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宜佳加盟店需要多少钱多久可以回本(独家|美宜佳进军湖北市场,便利店业态迎来中日模式之战)


对于炙手可热的便利店业态,多数人将目光集中在7-ELEVEN、罗森、全家等几个日资品牌,殊不知,一些发迹于二、三线城市,崛起于草根之间的本土便利店品牌正在以“洪荒之力”开疆拓土。与重资产投入、高度标准化的日系便利店相比,本土便利店更加灵活、更接地气,从而更近乎野蛮生长。

在大卖场业态、个别优秀的本土零售商已经超越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巨头。我们不妨大胆假设:在便利店业态,便利店的“中国学生们”会不会将来有一天超越7-ELEVEN等“日本老师”?这将是中国零售业的另一个战场。


近日,《第三只眼看零售》独家获悉,中式便利店龙头美宜佳于11月26日在武汉成立美宜佳(湖北)便利店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湖北市场。

门店尚未营业,美宜佳的配送中心已经就位。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位于武汉市黄陵区的立体仓库将于12月投入使用,仓库总面积6000平方米,可以满足2500个商品仓库的分拣、配送、冷链等功能。

一山岂容二虎,湖北便利店市场这块蛋糕,早已被日资便利店巨头罗森盯上。今年2月,日本罗森与武汉中百签署合作协议。按计划,中百将以“直营+加盟”的形式在3年内至少开出500家“中百-罗森”的便利店,其中90%为加盟店。

此外,以“梦想合伙人”制度扩张的today便利店截止7月在湖北开出100家门店。有当地研究机构分析称:湖北便利店的饱和量应该在6000家左右。这意味着,湖北便利店市场将呈现“三虎相争”的格局。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伴随着美宜佳、today便利等本土力量的崛起,便利店业态必将迎来以“整合夫妻老婆店”为策略的本土模式与以“小商圈制造型零售业”为特色的日本模式的竞争。竞争存在两个层面:一是对消费者和当地购买力的直接争夺;另一个是对加盟商的争夺。

或许有观点认为,罗森的竞争对手应该是7-Eleven或者全家才对。但在当前的无序化竞争时代,一个业态真正的敌人并非只有跟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更大的杀伤力来自跨界的物种。以日系便利店为例,它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散落各个市口的夫妻老婆店,甚至是隔壁一家经营到深夜的沙县小吃。

举例来说,一个拥有数十万资金和一间铺面的加盟者,选择加盟重资产投入和严格管理的罗森便利或者是投入成本较低,更加符合本土市场的美宜佳,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从这个层面,战争已经打响!


  • 美宜佳(湖北)便利店有限公司成立

01

美宜佳加盟店

区域加盟PK整合夫妻店

《第三只眼看零售》从湖北人力资源中心发布的公告来看,美宜佳(湖北)将管培生、供应链专员以及加盟投资顾问放在了重点位置。同时,他们列出了针对食品、饮品、用品以及冷链鲜食四种品类的招商需求。美宜佳希望兼顾批发商与零售商双重角色的便利店模式由此可见一斑。

而罗森则实施的是“区域大加盟商”策略,即针对区域性零售企业开放授权合作,希望借此达成罗森的“千店目标”。实际上,扩张速度慢并不是罗森一家的问题,日资便利店成熟的运作系统同时也代表了准入机制的高门槛。罗森(上海)的门店数长期在300间左右徘徊,而7-ELEVEN只有两位数的门店规模。与此相比,以美宜佳为代表的的中式便利店虽然单店盈利能力稍弱,但凭借庞大的门店系统,同时兼顾批发商与零售商双重角色,得以在高速发展的便利店市场中获得规模优势。

作为第一家进入武汉的外资便利店品牌,罗森选择处于转型期的武汉中百授权开出中百罗森。自8月27日开始,中百罗森在5天内连开8家新店,这与次前罗森开店“求稳不求快”相比有所改变。曾有业内人士将日资便利店的开店比作自行车的前轮与后轮,“罗森的前轮是新店拓展,15年之前普遍按照传统模式来走;后轮是单店运营,一直走的很稳。但是现在看来,稳而不快已经成为罗森发展的障碍之一。”

即使开放加盟,日资便利店也坚持着被业界公认的严苛标准。以7-ELEVEN为例,他们主要推行A型委托加盟与D型特许加盟。其中A型加盟店加盟主的分成比例明显高于D型加盟主,但由于加盟主需承担店铺租金,因此数量极少。虽然D型加盟店成为7-ELEVEN在中国主推的加盟方式,但加盟店必须有申请人与履行辅助人,二者需要在店铺专职经营且必须是亲缘关系。7-ELEVEN还要求申请人自有资金35万元,连带保证人自有资金不得低于30万元。此外,申请人还需成立一家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并使该公司的企业法人为申请人本人。

