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造,◆1.製造。○[宋][辛棄疾]《唐河傳‧傚<花間>體》詞:“晚雲做造些兒雨。折花去,岸上誰家女。”○[清][李漁]《凰求鳳‧作難》:“我想這許多事故,都是我做造出來的。”◆2.行為。○《朱子語類》卷七一:“剛自外來,是所以做造無妄。”◆3.做作,不自然。○[金][王若虛]《文辨》:“《邵氏聞見錄》云:嘗得[退之]《薛助教誌》石,與印本不同,‘挾一矢’作‘指一矢’……予謂‘指’太做造,不若‘挾’之自然。”
作言造語(作言造语),◆謂編造虛誕的言辭。○《莊子‧盜跖》:“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枝木之冠,帶死牛之脅,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脣鼓舌,擅生是非。”
主情造意,◆1.猶出謀劃策。○[元][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摺:“[正末云]:‘誰合毒藥來?’[[李文道]云]:‘是俺父親來。’[正末云]:‘誰主情造意來?’[[李文道]云]:‘是俺父親來。’”◆2.指出謀劃策的人。○《水滸傳》第十八回:“把[白勝]押到廳前,便將索子捆了,問他主情造意。○[白勝]抵賴,死不肯招[晁保正]等七人。”
治造,◆1.製作。○[漢][劉向]《列女傳‧晉弓工妻》:“今妾之夫,治造此弓,其為之亦勞矣。”◆2.整治。○《醒世姻緣傳》第六回:“昨日翰林院門口一家子的個女兒,叫一個孤狸精纏的堪堪待死的火勢,請了天壇裏兩個有名的法師去捉他,差一點兒沒叫那狐狸精治造了個臭死!”
制造(製造),◆1.建造;製作。○[晉][潘岳]《西征賦》:“摹寫舊[豐],制造新邑。”○《北史‧王盟獨孤信等傳論》:“[毗]制造之功,亦足傳於後葉。”○[明][馮夢龍]《智囊補‧雜智‧竇義》:“繞池設六七舖,制造煎餅及糰子。”◆2.謂人為地造成。多含貶義。○[葉君健]《火花》八:“即使有人不願意賣,[吳春茂]還得動用他那支生花之筆和他那三寸不爛之舌,為這位親家制造事件,通過打官司的合法手段,逼得人家轉讓給他。”○[蔣子龍]《開拓者》一:“工地上的節奏,緊張而又紊亂。有的地方人喊車鳴,人為地制造熱烈的氣氛。”
造作,◆1.製造;製作。○《漢書‧毋將隆傳》:“武庫兵器,天下公用,國家武備,繕治造作,皆度大司農錢。”○《百喻經‧五百歡喜丸喻》:“今我造作五百歡喜丸,用為資糧,以送於爾。”○[唐][高適]《賀安祿山死表》:“逆賊孤負聖朝,造作氛祲,嘯聚吠[堯]之犬,倚賴射天之矢,殘酷生靈,斯亦至矣。”○《金瓶梅詞話》第六一回:“我空癡長了五十二歲,並不知螃蟹這般造作,委的好吃。”○[魯迅]《三閑集‧怎麼寫》:“如果他先意識到這一切是創作,即是他個人的造作,便自然沒有一切挂礙了。”◆2.指製造、製作之物。○[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奄宦上》:“今也衣服、飲食、馬匹、甲仗、禮樂、貨賄、造作,無不取辦於禁城數里之內。”◆3.偽造。○《後漢書‧宦者傳‧呂強》:“陛下不密其言,至令宣露,群邪項領,膏脣拭舌,競欲咀嚼,造作飛條。”○[唐][寒山]《詩》之二四二:“人面禽獸心,造作何時歇。”○[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實者,就事敷陳,不假造作,有根有據之謂也。”○[瞿秋白]《文藝雜著續輯‧鬼臉的辯護》:“敵人所造作的那些‘放火殺人’之類的謠言,正是要把這種鬼臉硬套在先進的工農頭上。”◆4.謊言,謠言。○[唐][無名氏]《洛神傳》:“無信造作,皆[梁]朝四公誕妄之詞爾。”◆5.做作。○[宋][陳善]《捫虱新話‧論俗人之俗》:“平日無佳論,而臨事好造作,此俗人也。”○[清][錢泳]《履園叢話‧雜記上‧裹足》:“天下事貴自然,不貴造作。”○[老舍]《二馬》第三段十一:“[伊姑娘]一面招呼她們母女,一面順手兒把帽子摘下來,戴上,非常的自然,一點沒有顯排帽子的樣兒,也沒有故意造作的態度。”◆补义条目■举行。○《杂宝藏经·佛以智水灭三火缘》:“有國名南方山,佛欲往彼國,於中路至一聚落宿,值彼聚落造作吉會,飲酒醉亂,不覺火起,燒此聚落。”
造字,◆創造文字。○《漢書‧藝文志》:“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北朝]喪亂之餘,書跡鄙陋,加以專輒造字,猥拙甚於[江]南。”
造子,◆猶言一會兒。○《醒世姻緣傳》第三十回:“你明日多睡造子起來,你可在家裏歇息一日。”○《醒世姻緣傳》第三十回:“新近[晁住]從鄉裏來說了造子,奶奶就輕意的給了他。”
造制,◆建造,製作。○[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正覺寺》:“時[高祖]新營[洛邑],多所造制,[肅]博識舊事,大有裨益。”
造真,◆寫真;摹畫人物肖像。○[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劉商》:“初師[吳郡][張璪],後自造真。”
造語(造语),◆1.說無根據的話。○《莊子‧盜跖》:“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亦指無根据的話。○[宋][曾鞏]《與王介甫第一書》:“[歐公]更欲足下少開廓其文,勿用造語及模擬前人,請相度示及。”○[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刑部‧癸卯妖書》:“……復借改易東朝為名,而指[朱次揆]姓名以實之,其立意甚毒,造語甚巧。”◆2.說話或作文時選用詞句。○[宋][周密]《齊東野語‧用事偶同》:“其用事造語,若出一轍,而不以為嫌也。”○[清][王士禛]《香祖筆記》卷六:“余謂此段文字,不甚類[晉][宋]間人,絕似[唐][柳子厚]、[劉夢得]、[孫樵]輩造語。”○[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四》:“為了造語驚人,對仗工穩起見,有些文豪們是簡直不恤於胡說八道的。”◆补证条目■说话或作文时选用词句。○宋洪迈《夷坚三志壬·莫少虚词》:“少虚又有《浣溪沙》一闋云……皆造語工新,但晚歲心醉富貴,不復事文筆。”
造意,◆1.精微。○《鶡冠子‧著希》:“夫亂世者以麤智為造意,以中險為道,以利為情。”○[陸佃]解:“造意,微也。”◆2.倡導;首倡。○《漢書‧孫寶傳》:“親入山谷,諭告群盜,非本造意,渠率皆得悔過自出,遣歸田里。”○《晉書‧刑法志》:“唱首先言謂之造意。”○[明][馮夢龍]《智囊補‧上智‧陳瓘》:“今欲正復,當先辨明誣罔,昭雪非辜,誅責造意之人。”○《通典‧食貨九》:“[永淳]元年五月,敕私鑄錢造意人及句合頭首者,並處絞,仍先決杖一百。”◆3.有意;故意。○[宋][洪邁]《夷堅丁志‧蔡河秀才》:“向夕有[孫秀才]獨來買酒款曲……輒造意殺之,投屍於河。”○[元][施惠]《幽閨記‧罔害皤良》:“[陀滿海牙]故意阻駕,[陀滿興福]造意出軍,父子將謀為不軌。”○[茅盾]《動搖》五:“這不是預先約定的會議,更其不是[方羅蘭]造意,只是偶然的不期而會。”◆4.構思;運用心思。○[唐][虞世南]《筆髓論‧辨應》:“及乎[蔡邕][張]([張僧繇])[索]([索靖])之輩,[鍾繇][王]([王羲之])[衛]([衛夫人])之流,皆造意精微,自悟其旨也。”○[宋][葉適]《翁誠之墓銘》:“至其造意廣遠,據經堅決,寄諷于草木,託興于亭傳,人多憚而不能回也。”○[清][王士禛]等《師友詩傳錄》:“其造意幽深,律切精密,有出常情之外。”○[采疇]《<謝亦囂詩集>序》:“第其為詩,造意必堅,摛詞必典。”
