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翡翠珠宝行业,受利益驱动,很多交易者往往会有各种手段行骗。无论哪个品种都掺杂了或多或少的假货。比如和田玉,有各种各样的假皮。如果是初学者,确实很难辨别其真伪。即使是玩玉多年的人,也难免会有时间去看高科技下的假皮色。
今天给大家列举一些真假皮肤的对比图和一些辨别技巧,让大家对感官有个初步的了解,尽量避免上当受骗。同时建议大家多看实物对比,进一步积累鉴定经验。
▲我们来看看真皮的图片(1-4)。很明显,皮革的颜色并不统一,在同一块料子上有红色、酱色等颜色。这种不均匀的色调不易人工制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亮眼料,但是这种料包括小籽料的价格都比较贵。对于这种皮革色的材质,只要经济允许,可以放心大胆的接受。
▲(5,6)本组图片为石裹玉带皮,即局部带劲或石。这种肤色很好看。有时候肤色较重的区域用手电筒照射会不透明或略半透明,或者根据经验肤色明显僵硬。这种肤色明亮稳重,过渡色流畅自然,毫无疑问。
▲看这组图(7,8)。这些材料的颜色基本统一,黑色、红色或其他颜色。但是,仔细看,还是有区别的。虽然是统一的色调,但还是局部上浅下深,也是亮眼的皮料。当然,通过这些材料的皮色可以大致判断出玉石材料的产地。比如图中最后两块黑色皮料,就不是产于现在的玉龙喀什河,而是产于玉龙喀什河的老河床。
▲(9)从裂缝中,这张图可以清楚的看到真皮的肤色是如何变化的。要想做成这种肤色,可以说是“难上加难”。这种肤色从新河床也很明显,明显属于矿物的自然着色。人工着色假皮的过渡没有那么复杂,颜色单一,只有颜色和深浅的区别。仔细看这组图片,皮色已经浸入籽料的肉中,而不是仅仅浮在玉料的表面。
▲上组是非常透明的黄玉。
▲(11)这组材料比较有特点。它不仅有绿色,还有三种颜色渗入内部,分为三层皮,分别是棕黄、暗黄和黑色。
▲我们再来看这张图(12)。如果不是上图,我还以为是假皮,但是因为相机的颜色,看着不是很舒服。但是再看最后一张图,皮色已经深深地浸在了玉的内部,这一点从裂缝中可以看出来。不需要任何经验,肉眼就能看出是真皮。
▲(13)我们再来看看假皮材质。它是由各种材料切割而成的。这种皮色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在肤色的过渡上很不自然。这种肤色一般见多了就能分辨出来。当然,假皮千奇百怪,同样的色素不同的材质会做出不同的效果。从这些图片中,很容易辨别真假,主要是肤色的过渡和裂缝处只有深浅两种过渡色,但也有很多材质分不清真假。对于这种肤色,有些人不确定,还是少碰为好。
▲(14)这种物质是次生上皮。原素材有一些肤色,但是添加了人造皮肤。我们来看看第三张图。原石籽料本身就是一个黑点,果肉是白色的,但是加上肤色之后,就变成了红皮下面的黑点,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其实是一种假皮。这种肤色可以欺骗很多专家。现在皮有点硬的材料卖的很好,主要是皮硬的材料容易上色,肉紧的地方很难上色,做出来之后真假难辨。
▲(15)以上材料的皮色很好看,但中间还是肉肉的。两端带皮的假皮料,色调完全一样,制作工艺稍微复杂一点。但皮色做好之后,还得人工打很长时间才能形成现在的皮色,钻个洞也难辨真假。在这种情况下,材质的造型、形状、水分都很好,但错误在于漂亮的肤色。
▲(16)看完假皮,我们来看看这些假皮。这个肤色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假肤色。玩久了,肤色越来越淡。有真有假,但可以说这种肤色90%是假皮。
▲(17)我们再来看看戈壁素材。第一张图是人工戈壁料,但仔细观察有人工加工的痕迹,也就是刀痕。真正的戈壁料看后面三张图,但是仔细看图还是要对比实物。
▲(18)以上四张图为秋梨皮和籽料洒金皮,自然皮色会有形态上的变化。
▲(19—21)以上几组图片可以看作是标准和田玉籽料的种类。其实各种肉的颜色有深有浅,图片顺序如下:羊脂白玉、墨玉、碧玉、红皮白玉籽料、青花、戈壁白玉、戈壁黄玉(肉表面发黄但可鉴别为和田玉)、黑碧玉籽料、黄玉籽料。
重要提示:
在实践中,假皮的形式有成千上万种,这里只列举一两种。所以说要多看点实物,或者仔细看图,慢慢借鉴。我们应该有一段时间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切不可操之过急。以上鉴别方法仅供参考。
“瓷看底,玉看皮”,籽料的独特之处之一就在于它的皮色。在大自然的神奇下,和田玉皮的颜色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红、黄、黑三大色系。
看皮不仅可以辨别真假,也是辨别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其独特的成因,各种肤色各有特点。
颜色是和田玉的特点,但不代表它的品质。看完图片,你要掌握对肤色的印象和理解。对于不确定肤色的人或者对自己有怀疑的人,建议少碰,买或者买自己有把握并且可以确定的肤色,打消错过的心理,这样至少不会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