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的一天,我一个朋友兴冲冲地找到我,跟我说他们10个做建材的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家整装公司,准备用整合优势颠覆当地的家装市场,希望我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我当时很严肃地说:“你们是刚有想法还是已经开始了?”我那朋友说,场地租好了,1000多平米,现在装修都进行到一半了。我叹了口气接着问道:“你们10个人投资多少钱?各占股多少?”他说,每个人10万,各占10%,后期不够再追加。
经过进一步交流,了解到他们之所以创立这家公司,是自认为有很多优势:
一是10家建材商都有门店,掌握客户资源,有流量优势;
二是供应链完善,都是品牌代理商,有价格优势;
三是投资总额分摊后,每家投资较小,有资金优势;
四是建材商与设计师及项目经理都有合作,有人才优势。
我跟这个朋友说,你们这个生意恐怕不好做啊(实际上心里已经判定了他们失败的结局),合伙做生意有几个大忌,你们都犯了,尤其前三个是致命错误:
第一,合伙人过多且为同类型人才,各自掌握的技能、眼界与思维均处于同一水平线,无法形成互补,这样的组合方式,在战略决策上会严重受限;同时所有股东关注的点是一样的,在重大事情上非常容易产生分歧;
第二,10个人平均占股,看似公平,实际上却存在巨大隐患。平均占股,意味着没有绝对控制人,一旦发生意见分歧的时候,各抒己见,谁也不服谁,组织结构极易涣散,需要决定的事情要么不了了之,要么各干各的;
第三,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侵犯了原有合作伙伴的利益,必将遭到抵制和打击。这方面我解释一下,这些建材商以往的经营模式是,除了通过门店直接对接C端客户,还与B端的装修公司进行合作,那么现在他们也成立了整装公司,相当于跟之前合作的装修公司形成了竞争关系,那这些合作公司就会放弃合作,并进一步进行抵制,甚至诋毁和打击。这就叫偷鸡不成蚀把米;
第四,他们认为的价格优势、流量优势、资金优势实际上就是伪命题,当他们共同成立了新的公司,这个公司对于所有人都是新的个体,占股10%是不可能在内心上产生所有权的认可,都想从这个公司获取收益,这就是索取心理,没有完全付出的心态。所以,每一家供给这个公司的材料都是加上利润之后的价格,那这个公司所研发的产品体系又哪来的价格优势呢?所谓的流量优势,这些建材商都在同一个建材城里,客户来源是一样的,根本不存在叠加效应……
听了我的分析,我那个朋友默不作声,他当时或许可能不认可我的观点吧,我也就再也没有过问这件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们10个人又陆续每个人追加了20多万的投资,合计每个人投资了30多万。他们为了避免我说的意见分歧的事情,聘请了一个人来操盘,结果最终仍然是失败告终。他们聘的人我也认识,跟我说,10个老板都私下跟他交代事情,互相矛盾,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办,只好辞职了事。
最终的结果是,每个人赔了30多万,其中有3、4个建材商反目成仇,互不来往。所以说,合伙做生意是好事,但一定要知道跟什么人合伙,应该遵守什么样的原则,否则往往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