造業(造业),◆1.佛教語。做壞事。○[南朝][梁][沈約]《懺悔文》:“雖造業者身,身隨念滅,而念念相生,離續無已。”○[宋][樓鑰]《姜子謙以試邑鍾離請益》:“前輩有為縣公,退以貫珠誦佛。其叔父見之,云:‘汝欲為佛耶?’對曰:‘然。’叔笑曰:‘汝既做了知縣,更望做佛耶?’言造業之多也。其人悚然,謹不敢為殃民害物等事。”○《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宋]門積祖善良,未曾作惡造業。”◆2.創立基業。○[清][姚瑩]《桐城麻溪姚氏登科記》:“造業之祖,起微賤,服勤勞,行修於身,功及於物,天乃昌其後以報之。”
造言生事,◆捏造虛言以挑起事端。○《孟子‧萬章上》“好事者為之也”[宋][朱熹]集注:“好事,謂造言生事之人也。”○《紅樓夢》第一○二回:“那些看園的沒有了想頭,個個要離此處,每每造言生事,便將花妖樹怪編派起來,各要搬出。”○《何典》第二回:“祗消說他造言生事,頂名告他一狀,不怕不拿大錠大帛出來買靜求安。”
造言,◆製造謠言。○《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鄉八刑糾萬民:一曰不孝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亂民之刑。”○[鄭玄]注:“造言,訛言惑眾。”○[唐][瞿曇悉達]《唐開元占經‧人及鬼神占‧訛言》:“《幽州錄》曰:[張]推問造言之主,問何由言此?答曰:‘實無所承,恍惚不知言之耳!’”[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臺省‧苛求姓名》:“古來以姓名謗人者,如[裴度]之緋衣坦腹,[宋郊]之國姓祀天,讒口造言,為千古痛恨。”○[載澤]《奏請宣布立憲密摺》:“彼雖欲造言,而無辭可籍。”
造玄,◆謂達到玄妙之境界。○[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三:“思入杳冥。則無我無物,詩之造玄矣哉!”
造形,◆1.創造物體形象。○《莊子‧徐無鬼》:“形固造形,成固有伐。”○[王先謙]集解:“無形之形可以造眾形。”○[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永寧寺》:“殫土木之功,窮造形之巧。”○[南朝][梁][鍾嶸]《詩品‧總論》:“豈不以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者耶!”◆2.創造出來的物體的形象。○[王朝聞]《杰出的畫家齊白石》:“這些似乎是信手拈來一揮而就的寫意的小品,不但在物象的造形上,而且在結構上……也都不是可以草草從事的筆墨游戲。”◆3.見“造刑”。
造心,◆深入心中。謂受啟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昨夜聽[殷][王]清言,甚佳。○[仁祖]亦不寂寞,我亦時復造心。”
造象,◆見“造像”。
造物主,◆見“造化主”。
造物,◆1.見“造物者”。◆2.運氣;福份。○[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一摺:“姑夫無了子嗣,各人的造物,你可怎麼埋怨我,干我甚麼事!”○《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解元好個造物!即目三日之內,有分遇大貴人發跡,貴不可言。”○[嚴敦易]注:“命運,福氣。”
造為(造为),◆1.製作;創制。○《墨子‧非樂上》:“今王公大人雖無造為樂器,以為事乎國家,非直掊潦水折壤坦而為之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蒿未定。”○《隋書‧經籍志一》:“相傳疑世人造為之後,或者又加點竄,非其實錄。”◆2.作為;為實現某種意圖而進行活動。○《隸釋‧漢武梁祠堂畫像》:“[祝誦氏]無所造為,未有耆欲,刑罰未施。”
造田,◆聚土或改造荒地為田畝。○《新華文摘》1985年第4期:“那年秋天打完草,一支疲憊的隊伍開到草甸子上,翻地造田,打埂挖渠。”
造思,◆I追思;思慕。○《楚辭‧九章‧悲回風》:“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II猶構思。○[三國][魏][曹植]《酒賦》:“嘉[儀氏]之造思,亮茲美之獨珍。”○《明詩紀事丙籤‧王弼》引《三臺詩錄》:“[南郭]詩才思豪逸,後師[山谷],多拗句,造思頗苦,自謂不如是,不足以遠甜俗一派。”
造說(造説、造说),◆猶立說。○[魯迅]《墳‧科學史教篇》:“不知意之所在,將如[天竺]造說之人,聊弄術以入新學,抑誠尸祝往時,視為全能而不可越也?”[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節:“但這兒可惜過於隱括,並沒有說出他們的五行說的內容出來,在現在相傳是[思][孟]的書籍中也找不出這個造說的痕跡。”◆补证条目■犹立说。○《朱子语类》卷一〇六:“經界,料半年便都了。以半年之勞而革數百年之弊,且未説到久,亦須四五十年未便卒壞……只是一樣人田多税少,便造説唪嚇,以爲必有害無利。一樣人是憚勞,懶做事,却被那説所誣,遂合辭以爲不可。其下者因翕然從之。”
造勢,◆通过舆论等壮大声势,营造优势。○《郑州晚报》2000.8.8:“美国大纽约地区华人反独促统造势大会6日下午在纽约唐人街孙逸仙中学礼堂举行。当地数百名华人响应全球华人反独促统联盟和纽约华人社团的号召,在这周末前来与会。”
造事,◆1.猶起事。發動事變。○《後漢書‧虞詡傳》:“陛下始與臣等造事之時,常疾姦臣,知其傾國。”○《晉書‧桓謙傳》:“及[桓振]作亂,[謙]保護乘輿,頗有功焉。然而暗懦,尤不可以造事。”○[宋][蘇轍]《潁濱遺老傳上》:“故臣竊謂大臣誠退,則小臣非建議造事之人,可一切不治,使得革面從君,竭力自效,以洗前惡。”◆2.做事情。○《世說新語‧言語》“王大咨嗟”[劉孝標]注引《向秀別傳》:“其進止無不同,而造事營生業,亦不異常。”
造士,◆1.學業有成就的士子。○《禮記‧王制》:“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鄉,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孔穎達]疏:“學業既成,即為造士。”○《漢書‧食貨志上》:“諸侯歲貢少學之異者於天子,學于大學,命曰造士。”◆2.造就學業有成就的士子。○《禮記‧王制》:“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鄭玄]注:“順此四術而教以成是士也。”○[宋][葉適]《宏詞》:“自[熙寧]之以經術造士也,固患天下之習為詞賦之浮華而不適於實用。”○[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記事一》:“今罷黜詩賦,而使士兼習,則士不得專心先王之學,流於俗好,恐非先帝以經術造士之意。”◆3.[漢][武帝][劉徹]所定軍功爵之第一等。○《漢書‧食貨志下》“請置賞官,名曰武功爵”[顏師古]注引[晉][臣瓚]曰:“《茂陵中書》有武功爵,一級曰造士,二級曰閑輿衛……十一級曰軍衛。此[武帝]所制,以寵軍功。”