如此一来,本土便利店的准入机制显得宽松不少。美宜佳前期开店成本只有25万元,并且对加盟商表示平均回本周期在两年左右,使得其加盟门店以每月100间的速度疯狂扩张。在美宜佳的招商资料中可以看出,美宜佳将自己定位为既是零售商又是批发商的双重角色,一方面,连接各大供应商,为其减少渠道费用、促销费用以及业务人员的人工成本。在此基础上使他们成为自己的客户资源。另一方面,利用大批量的采购规模使门店供货价与市场持平,同时赚取品牌输出、加盟支持等常规利益。



  • 2016年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和零售业报告中的便利店指数

02

供应链PK:本土便利店优势凸显

一直以来,日资便利店丰富的商品品类和高效的鲜食开发技术,都是本土便利店难以超越的优势。但客观来讲,因为市场限制等因素存在,中国的日资便利店与日本本土相比差距很大。也就是说,中式便利店凭借本土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占了点“小便宜”。

进入湖北之前,美宜佳已经在湖北黄陵区建设了6000平方米的高标准立体仓库,该仓库内部包括2500个商品仓库,并具备与此配合的商品分拣、配送以及冷库等功能。值得注意的是,美宜佳(湖北)目前没有配备专门的中央厨房,而中央厨房正是中百罗森的优势之一。据悉,除门店合作拓展外,罗森与武汉中百将会充分利用中百物流和中央大厨房的基础优势,建立配套的物流配送体系和鲜食供应体系。

也就是说,美宜佳或许选择避开这一品类,以强大的商品周转能力弥补鲜食短板。从美宜佳的商品采购规划来看,他们将商品分为普通商品与个性化商品两大类,其中普通商品有厂家与经销商供应两种渠道,而个性化商品则由美宜佳为加盟店提供进口商品与自有品牌商品。在此基础上,美宜佳利用已有的多个大型物流中心,来为门店做常温商品两天一配、冷冻冷藏商品一天一配的供应链支持。

回顾美宜佳今年的动向可以发现,供应链是其关注的重点之一。8月15日,东莞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志坚,总经理张国衡等人参观了北京华冠spar便利。虽然后来未见合作意向达成,但据华冠内部人士透露,美宜佳与华冠商业双方存在达成合作、共同进军北京便利店市场的意愿。

据华冠商业知情人士透露,今年3月份华冠商业曾经去到东莞参观美宜佳便利店,双方从那时起就已经有了相关的合作意图。此次8月会面,美宜佳意图进一步了解华冠商业。包括华冠商业的库房容积、可支持配送的门店数目、以及商品周转率等信息。对于美宜佳来说,与华冠商业合作,有助于其快速了解北京市场,同时获得采购、配送等资源优势。

这首先体现在国家宏观政策方面,北京市近期发布“清退低端”政策,这使得一些能耗企业或将被分流至周边区域。而华冠商业作为北京本土企业,享有一定的补贴优势。因此,美宜佳若能和华冠商业达成合作,在门店布局方面,就能够获得与当地企业旗鼓相当的优势。

另外,该知情人士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华冠商业有一块300亩的空置地皮,可用来建设便利店的加盟配送中心。这也是美宜佳看重华冠商业的重要原因 。”

03

带着镣铐跳舞:日资便利店需要松绑

日资便利店的盈利周期普遍较长,一方面由于外资企业有着成体系的开店流程,因而衍生出重投入的门店拓展成本,使其只有在门店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才能盈利,比如经营8年之后才开始盈利的北京7-11。另一方面与本土便利店相比,外资企业受到的限制更为明显。

首先在门店拓展环节日资便利店就受限不小。一位便利店门店拓展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对于便利店来说,选址可谓重中之重,甚至会出现同行提高租金撬店的情况。但是日资企业受当地政府的严格监管,任何收支都必须有迹可循。就拿转让费不能开具发票这一细节来说,因为无法做账,他们很有可能因为不能及时向前任业主支付转让费而错失心怡门店。”为此,不少外资企业选择和区域型零售商合作,例如7-ELEVEN在台湾被统一集团买断区域经营权,在北京与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百货有限公司、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共同持股经营。

另外,同样是烟酒品类,便利店不能售卖烟酒的规定似乎对外资企业的约束更为明显。对于还没有建立起进入便利店购物习惯的中国消费者来说,烟酒可谓是增强顾客黏性的一大利器。客观来讲,虽然外资便利店在市场监管之下遵守了这一规定,但要从国内本土便利店买到烟酒并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此类似的还有北京不久前才开始允许便利店经营鲜食的规定,据某便利店经营者透露,在开放之前,北京的7-ELEVEN没有鲜食售卖,但一些北京当地便利店的门店中,则常常可以看到快餐、包子等品类。

这只是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所带“镣铐”的一个缩影,曾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洋品牌便利店虽有优势,也不是完美无缺,本土品牌便利店与其相比更具灵活性。比如7-ELEVEN的一项计划要经过多道审批程序才会实施,不免延误时机,这也给本土企业在竞争时间上提供了很大机会。”

也就是说,以往被日式便利店视为“野路子”的中式便利店正是借助“野蛮生长”的姿态后来居上。他们整合分布广泛、数量巨大的“夫妻老婆店”向各个区域渗透,这种基于中国零售市场特性而诞生的便利店模式,或许将成为日式便利店难以攻破的壁垒。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