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中国写字楼产业园发展论坛第十八届年会在北京举行,其中提及《商业办公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据了解,《商业办公建筑综合评价标准》于2020年11月份开始研制,2021年7月1日出版发行,为我国首个商业办公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整个评价体系有六大评价范畴,30个分项指标:
第一项是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包括五个分项的指标,包括建筑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智慧化系统、装修系统;
第二大项是设备能源与绿色低碳,包括空调、电梯电力系统、节水节电节能和照明系统、能源利用管理、建筑质量和环境质量、双碳系统应用与管理;
第三个大项是公共设施与健康安全,包括楼宇自控和通讯系统、建筑规模与配套、建筑健康与安全、交通组织和停车管理系统;
第四项是建设管理与工程管理,这项下面也包括五个分项指标,包括工程启动前期管理,成本管理、合约管理、工程施工管理、BIM应用;
第五项是物业管理与资产运营,这里面也有五个分项指标,包括租赁管理、物业管理、升级改造、城市更新、资产运营;
第六项是社会贡献与可持续性。
在近几年的楼市发展中,经常听到“健康”一词。与前些年楼市价格“疯狂”、“三教九流”房企争相入市瓜分蛋糕相比,这几年的楼市稳当许多,健康、平稳成为楼市发展的风向标。
与普通住宅相比,商业住宅的价值体现在“商业”二字。投资人群也看中其商业价值,以租养贷或凭借租金增加收入。在2018年时,潘石屹曾说过:我国房地产市值65万亿美元,这超过了美国、欧盟加上日本三个地方的数值。而对于有多少房子空置,潘石屹认为:我知道北京5套房子的人多得是,甚至有人买100套房,自己只住1套。
我国普通住宅和商业住宅建设速度激增,反观我国住宅空置率也急速上涨。
在2020年年初时,戴德梁行发布了2019年度大中华区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甲级写字楼发展情况。其中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南宁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处于54.3%的较高水平;东北城市沈阳空置率35.6%、大连空置率23.1%。空置率30%以上城市10个,空置率40%以上城市3个,空置率50%以上城市1个。
这种供远远大于求的现象,给市场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在没有竞争压力的环境下,城市虹吸力正逐渐下降。
造成空置率的元素诸多,房地产利润丰厚只是其中之一。随着城市发展,主城区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建设需求,城区外扩已成必然。首要表象为高楼崛起,夜晚星星点点的灯火已是空置最好的证明。
从根本上讲,中国家庭住房已经基本满足需求,前些年房地产过高的回报率让部分人尝到甜头。当所有人都来瓜分蛋糕的同时,从填饱肚子到唆唆手指,索然无味。
对住房空置率的关注,是理解房地产调控的逻辑起点——控制增量,调动存量,这是租售并举,发展长期租赁房市场的政策起点。
拖动市场,必然要盘活存量。多数城市经过这两年疫情,房价已经肉眼可见地下降,房产税的逐步试点也让手持多套房源的人紧张起来。
一线城市住宅及商业地产受到城市虹吸力加持,自然不必担心房价、租金降低。反观三四线城市房源价格很难再迎上涨,人口外流加速的同时,空置率会进一步上涨,令人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