造實(造实),◆謂敘述事物實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所以[魏]初表章,指事造實;求其靡麗,則未足美矣。”
造食,◆製作食品。○[唐][苑咸]《為李林甫謝賜蟹狀》:“中使[焦庭望]至,奉宣恩旨,賜臣生蟹一盤,便令造食。”
造勝(造胜),◆訪求勝跡。○[清][魏源]《華山詩》之二:“造勝啟天荒,入深闖地賾。”
造聲,◆作声。指说话。○《祖堂集·雪峰和尚》:“常敬長老初參時云:‘休經罷論僧常敬等參。’師當時不造聲,明日早朝來不審。”
造生,◆猶生造。憑空製造。○[漢][王充]《論衡‧感虛》:“夫[益]殆不鑿井,龍不為鑿井登雲,神不棲於[崑崙]。傳書意妄,造生之也。”○[漢][王充]《論衡‧對作》:“用筆墨者,造生空文,為虛妄之傳。”
造設(造设),◆1.制訂建立。○《漢書‧律曆志上》:“綱紀之交,以原始造設,合樂用焉。”○《後漢書‧質帝紀》:“州郡輕慢憲防,競逞殘暴,造設科條,陷入無罪。”◆2.製作。○[句道興]本《搜神記》:“母實喜歡,即造設席,聚諸親情眷屬之言日呼新婦。”○《百喻經‧效其祖先急速食喻》:“時婦為夫造設飲食,夫得急吞,不避其熱。”◆3.製設。揆鄭《哀政聞社員》:“昔以保皇為標志,今以政聞為聲稱,焚毀[頤和園],造設衣帶詔,張皇大學士,謬戾之舉,欺罔之行,彼領首者,已自悼悔。”
造善,◆積善;做善事。○《敦煌變文集‧醜女緣起》:“來如(如來)長說誘勸門徒,焚香發願,勤念彌陀,修齋造善。”○[明][何景明]《何子‧法行》:“於是平居之眾,造善之人,睹蝮鷙之吏、搏擊之廝、岸獄之地,掩耳而不敢聽,側目而不敢視,束手足而無所措矣。”
造山運動(造山运动),◆由於地球內部的變化,地殼表面發生褶皺隆起而形成山脈。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山脈都是由於造山運動而形成的。
造入,◆深入,學術等所達到的程度深。○[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李虛己]侍郎,字[公受],少從[江]南先達學作詩,後與[曾致堯]倡酬。○[曾]每曰:‘[公受]之詩雖工,恨啞耳。’[虛己]初未悟,久乃造入。”
造日,◆度日;過日子。○《醒世恒言‧陳多壽生死夫妻》:“每日喫了酒飯,出門相見,只是一盤象棋,消閒造日。”
造人,◆學業有成就之人。○[宋][蘇軾]《答范景山書》:“近齊居內觀,於生術似有所得,[子由]尤為造人。”參見“造士”。
造然,◆不安貌。○《大戴禮記‧保傅》:“[靈公]往弔,問其故,其子以父言聞,[靈公]造然失容曰:‘吾失矣。’”[盧辯]注:“造然,驚慘之貌。”
造請(造请),◆登門晉見。○《史記‧酷吏列傳》:“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鄴下]風俗,專以婦持門戶,爭訟曲直,造請逢迎……此乃[恒][代]之遺風乎?”[宋][劉克莊]《賀新郎‧郡宴和韻》詞:“老去把茅依地主,有瓦盆盛酒荷包飯。停造請,免朝見。”○[清][顧炎武]《贈林處士古度》詩:“五官既不全,造請無虛時。”
造清,◆一種綠色美酒。○《周禮‧天官‧酒正》“五曰沈齊”[漢][鄭玄]注:“沈者,成而滓沈,如今造清矣。”○[清][林頤山]《五齊三酒考》:“謹案:造、縹聲相近,造清當即縹清,疏引[曹植]《酒賦》‘[蒼梧]縹清’是也。”
造起,◆建造。○《后汉书·隗嚣传》:“規錮山澤,奪民本業。造起九廟,窮極土作。”○又《宦者传·吕强》:“又今外戚四姓貴倖之家,及中官公族無功德者,造起館舍,凡有萬數。”
造奇,◆謂臻於奇妙之境地。○[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三》:“[吳]運思造奇,下筆玄妙,旁及人物、佛像,遠即不敢望[道子],近亦足力敵[松雪]。”
造內(造内),◆放進。○《禮記‧喪大記》“君設大盤,造冰焉;大夫設夷盤,造冰焉”[唐][孔穎達]疏:“‘造冰焉’者,謂造內其冰於盤中也。”
造難(造难),◆製造禍難。○《三國志‧蜀志‧後主傳》“營[沔]北[陽平][石馬]”[裴松之]注引[三國][魏][諸葛亮]《諸葛亮集》:“[董卓]造難,震蕩京畿。”
造謀(造谋),◆猶言設計謀劃。○《漢書‧薛宣傳》:“後聞置司隸,因前謀而趣[明],非以恐[咸]為司隸故造謀也。”○《宋書‧傅弘之傳》:“[桓玄]以[弘之]非造謀,又白衣無兵眾,原不罪。”○[明][劉若愚]《酌中志‧本章經手次第紀略》:“而造謀殺命,密遞線索害人者,[魏廣微]、[崔呈秀]也。”
造命,◆1.謂掌握命運。○[漢][劉向]《說苑‧奉使》:“[秦][楚]轂兵,[秦王]使人使[楚],[楚王]使人戲之曰:‘子來亦卜之乎?’對曰:‘然!’‘卜之謂何?’對曰:‘吉。’[楚]人曰:‘噫!甚矣!子之國無良龜也。王方殺子以釁鍾,其吉如何?’使者曰:‘[秦][楚]轂兵,吾王使我先窺。我死而不還,則吾王知警戒,整齊兵以備[楚],是吾所謂吉也。且死者而無知也,又何釁於鍾,死者而有知也,吾豈錯[秦]相[楚]哉?我將使[楚]之鍾鼓無聲,鍾鼓無聲,則將無以整齊其士卒而理君軍。夫殺人之使,絕人之謀,非古之通議也。子大夫試孰計之。’使者以報[楚王],[楚王]赦之。此之謂造命。”○《新唐書‧李泌傳》:“夫命者,已然之言。主相造命,不當言命。言命,則不復賞善罰惡矣。”○[明][呂坤]《答孫冢宰立亭論格物第二書》:“今夫射者,省括審度,佽決拾,視彀率……矢之中不中造命於此時矣。”◆2.指命運之神。○[清][孔尚任]《桃花扇‧餘韻》:“貧者貧,富者富,造命奚為?”[王季思]等注:“造命意指造物主。”
造門(造门),◆上門;到別人家去。○《後漢書‧廉范傳》:“[麟]亦素聞[范]名,以為然,即牽馬造門,謝而歸之。”○[宋][葉適]《故寶謨閣待制知平江府趙公墓志銘》:“時政出[韓侂胄],朝士無不造門。”○[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醫術》:“三日後,有盛儀造門而謝者,問之,則傷寒之人,大吐大下而愈矣。”
造律,◆1.制訂律令。○[漢][揚雄]《解嘲》:“聖[漢]權制,而[蕭何]造律,宜也。”○《宋史‧蘇軾傳》:“違制之坐,若自朝廷,誰敢不從?今出於司農,是擅造律也。”◆2.審訂音律。○《新唐書‧禮樂志十一》:“始求聲音者以律,而造律者以黍。自一黍之廣,積而為分、寸;一黍之多,積而為龠、合;一黍之重,積而為銖、兩。此造律之本也。”
造亂(造乱),◆作亂;製造禍亂。○《東周列國志》第六七回:“自[崔][慶]造亂之後,恐人暗算,每出入,必使親近壯士執戈,先後防衛。”○[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二節:“[隋]是一個很短的朝代,因為[隋文帝]雖然求治有效,可是[隋煬帝]的造亂非常劇烈,使得一時穩定下來的[隋]朝很快就崩潰。”
造林,◆在大面積的土地上種植樹苗,培育成為森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章第二六條:“國家組織和鼓勵植樹造林,保護林木。”○[黃宗英]《大雁情‧她??》:“你們[陝西][榆林地區]幹得頗有成績的飛機造林,第一批去的成員裏,就有[老秦]的愛人。”○[劉心武]《日程緊迫》九:“如果這時候派你們去參加義務勞動,比如說,去植樹造林,你們會怎麼想呢?”
