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没有一个感觉:
2022年,街上的外卖员比以前多了不少。
不论你在大马路上,还是在商场里逛街,总是能看到穿着蓝色或者黄色制服的小哥提着商品,来去匆匆。
看到一个数据:
目前,社会上灵活就业人数达到了(两亿)之多。
而外卖员、快递员等等职业,应该就属于灵活就业的范畴。
因为在这些行业,除了极个别的好公司会帮雇员交社保,大部分行业内的公司,从业者基本上都是打零工的性质,干一天给一天的钱。
至于你觉得灵活就业,是2亿人都有工作,还是2亿人都没工作,这个看你从哪个角度理解。
往好了方面去理解,可以这样解读:
比起以往“找个单位上班”这样古板传统的就业形式,现在的年轻人更青睐灵活的工作方式。
这个工作形式可能并不局限于在某个工厂、某家公司,工作地点可以在家里、在街上、在任何地方,只要能赚到钱,就等于说你有了一个谋生的饭碗。
现代人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对职业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了多样化的追求。
可能在不远的未来,自由职业、居家办公、新型的公司和个人之间的雇佣形式会成为新的主流。
往差的方面去理解,我想借用我公司同事对自己职业未来的预判:
“不论你现在在公司是做什么的,你是美工也好,运营也好,程序员也好,
等到35岁没有公司要你的时候,你最终的归宿,要么是送外卖,要么是开专车。
所以,现在有机会学驾照的赶紧学,到时候还能多个选择。”
如果把二者折中一下,可以这样理解:
有些人是出于对自我职业价值的追求,主动离开职场,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自由职业;
而有些人则是因为载员、shi业等原因,被动成为“灵活”就业的人员。他其实也不想灵活,无奈生活所迫,只能灵活一点了。
下面再说说,为什么现在像外卖员、快递员这样的“灵活”工作方式从业者越来越多了呢?
这个现象背后说明了什么?
第一,“灵活”的年龄层逐渐扩大。
前几年,外卖员基本上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为主。
因为这毕竟是一项体力劳动,每天要在外穿梭十几个小时,对体力消耗蛮大的。
但是最近这几年,我发现,外卖员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年人,甚至五十岁以上的大爷也有。
前几天打专车,司机看上去五十多岁了。
聊天中得知:他本来都退休了,因为今年儿子刚买了婚房,所以出来开专车,赚点钱帮儿子减轻供房的负担。
司机感叹着说,现在年轻人压力大啊,做父母的很心疼,能帮点是点。
第二,女性从业者变多。
前几年,不论是外卖还是专车,这些职业基本是男性为主力。
这些工作都很辛苦,风水日晒雨淋,而且还要会钻小巷子,每时每刻都在抢时间。
外卖系统给外卖员的做出异常严苛的时间规定,在这样的绩效考核的要求下,每个人都要尽全力奔跑,对体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我以为女生很难坚持这样的工作,但是这几年发现,女性外卖员、专车驾驶员的数量也在增加。
那天我买奶茶,就是一个小姑娘送来的,聊了几句:
她说她已经做了两年了,甚至还是我们这个片区的主力,每个月的订单量能排进前十呢。
她说她以前是在商场当专卖店店员,后来专卖店黄了,她又找了一家,做了没几个月,又黄了。
那时候她就感觉到,一直在专卖店做店员,工作又不稳定又挣不了多少钱,还不如送外卖,挣得多一点。
早点攒够一笔钱,就能回老家做点小生意了。
第三,很多刚出社会的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进厂打工。
之前看到一个制造业公司的大老板对媒体感叹:
现在年轻人真的跟以前不一样了!
学历不高的七零后、八零后找工作,如果有机会进厂他们很乐意去,而且能在一个枯燥的岗位上坚持很长时间。
有些头脑比较好的会慢慢升为班长、组长甚至离开车间,成为公司的骨干、主管等高级别管理人员。
然而从九零后开始,年轻人进厂工作的意愿就在慢慢淡化!
现在九五后也走上了社会,这一届年轻人更不爱进厂,他们宁愿风吹日晒的送餐,也不愿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呢?这位老板百思不得其解。
按理说,在工厂里,给九五后的工资待遇也不低,比七零后、八零后那会儿肯定高不少。
但即便高薪资也留不住九五后年轻人。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
1,送外卖的收入还是相对高一些。
很多人觉得外卖是低收入行业,实际上你要是勤快一点,每个月挣七八千没有太大的问题。
如果在大城市,单价高,可能工资还要更高。
但是在工厂,你拼命加班可能也就勉强挣个五六千。
2,外卖员快递员的工作形式相对自由。
送外卖送一单就能赚一单的钱,而且没事儿还能玩玩手机。
但是进工厂,一做做一整天,不能玩不能耍,没有自由的时间,感觉很窒息。
或许以前的人可以忍受这种工作方式,但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很难接受。
讨论
2022年,像外卖员这样的“灵活”职业人数越来越多了,你觉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