转化率高。于是,微博团购就成了一些品牌的营销阵地,如NuFACE、Ulike、科沃斯等,经常出现在团购博主的名单中。这些品牌不仅给团购博主专属优惠券,还会给评论团购密码的消费者更多的赠品或服务。
霓虹集团的淘宝店,详情页就是跳转链接。
在商家眼里,团购博主的“性价比”更高。一位淘宝店主告诉电商在线,“团购博主的粉丝都在低价购买打折商品,目的很明确。他们带货发布内容几乎不会被粉丝嫌弃,有可能头部团购博主的一个团产品就卖出上万件。有时候合作效果好,商家和品牌会继续‘回归市场’。有些店和小品牌还得靠团购博主‘吸粉’。”
博主会前期“预热”,发布商品相关的种草内容,结合品牌和商家进行一波宣传。几方诉求不同:团购博主通过合作团购获得收入和流量,消费者获得优惠,商家和品牌获得流量和订单。
几十年来,载体从PC到移动互联网,商品从实物到服务,平台从电商平台到短视频平台。但是团购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就是聚集更多的消费者去影响供给端,以获得更低的价格。
早期很多团购博主免费“为爱发电”,但宇宙末日正在实现。团购博主大多成了流量经纪人,赚的是商家和消费者的差价。“本来只是分享自己觉得好用的妆容和化妆品,粉丝不多。后来有好的微博数据分享口红。过几天淘宝店来问能不能合作,有提成有提成。这也是我第一次做团购。”曾经的团购博主小罗坦言,自己的第一次团购是一次意外,决定转型做团购博主的最大原因是“赚钱”。
小罗说我之前做美妆博主的时候,因为粉丝不多,有些合作只拿到免费产品。第一次团购后,她发现团购博主的门槛并不高,只要有一定的流量和挑选产品的能力就可以了。砍价的话,可以先找一些粉丝少的淘宝店。团购博主转型后,也有店铺主动找合作,收入是之前的七八倍。
有的博主设立专门的团购号,粉丝不多。
罗晓透露,商家和团购博主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三种:纯佣金、佣金+佣金或者纯佣金。纯佣金方式类似于主播带货收取的固定现货费。一些小的团购博主会根据粉丝数量和微博人气收取固定费用,然后就不在乎卖多少了。最常见的是佣金+提成模式,有固定的稿酬和卖货提成,类似于大部分带货直播主播的收费制度。
纯佣金是一些团购博主会采用的方式,每一种商品的佣金都不一样。小罗说,美妆的佣金在5%左右,而有些服装类可能达到10%。一般佣金会在5%-20%之间,看团购博主怎么谈了。绝大多数会选择纯佣金方式的团购博主,基本上规模都很大,议价能力很强,商家也愿意接受,因为“薄利多销”。小罗之前听说有个团购博主帮一家店铺卖大衣,提成15%。不到一天的时间,卖出2000多件股票,佣金近10万。
三、利益与“翻车”并存群博主收费是心照不宣的事实,但面对实际得到的优惠,大多数消费者选择视而不见。一些团购博主对“收费团购”的表述更为露骨,但这并不能避免“翻车”。有些博主为了更大的利益会和商家合作,给的团购价也不是折扣。之前有一家店的羽绒服清仓,价格180元。后来网友发现,一个叫“傅贵团”的团购博主不久前在这家店开了一个团购,同样的价格是349元,整整差了169元。粉丝要求退还差价,没想到博主以身体不好为由回应。由于这一事件,傅贵集团停止购买,该商店被消费者黑了。
傅贵集团的道歉和评论
最常见的“翻车”就是选择问题。一位淘宝店主向我们透露,一些团购博主更在意羽毛,他们也有选品助手。基本上不跟新成立的小店合作,因为“小店翻车概率大”,而有些团购博主也不拒绝来,只看佣金和提成,只要商品质量过得去:“只要你给够钱,他就能帮你把产品吹上天”。豆瓣的“你今天跟团了吗?”群有一个专门的“群防雷”专区,里面的帖子大多是关于微博群长选择不好,群产品质量不好的。
还有一些团购博主游走在灰色地带,与号称“原单”“仿版”的店铺合作。和这样的店合作有不小的风险。佳佳说起参加“抄团”的经历:“下单后没多久,店铺就被举报了,所有的货都下架了,我就怕店铺卷款跑路。”除了这些店铺,还有一些商家为了“清库存”而参与团购。售后也不会很负责,甚至拒绝退货。团购博主作为消费者和商家的纽带,在一定程度上是要对商品负责的。一些博主也设立了专门的售后账号来处理售后问题,但仍有很多粉丝因为售后问题而选择走通关。
有些团购博主会表示会处理售后。
最近的“缴税潮”就是立在团购博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最近在知乎带货的人交税的新闻是JD.COM通过返利平台的记录判断人带货的数量,通知人交税。很多团购博主缺乏这样的平台监管:收到优惠券的团购可以追踪,有备注或者联系客服举报的团购很难追踪。商家给团购博主的佣金和提成大部分都是直接转的,没有人知道团购博主有没有做声明。
四、寻求新流量当互联网平台的流量达到顶峰时,在微博里游荡进行团购的博主主要是想活下去。规则之一就是从同类型博主那里抢流量,增强粉丝粘性。“如果只发团购,肯定会掉粉,”小罗说。“尤其是那些个体团购博主和我这些后来转型做团购博主的人,如果你只发团购,粉丝会认为你成了‘广告机器’,所以你得发一些其他内容来留住你的粉丝。”
博客作者在团购中穿插每日分享
点开微博,流量很大的团购博主。最上面的内容基本都是最近团购的总结。向下滚动,会看到一些博主的日常活动、团购和粉丝反馈,偶尔穿插抽奖福利。一些团购博主会多分享一些“私人”的东西,拉近与粉丝的距离,也有助于树立人脉,培养粉丝的信任。大多数团购博主都是自己运营微博,为了更好的达到团购的目的。罗晓吐槽:“有的看起来是分享日常生活,其实是在为下一次团购做准备。比如我说冬天嘴唇特别干,希望粉丝推荐润唇膏。也许过几天我会说谢谢你的推荐。我发现了一款特别好用的润唇膏,就团购了。”
毕竟团购博主可以获得流量,转化率高。本质是大家都想“薅羊毛”,买实惠的产品,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和团购博主都不想做羊。被“砸”的羊,最后是消费者。
有消费者吐槽被团购博主“薅羊毛”
在流量危机下,一些微博团购博主也在寻找新的流量平台。Tik Tok和阿托更快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但他们已经在微博上活跃了很长时间。团购博主还是以图文内容为主,在短视频平台生存也不是那么容易。摇一摇和淘宝的链接没有打通,消费者无法直接跳转到淘宝。依靠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的群博会更难实现流量转化。团购的消费者逐渐趋于理性,谁也不知道团购博主的未来发展。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微博团购野蛮生长的时代即将结束。
作者:王展,编辑:司文,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电子商务在线
本文由@电商在线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复制。
题目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