造立,◆1.建築;建造。○《南史‧宋竟陵王誕傳》:“而[誕]造立第舍,窮極工巧,園池之美,冠於一時。”○[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石經》:“[隋]亂,造立之司,用為柱礎。”◆2.編寫。○[五代][馬縞]《中華古今注‧枷棒》:“又招集告事者,常數百人。造立《密羅織經》一卷。”◆补证条目■建筑;建造。○《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追惟堯德廣被之恩,依陵亳廟,造立授堂。”○《普曜经·降神处胎品》:“時四天王詣白浄王,而謂王曰:‘大王安隱,今我等身,當爲菩薩,造立妙宅。’”
造理,◆合於事理。○[元][劉壎]《隱居通議‧詩歌五》:“此詩若繩以[唐]人律體,大概疏直欠工,然鴻泥之諭,真是造理,前人所未到也。”
造口業(造口业),◆亦作“造口孽”。◆佛教稱犯妄言、惡口、兩舌和綺語等罪孽。○[明][沈德符]《野獲編‧詞曲‧蔡中郎》:“……[伯喈]受謗,在[宋]時已不能伸雪,不始於[高則誠]造口業也。”○[沙汀]《淘金記》四:“‘不要造口孽吧!’他正正經經地說,‘人人都有姐妹!’”
造景,◆描寫景色。○[清][陳田]《明詩紀事戊籤‧皇甫濂》:“[水部]詩意玄詞雅,律細調清,長於造景,務在幽絕。”
造精神,◆谓振作精神。○唐张鷟《游仙窟》:“徑須剛捉著,遮莫造精神。”
造見(造见),◆拜訪會見。○[漢][劉向]《說苑‧尊賢》:“[齊桓公]設庭燎為士之欲造見者,期年而士不至。”○[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八》:“某造見亦然,每一遇則亹亹論辨,留連不能已。”○《東周列國志》第七三回:“此[吳國]長公子,慕吾弟英雄,特來造見,弟不可辭。”
造假,◆製造贗品或假象。○[郭沫若]《孔雀膽附錄‧<孔雀膽>故事補遺一》:“我們的老鄉[楊升庵]先生,其實是慣會造假的人,誰都知道《雜事秘辛》就是他造的假。”○[鄧友梅]《尋訪“畫兒韓”》:“造假能這樣亂真,也算開眼了。”○[駱賓基]《山區收購站》七:“只見他,每一根鬚子都要伸展開來檢查,因為老跑山的,斷鬚子會造假,會接補得完完整整。”
造極(造极),◆1.到達最高點。○[晉][廬山諸道人]《游石門詩》序:“既至,則援木尋葛,歷險窮崖,猿臂相引,僅乃造極。於是擁勝倚巖,詳觀其下。”○[清][唐甄]《潛書‧虛受》:“其心如是,是以受攝廣大,造極無上,而與天地準也。”◆2.喻達到完美之境界。○[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然物有恒姿,而思無定檢;或率爾造極,或精思愈疏。”○[陸侃如]等注:“達到理想的境地。”○[唐][皎然]《詩式‧文章宗旨》:“[康樂公]早歲能文,性穎神澈,及通內典,心地更精,故所作詩,發皆造極。”○[明][胡應麟]《詩藪‧近體下》:“大概[李]([李白])寫景入神,[王]([王昌齡])言情造極。”
造懷(造怀),◆抒寫胸懷。○[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造懷指事,不求纖密之巧。”
造化主,◆基督教等宗教稱創造萬物的上帝。○[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二章:“[中國]古代思想,敬天畏天,其第一著也。其言天也,與今日西教言造化主者頗近。”亦作“造物主”。○[王西彥]《一個小人物的憤怒》:“他很相信循環報應的道理,服從那個冥冥之中的造物主。”○《花城》1981年第6期:“假若造物主能再給我一次生命,也許,情況會有所不同吧!”
造化小兒(造化小儿),◆戲稱司命之神。喻命運。○《新唐書‧文藝傳上‧杜審言》:“[審言]病甚,[宋之問]、[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為造化小兒相苦,尚何言?’”○《初刻拍案驚奇》卷一:“造化小兒無定據,翻來覆去,倒橫直豎,眼見都如許。”○[涂女士]《隔絕》:“現在呢,送花的人,愛花的人,都為造化小兒布弄到這步田地,眼看愛的花已經快要枯萎了,還說什麼慰藉呢。”亦省作“造化兒”。○[陳世宜]《寒夜與楚傖秋心共飲編》詩:“古今欲結忘年友,狡獪曾叱造化兒。”
造化兒(造化儿),◆見“造化小兒”。
造化,◆1.自然界的創造者。亦指自然。○《莊子‧大宗師》:“今一以天地為大鑪,以造化為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晉][張協]《七命》:“功與造化爭流,德與二儀比大。”○[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一:“竊謂心居中虛,治五官,心當屬土;肺在上為華蓋,庇覆五臟,當屬火;始應天地造化。”○[清][惲日初]《觀王石谷畫山水圖歌》:“靈想寂與造化通,幽襟獨寫溪山照。”○[柔石]《二月》十七:“他死了!造化是沒有眼睛的,否則,見到婦人如此悲傷的情形,會不動他底心麼?”◆2.創造化育。○《漢書‧董仲舒傳》:“今子大夫明於陰陽所以造化,習於先聖之道業,然而文采未極,豈惑虖當世之務哉?”[晉][葛洪]《抱樸子‧對俗》:“夫陶冶造化,莫靈於人。”○[明][賈仲名]《金安壽》第三摺:“正是春天,又臨夏暑,頃刻秋霜,逡巡冬雪。天地中造化,難曉難參。”○[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俯仰在天地之間呼吸乾元,造化的精神在我胸中濆涌!”◆3.福份;幸運。○[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一摺:“他如今不來尋你,就是你的造化了。”○[清][顧祿]《清嘉錄‧行春》:“觀者如市,男婦爭以手摸春牛,謂占新歲造化。諺云:‘摸摸春牛腳,賺錢賺得著。’”[老舍]《四世同堂》五八:“反正戲票是先派出去的,咱們唱好了,是他們的造化;唱不好,活該!”◆4.指使得福。○《西游記》第九八回:“這番造化了[八戒],便宜了[沙僧]。”○《平山冷燕》第十八回:“父命討饒,怎敢不遵。只是造化了這畜生!”◆补证条目■福份;幸运。○宋曹勋《杏花天慢·杏花》词:“壇邊曾見數枝,算應是真仙,故留春色。頓覺偏造化,且任他、桃李成蹊誰説。”
造行,◆謂修養品行。○《漢書‧王吉傳》:“寡人造行不能無惰,中尉甚忠,數輔吾過。”○[宋][王安石]《未復舊官光祿寺丞趙瑾改大理寺丞》:“爾造行不謹,陷於法理,比更赦宥,復序故官。”
造國手(造国手),◆指在治理國家方面具有卓異才能的人。○《資治通鑒‧後周世宗顯德五年》:“[宋公],造國手也,陛下如厭萬機,何不舉國授之!”[宋][葉廷珪]《海錄碎事‧聖賢人事上》:“嗣主言[宋齊丘]本造國手。”
造國(造国),◆1.新創立的國家。○《國語‧周語中》:“故凡我造國,無從非彝,無即慆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2.謂創建國家。○[陳獨秀]《造國論》:“在這樣殖民地狀況之下,有何國會可言!有何法統可言!有何憲法可言!有何政治可言!所以我們以為[中國]還在‘造國’時代,還在政治戰爭時代。”
造父,◆1.古之善御者,[趙]之先祖。因獻八駿幸於[周穆王]。○[穆王]使之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而忘歸。時[徐偃王]反,[穆王]日馳千里馬,大破之,因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參閱《史記‧趙世家》。2.星名。又名司馬、伯樂。指傳舍南河中五星,屬危宿。參閱《晉書‧天文志上》。
造府,◆敬辭。猶言到府上去。○《四游記‧玉帝設宴會群臣》:“聖上設宴,忽見貴宅寶樹,毫光閃閃,聖上愛之,命下官造府,要討此物。”◆补证条目■敬辞。犹言到府上去。○《飞龙全传》第六回:“柴榮見匡胤這等義氣,不好推辭,只得説聲道:‘小可理當造府拜瞻。’”○《小五义》第四二回:“蔣叔父救了我天倫,要知恩叔居住何處,早就造府道勞去。你老人家恕過。”
造反,◆發動叛亂,采取反抗行動。○《前漢書平話》卷上:“[陳豨]造反,多因為寡人與[陳豨]軍屯衣甲器物,是他[韓信]執用的物件,以此上仇寡人之冤。”○[明][沈德符]《野獲編‧叛賊‧妖人趙古元》:“[古元]造反,窺伺神器。乃改其名曰[趙趕朱],意且將圖革命。”○[魯迅]《吶喊‧阿Q正傳》:“不准我造反,只准你造反?媽媽的假洋鬼子,--好,你造反!”
造惡(造恶),◆作惡;做壞事。○《南史‧何尚之傳》:“所以罪及同產,欲開其相告,以出造惡之身。”○《敦煌變文集‧三身押座文》:“見人造惡處強攢頭,聞道說經則佯不採(睬)。”○《封神演義》第二九回:“不才家兄逆天違命,造惡多端。”○[邵式平]《悼念方老太太》:“國民黨匪軍造惡得很,必然天誅地滅。”
造端(造耑),◆1.開始;開端。○《禮記‧中庸》:“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孔穎達]疏:“言君子行道,初始造立端緒,起於匹夫匹婦之所知所行者。”○[宋][陸游]《病中作》詩之二:“[周]家七百年,王業本農耕。造端無甚奇,至今稱太平。”○[魯迅]《墳‧人之歷史》:“今乃敷張其義,先述此論造端,止於近世,而以[黑氏]所張皇者終。”◆2.製造事端。○《漢書‧劉向傳》:“俗人乃造端作基,非議詆欺,或引幽隱,非所宜明,意疑以類,欲以陷之。”○[宋][蘇軾]《艾子雜說》:“雖無過者,巧造端以誘陷之。”
造道,◆謂提高品德修養。○[宋][蘇軾]《與李公擇書》之十一:“兄造道深,中必不爾。”○[宋][葉適]《送孫偉夫》詩:“我友睎[顏]人,造道最勇決。”○[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下:“《大學》古本謂格物猶言造道,又謂窮理如窮其巢穴之窮,以身至之也。”
造辭(造辞),◆見“造詞”。
造詞(造词),◆亦作“造辭”。◆造作文詞。○[清][樂鈞]《耳食錄‧龍某》:“何物狂且,造詞媟冶,謗人家閨閣,不畏拔舌耶!”[章炳麟]《與人論文書》:“造辭竄句,猶兼[晉][宋]。”
造成,◆猶造就。○《詩‧大雅‧思齊》“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漢][鄭玄]箋:“子弟皆有所造成。”
造朝,◆進謁;朝覲。○《新唐書‧蘇弁傳》:“[弁]造朝,輒就舊著,有司疑詰,紿曰:‘我已白宰相,復舊班。’”[清]徐士鑾《宋艷‧駁辨》:“[政和]間,自王省丁憂歸[山東]。服終造朝,舉國無與談者。”○[清][俞樾]《茶香室三鈔‧宋制朝參亦唱喏》:“然[紹興]中,予造朝,已不復喏矣。”
造病,◆謂假裝生病。○[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六:“但敵軍士氣不振,有‘造病’運動發生。”
造兵,◆1.謂發動戰爭。○《莊子‧徐無鬼》:“為義偃兵,造兵之本也。”○《後漢書‧公孫瓚傳》:“[紹]與故虎牙都尉[劉勳],首共造兵。”◆2.謂製作兵器。○[清][金諤]《偶成五古》之三:“[蚩尤]實造兵,帝王皆用之。”
造變(造变),◆製造事變。○《三國志‧魏志‧張遼傳》:“是不一營盡反,必有造變者,欲以動亂人耳。”
造報(造报),◆謂編製文件或表冊向上級報告。○[清][黃六鴻]《福惠全書‧錢穀‧戶頭總催說》:“……戶頭每甲輪流充當,一任經承造報,倘無所以,選舉之。”
元造,◆造化,上天。亦借指天子或朝廷。○《鑒誡錄‧誅利口》引[五代][李嚴]《笏記》:“臣等叨承元造,獲奉皇華,載馳得面於彤庭,戰汗實深於跼地。”○[宋][王安石]《謝執政啟》:“更期元造,終賜曲成。”
游造,◆猶交往。○《南史‧羊侃傳》:“後遷都官尚書,尚書令[何敬容]用事,與之並省,未嘗游造。”
營造司(营造司),◆官署名。○[清]置,屬內務府,掌宮禁營繕。○[清][昭槤]《嘯亭雜錄‧內務府定制》:“營造司,凡匠役均有定額……又設司匠領催以督率之。”參閱《清史稿‧職官志五》。
營造(营造),◆1.建造。○《晉書‧五行志上》:“清掃所災之處,不敢於此有所營造。”○《通典‧職官十五》:“掌管河津,營造橋梁廨宇之事。”○《明史‧桑喬傳》:“[喬]偕同官陳三事,略言營造兩宮山陵,多侵冒。”○[郁達夫]《感傷的行旅》四:“高而不美的假山之類,不過盡了一點點綴的餘功,並不足以語園林營造的匠心之所在的。”◆2.製作;做。○《宋書‧張永傳》:“又有巧思……紙及墨皆自營造。”○《隋書‧百官志中》:“太府寺,掌金帛府庫,營造器物。”○[宋][張齊賢]《洛陽搢紳舊聞記‧宋太師彥筠奉佛》:“首詣僧寺,施財為設齋造功德,為狀首罪,許歲歲營造功德。”◆3.指建築工程及器械製作等事宜。○《南史‧蕭引傳》:“轉[引]為庫部侍郎,掌知營造。”○[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一:“內務府有營造,率資經費於工部。”○[田北湖]《論文章源流》:“大而一代之掌故,小而一技之營造,皆得窮理盡情,表見於著錄,以收文字之功。”◆4.構造,編造。○[南朝][陳][傅縡]《明道論》:“唯競穿鑿,各肆營造,枝葉徒繁,本源日翳,一師解釋,復異一師,更改舊宗,各立新意。”
意造,◆憑想象力創作。○[宋][蘇軾]《石蒼舒醉墨堂》詩:“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补证条目■凭想象力创作。○明张岱《陶庵肘后方序》:“良醫用藥,多以意造,若吴竹庭之療吾先大夫,匠意而出,不拘古方。”
一造子,◆猶一陣子。○《醒世姻緣傳》第五七回:“他的兒有好的麼?養活一造子,落出個好來哩?”
一造,◆1.一次拜訪。○《南史‧劉訏傳》:“[陳留][阮孝緒]博學隱居,不交當世,恒居一鹿床,環值竹木,寢處其中,時人造之,未嘗見也。○[訏]經一造,即顧以神交。”◆2.一次;一下子。○[宋][葉適]《陳叔向墓志銘》:“然仁必有方,道必有等,未有一造而盡獲也。”○《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這銀子難道不許你使用;但不可一造的用盡了,又來尋我。”◆3.猶一番。○《醒世姻緣傳》第六十回:“扎掙着去取鞭子,那兩隻肐膊甚麼是抬得起來,只得發恨了一造罷了。”◆4.[粵]中謂稻一熟曰一造。見[清][鈕琇]《觚賸‧語字之異》。
選造(选造),◆猶選建。○《宋書‧孝武帝紀》:“內難甫康,政訓未洽,衣食有仍耗之弊,選造無觀國之美。”
玄造,◆1.猶造化。○[南朝][宋][朱廣之]《咨顧道士夷夏論》:“雖非幽簡,自然玄造,何假難明之術,代茲易曉之路哉。”○[唐][元結]《閔荒》詩:“令行山川改,功與玄造侔。”◆2.指大自然,天地。○[唐][劉禹錫]《祭虢州楊庶子文》:“我今泛然,一委玄造。”○[明][方孝孺]《鄰父攜酒相飲》詩:“世運有隆替,玄造豈不仁。”◆3.猶天意。○[北周][庾信]《代人乞致仕表》:“明憲不敢以纖負,玄造竟微於滴助。”○[唐][白居易]《逸老》詩:“是故臨老心,冥然合玄造。”◆4.皇恩,天德。○[南朝][梁][王僧孺]《為南平王妃拜改封表》:“不悟玄造曲被,徽渥愈臻。”○[唐][令狐楚]《為人謝問疾兼賜醫藥等狀》:“蒲柳之心猶壯,誓竭丹誠;狗馬之齒更長,敢忘玄造。”○[前蜀][杜光庭]《張道衡常侍還願醮詞》:“仰天慈而積感,報玄造以無階。”
虛造(虚造),◆捏造,假托。○《漢書‧息夫躬傳》:“辯士見一端,或妄以意傅著星曆,虛造[匈奴]、[烏孫]、[西羌]之難,謀動干戈,設為權變,非應天之道也。”○《後漢書‧皇甫嵩傳》:“若虛造不冀之功,以速朝夕之禍,孰與委忠本朝,守其臣節。”○[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養氣》:“昔[王充]著述,制《養氣》之篇,驗己而作,豈虛造哉!”[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六朝小說和唐代傳奇文有怎樣的區別》:“那時還相信神仙和鬼神,並不以為虛造,所以所記雖有仙凡和幽明之殊,卻都是史的一類。”
興造(兴造),◆1.創建;建立。○《漢書‧兒寬傳贊》:“是以興造功業,制度遺文,後世莫及。”○《三國志‧魏志‧王粲傳》:“時舊儀廢弛,興造制度,[粲]恒典之。”○[宋][曾鞏]《移滄州過闕上殿札子》:“今[大宋]祖宗,興造功業,猶[太王]、[王季]、[文王]。”◆2.施工建造。○《北史‧周紀下》:“頃興造無度,徵發不已。”○[唐][吳兢]《貞觀政要‧儉約》:“自古帝王,凡有興造,必須貴順物情。”○[清][李漁]《閑情偶寄‧器玩‧制度》:“凡人興造之際,竹頭木屑,何地無之。”
新造,◆1.新建成;新建立。○《書‧君奭》:“今汝永念,則有固命,厥亂明我新造邦。”○[孔]傳:“則有堅固王命,其治理足以明我新成國矣。”○《三國志‧魏志‧劉表傳》:“以新造之[楚]而禦國家,其勢弗當也。”○《新五代史‧雜傳十五‧王景崇》:“是時,[漢]方新造,[鳳翔][侯益]、[永興][趙贊]皆嘗受命[契丹],[高祖]立,[益]等內顧自疑。”◆2.指新建立的政權。○[宋][蘇洵]《審敵》:“中原之強固百倍於[匈奴],雖積衰新造,而猶足以制之也。”◆3.新作,新編。○《舊唐書‧高宗紀下》:“敕新造《上元舞》,圓丘、方澤、享太廟用之。”
心造,◆1.佛教語。謂為心所生。○[清][張岱]《西湖夢尋‧大佛頭》:“色相求如來,鉅細皆心造。我視大佛頭,仍然一莖草。”◆2.泛指主觀想象。○[魯迅]《南腔北調集‧論“第三種人”》:“生在有階級的社會裏而要做超階級的作家……這樣的人,實在也是一個心造的幻影,在現實世界上是沒有的。”○[聶紺弩]《老子的全集》:“[老子]心造了一些幻象,以為到處都有儒家在迫害他,於是一路風聲鶴唳,踉踉蹌蹌地跑出關去。”◆补证条目■佛教语。谓为心所生。○《后西游记》第三回:“我聞善惡,皆因心造。這龍王未生時,善惡尚未見端,爲甚北斗星君先注其合死人曹官之手?”
仙造,◆指仙宮的型製。○[唐][王勃]《九成宮東臺山池賦序》:“侍郎[張公],雅思沉鬱,永懷梓匠,式侔仙造,聿構靈廛。纖波成止水之源,拳石儼干霄之狀。”
無造(无造),◆1.無事。造,事,指軍役之事。○《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初,尚無造。”○[毛]傳:“造,為也。”◆2.無所造作。○[南朝][宋][宗炳]《明佛論》:“故德與道為一,神與道為二。二,故有照以通化;一,故常因而無造。”
無惡不造(无恶不造),◆見“無惡不作”。
土造,◆1.土法製造。○[章裕昆]《文學社武昌首義紀實》:“當時軍隊仍襲綠營之舊。其武器則弓箭戈矛土造札火槍等類,兵士多老弱,習氣甚深。”○[茅盾]《子夜》十六:“徑啟者:本會迭據[廣東]土造火柴行商業公會函稱……等情,並附呈工商部稿一通前來。”◆2.用泥土製造。○[清][葆光子]《物妖志‧雜類‧泥孩》:“因遺女金環,女密箱篋中,明日啟視之,乃土造者。”
天造,◆1.謂天之創始。語出《易‧屯》:“天造草昧”。○[北周][庾信]《小園賦》:“諒天造兮昧昧,嗟民生兮渾渾。”◆2.引申指開創。○[宋][文瑩]《玉壺清話》卷五:“當天造之初,凡所任人處置從便。”參見“天造草昧”。3.謂自然生成,對人為而言。○[唐][李白]《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凝毫採掇花露容,幾年功成奪天造。”○[宋][張淏]《艮岳記》:“築岡阜高十餘仞,增以[太湖][靈璧]之石,雄拔峭峙,功奪天造。”參見“天造地設”。◆4.指皇帝。○《魏書‧禮志二》:“但飲澤聖時,銘恩天造,是以妄盡區區,冀有塵露。”○《新唐書‧李嶠傳》:“今文武六十以上,而天造含容,皆矜恤之。”
私造,◆私行建造或制造。○《北史‧楊椿傳》:“﹝[椿]﹞因修[黑山]道餘功,伐木私造佛寺,役兵,為御史所劾。”○《紅樓夢》第十四回:“你們兩府裏都是這牌,倘別人私造一個,支了銀子去,怎麼好?”
司造,◆負責製造。○[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二節:“在出土的[楚國]銅器銘文中……產品常標出督造機構、司造的各級官工和生產者的名稱。”
首造,◆首先建議。○《史記‧韓長孺列傳》:“[蚡]不敢言上,而言於太后曰:‘[王恢]首造[馬邑]事,今不成而誅[恢],是為[匈奴]報仇也。’”[馬邑]事,指以[馬邑]詐降[匈奴]之事。
收造,◆收納,收集。○[宋][吳曾]《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夏侯公]素好術數,陰陽山水古說,無不收造。”
生造,◆1.再生;再造。○《宋書‧索虜傳》:“若天威既震,足使姦虜潰亡,遺民小大,咸蒙生造。”○《南史‧顧覬之傳》:“庶嬰疾沉痼者,重荷生造之恩也。”○[宋][范仲淹]《謝降官知耀州表》:“軫茲孤弱,播于生造。”◆2.憑空製造(詞語等)。○[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四》:“[冠瀛]為文,喜戛戛生造,硬語盤空。”○[清][施補華]《峴傭說詩》:“[韓][孟]聯句,字字生造,為古來所未有。”
神造,◆謂神奇的造作;神靈的造作。○[晉][陸雲]《張二侯頌》:“真人有作,飛龍在天,[留侯]載見,階雲自淵,即謀神造,啟運妙玄。”○[南朝][梁][沈約]《瑞石像銘序》:“靈相瑞華,煥同神造。”○[唐][張九齡]《與生公尋幽居處》詩:“茲焉求卜築,所過皆神造。”
設心造意,◆犹处心积虑。谓存心已久,机关用尽。○《醒世姻缘传》第十三回:“施氏無風生浪,激夫主以興波;借劍殺人,逼嫡妻以自盡。論其設心造意,謀殺是其本條。擬之威逼絞刑,幸矣。”
上造,◆爵位名。○[秦]制定爵位二十級,第二級為“上造”。後世亦有承襲[秦]制者。○《商君書‧境內》:“故爵公士也,就為上造也;故爵上造,就為簪褭。”○《漢書‧食貨志上》:“於是[文帝]從[錯]之言,令民入粟邊,六百石爵上造。”○[顏師古]注:“上造,第二等爵也。”○[唐][盧照鄰]《對蜀父老問》:“子爵不登上造,位不至中涓,藜羹不厭,短褐不全,庸非貧賤乎?”
人造毛,◆“毛型人造短纖維”的俗稱。長度和纖度同羊毛相仿,富有卷曲性,能同羊毛或其他纖維混紡。參見“人造纖維”。
人造行星,◆用火箭發射到星際空間,擺脫地球引力,與行星一樣按一定軌道圍繞太陽運行的物體。
人造板,◆利用木材、鋸屑或其他植物纖維加工製成的板材的統稱。如:膠合板、纖維板、刨花板等。
人造,◆人工製造。與“天然”相對。○[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濡水》:“當山頂有大石,如柱形……世名之[天橋柱]也。狀若人造,要亦非人力所就。”○[巴金]《新生》第一篇:“自然你們現在比起我來多了一個信仰。但信仰是人造的東西,它並不能夠支配人。”
起造,◆1.建造。○[宋][陳與義]《觀我齋再分韻得下字》詩:“夢攀城西樹,起造君子舍。”○《水滸傳》第四一回:“山寨裏再起造房舍,修理城垣。”◆2.指文藝作品的結構、布局。○[清][鄭燮]《題畫竹》之五六:“一邱一壑之經營,小草小花之渲染,亦有難處;大起造、大揮寫,亦有易處,要在人之意境何如耳。”
年造,◆方言。長工。端木蕻良《朱刀子》:“馬財主吩咐夥計年造,在道邊上壓了兩間茅草棚。”原注:“年造,就是長工。”
內造人兒(内造人儿),◆猶家生子兒。指奴僕的子女仍在主人家當差的。
兩造(两造),◆1.指訴訟的雙方,原告和被告。○《書‧呂刑》:“兩造具備,師聽五辭。”○[孔]傳:“兩,謂囚、證;造,至也。”○[唐][元稹]《戒厲風俗德音》:“語稱訕上之非,律有慝名之禁,皆所以防三至之毀,重兩造之明。”○《明史‧葉向高傳》:“今兩造具在,一訊即情得。”○[田北湖]《與某生論韓文書》:“彼聽訟者,研鞫兩造之情偽,廉得其情,而後斷獄。”◆2.雙方。○[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所以以前革命家只有本黨居主位,敵黨居賓位,兩造相持,決個勝負罷了。”○[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七論‧‘文人相輕’--兩傷》:“於是乎這位[炯之]先生便以憐憫之心,節制之筆,定兩造為丑角,覺文壇之可憐了。”
良造,◆[春秋][晉][王良]和[西周][造父]的並稱。二人皆以善御馬著名。○[唐][元稹]《陰山道》詩:“四十八監選龍媒,時貢天庭付[良][造]。”
立造,◆建立。○《普曜经·梵天劝助说法品》:“是故吾今,勸請法王,今立造勝,一切諸天,以是功德,自勸如來,唯當轉講,無上法輪。”○《翻译名义集·犍稚道具》:“主親詣瓦棺,剖佛膝果得之,感泣慟躄,遂立造一鐘於清涼寺。”
空造,◆1.虛構。○《漢書‧敘傳上》:“[琅邪]太守[公孫閎]言災害於公府,大司空[甄豐]遣屬馳至兩郡諷吏民,而劾[閎]空造不祥。”◆2.不攜禮物而造訪。○[漢][王符]《潛夫論‧交際》:“故富貴易得宜,貧賤難得適……空造以為無意,奉贄以為欲貸。”
進造(进造),◆前往;造訪。○[元][劉聞]《輓宋顯夫》詩:“歸弘虎闈講,進造玉堂列。”○[明][歸有光]《與林侍郎書》:“昨進造,承款待過厚。”
交造,◆猶惹事。○[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議論》:“議者以陛下於[契丹]有所供億,謂之耗蠹;有所卑遜,謂之屈辱……必苦因茲交造,遂成釁隙,自此歲歲調發,日日轉輸,困天下之生靈,空國家之府藏,此為耗蠹,不亦甚乎。”
假造,◆1.無中生有地捏造。○《朱元璋傳》第八章:“﹝[朱元璋]﹞自以為出身貧賤,怕被人輕視,便……和道士和尚們串通,假造許多神跡。”◆2.猶偽造。如假造證件。
合造,◆胡闹;搅扰。○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休厮合造,您兩箇死後不争,怎結果這秃屌?”亦作“合皁”、“合燥”。○宋蒋捷《解佩令·春》词:“春雨如絲,繡出花枝紅裊。怎禁他孟婆合皁。”○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把如吃恁摧殘,廝合燥,不出衙門,覓箇身亡却是了!”
貴造(贵造),◆稱人生辰八字的敬語。○《水滸傳》第六一回:“[吳用]道:‘員外貴造,一向都行好運,但今年時犯歲君,正交惡限。’”○《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除非這個着落,方合姑娘貴造,自然壽命延長,身體旺相。”○[王古魯]注:“造,指八字。”○《歧路燈》第六一回:“又接看[紹聞]八字,喜道:‘[譚兄],你這貴造好的很呀!是個拱貴格。’”
鼓造,◆梟。一說,蝦蟆。○《淮南子‧說林訓》:“蘭芝以芳,未嘗見霜;鼓造辟兵,壽盡五月之望。”○[高誘]注:“鼓造,蓋謂梟。一曰蝦蟆。今世人五月望作梟羹,亦作蝦蟆羹。”
獨造(独造),◆獨創;獨到。○[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三:“﹝[嵇康]﹞不事雕飾,想于文亦爾,如《養生論》、《絕交書》……獨造之語,自是奇麗超逸。覽之躍然而醒。”○[清][管同]《祭檀默齋明府文》:“先生之文,其數萬千。意在獨造,不循古先。”○[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八:“[蒿庵]曾謂余云:‘[唐]以後詩,[元]以後詞,必不可入目,方有獨造處。’此論甚精。”○[梁啟超]《論宗教家和哲學家之長短得失》:“若[康南海],若[譚瀏陽],皆有得於佛學之人也。兩先生之哲學固未嘗不戛戛獨造,淵淵入微,至其所以能震撼宇宙……仍恃宗教思想之為之也。”
登造,◆進用。○《宋書‧謝莊傳》:“故[楚]書以善人為寶,《虞典》以則哲為難。進選之軌,既弛中代,登造之律,未闡當今。”○[唐][韓愈]《薦士》詩:“聖皇索遺逸,髦士日登造。”
大造,◆1.大功勞;大恩德。○《左傳‧成公十三年》:“[文公]恐懼,綏靜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於西也。”○[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則幕府無德於[兗]土之民,而有大造於[操]也。”○《三國志平話》卷上:“專令[張飛]持書遠見,倘蒙大造,特為解圍。非特[劉備]蒙恩,抑且生靈受惠。”◆2.指天地,大自然。○[南朝][宋][謝靈運]《宋武帝誄》:“業盛曩代,惠侔大造,澤及四海,功格八表。”○[唐][劉長卿]《重推後卻赴嶺外待進止寄元侍郎》詩:“大造功何薄,長牟氣尚冤。”○[明][李東陽]《殿試讀卷東閣次都憲屠公韻》:“文章妙極寰區選,陶冶同歸大造仁。”○[清][黃景仁]《大造》詩:“大造視群生,各如抱中兒。”
大上造,◆即大良造。○《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十六大上造。”○[顏師古]注:“言皆主上造之士也。”參見“大良造”。
大良造,◆官名。○[戰國]初期為[秦]的最高官職,掌握軍政大權。同時又為爵名。亦稱大上造。自從[秦惠王]設立相國掌握軍政大權後,主要用作爵名。○[漢]代沿用。○《史記‧商君列傳》:“於是以[鞅]為大良造。”○[司馬貞]索隱:“即大上造也。○[秦]之第十六爵名。今云良造者,或後變其名耳。”
打造,◆1.製造。○[宋][吳自牧]《夢粱錄‧嫁娶》:“若富家官戶,多用金銀打造魚箸各一雙。”○《水滸傳》第五六回:“小可是祖傳打造軍器為生……若要打造,便可下手。”○[魯迅]《花邊文學‧刀“式”辯》:“這或者也難怪,不是[日本]人,怎麼會挂‘[日本]指揮刀’呢?一定是照[日本]式樣,自己打造的了。”◆2.謂拓印。○[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下‧演福新碑》:“﹝[家之巽][志行]﹞為[演福寺]作[觀音殿]碑……碑成,打造遍送當路。”
打造,◆6321制造;创造。○《文汇报》2008.2.5:“拥有50多年历史的上海科学会堂昨天专门为申城青少年辟出一方自由探索的天地,欲打造一座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孵化器’。”
成造,◆1.造就。○《晉書‧劉聰載記》:“刑臣刀鋸之餘,而蒙主上、殿下成造之恩,故不慮逆鱗之誅,每所聞必言,冀垂採納。”○《陳書‧高祖紀上》:“僕本庸虛,蒙國成造。”◆2.製造。○《元典章‧兵部四‧申臺文字重封入遞》:“[至元]八年,兵刑部奉省判為各處成造軍器。”○[明][劉若愚]《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兵仗局之南,舊監庫之北,即本監裁縫匠役成造御用之袍房也。”○[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這中元節,村中男女,許到[白雲庵]與皇后[周娘娘]懸掛寶旛;就求妙手,替他成造,也是十分功德哩。”
不造,◆1.不幸。○《詩‧周頌‧閔予小子》:“閔予小子,遭家不造。”○[馬瑞辰]通釋:“不,為語詞。造與戚一聲之轉,古通用。則《詩》云‘遭家不造’,猶云遭家戚,即後世所謂丁家艱也。”○[三國][魏][嵇康]《幽憤》詩:“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唐][陳子昂]《唐故袁州參軍妻張氏墓志銘》:“府君不造,遭此閔凶。”○[廖仲愷]《幽禁中感賦》:“吾生遭不造,芒鞋肆所之。”◆2.不往,不至。○[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不造其堂,不嚌其胾。”
變造(变造),◆古代賦稅法之一種。○[唐][郭湜]《高力士傳》:“且[林甫]用變造之謀,[仙客]建和糴之策,足堪救弊。”○[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四節:“米、絹、布、綿、麻等物變換為各地出產的輕貨,叫做變造。敕文里說‘[江][淮]等苦變造之勞’,就是指[江][淮]等地百姓,將實物賣給商人,得錢交給官府,官府用錢向商人買本地輕貨,漕運到京都……事實上,資課([南朝]稱資稅)和變造([南朝]有軍國大事時行變造法)都是[東晉][南朝]相沿的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