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打开!华为手机扫码”“100元现金充红包扫码”...
春节期间,热衷网购的人们发现,快递包裹的面单上多了一个写着“福利”的二维码。
扫一扫,真的能得到“福利”吗?
代码扫描显示了什么?
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快递站,对200个快递包裹进行了随机调查,发现其中70个包裹上有“福利”的二维码。
这70张面单涉及中通、童渊、申通、大云、百世等快递公司。
据统计,70份快递单中,有23份标有“扫码领现金”,26份写有免费洗手液、卫生纸、方便面等商品的提示。华为手机10个抽奖小技巧;剩下的11个是各种网站的推广。
此外,记者在不同类型的二维码广告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扫描,发现在这些二维码的背后,内容主要包括三类:有的会跳出“天天有福利,好运永不停”的页面,要求扫码者“去APP领取”;扫描一些码后,出现“提货福利社”。
抽奖页面,诱导人们抽奖;扫描部分二维码后,弹出页面称“该网页含有诱导分享、关注等行为,已被多人投诉,已停止访问”...
扫码抽吹风机?
其实就是理财课的推广
百世快递的一张送货单下有一个醒目的黑色椭圆形盒子,上面写着“扫码抽吹风机”。椭圆形盒子的右边是一个二维码。
记者扫码后进入名为“拾福利社”的界面,是一个大转盘抽奖。
设置了吹风机、洗手液、保温杯、福袋等奖项。转盘下面是今天剩余的抽奖次数。
记者第一次抽奖,“指针”显示落在了幸运袋上。福袋的开篇是0元的做空理财课。如果你加入了这个团体,你将会得到2份理财秘籍。再次,抽取依然是限时、免费、防爆的小白理财直播课。
记者用了五次抽奖机会,其中三次都是幸运包里的金融课程,两次是感谢参与,但页面一直提醒记者要中奖。开理财课程奖,需要登录。这时候就需要填写运营商的个人信息了。
记者还写了“2瓶洗手液要提取”“不要扔!”扫描带有“待抽取5.87元”、“待抽取电水壶一个”字样的二维码,全部进入“皮卡福利社”抽奖。没有抽到真正的奖品,能抽到的“奖品”就是一些广告的推广。
随机奖励2袋大米?
其实就是商品促销
在一张包裹单上,记者发现了一行字:立即扫码,随机奖励2袋大米。
扫码后,记者立即进入一个红色页面。与红色页面相反,上面用黑色小字写着“免费获得大米”,但没有说明如何获得。
在这一页的中间,写着“刮刮就有奖”的字样。记者轻轻一点,页面显示“恭喜中奖”。有些记者有点激动。打开后,他们居然得到了200元的购物红包,但是使用这些红包有很多限制,买东西也不划算。
记者再次刮奖,显示中奖。这是一个限时福利,但实际上是一等奖——他能够以优惠的价格购买商品。只有产品名称,原价和优惠价。如果记者想购买,需要填写姓名、手机号、地址等。在页面下方,不断滚动着商品的最新客户信息。
这些“奖品”并不是免费的,只是一些商品的促销,但吸引眼球的“免费大米”却无处可去。
邀请几个朋友帮忙
最后,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在一些快递菜单上,“先别打开,扫码领100元现金红包”的广告语很吸引人。
扫码真的能拿到100元现金红包吗?记者扫描了二维码。
扫码后,手机上出现了“天天有福利,好运永不止步,去APP领取”的字样。记者点击“去APP领取”,进入某购物平台,显示我的金额为98.57元,离100元提现只差1.43元。
记者查看了活动规则。根据规则,用户可以通过邀请好友在活动中帮忙获得奖励,已经获得的奖励可以在自己的活动主页面查看。用户需要在页面指定的时间内,将奖金累积到一定的阈值,才能提取现金。逾期未达到阈值的,累计奖金作废。
考虑到还差1.43元100元的奖,记者决定试一试。记者将求助信息分享给了20多个朋友,请他们帮忙。为了帮忙,朋友们也下载了这个APP来完成帮助。
就这样,记者不断邀请朋友帮忙,周而复始,最终没能凑够1.43元——“扫码领100元充现金红包”失败。
邀请了几十个朋友帮忙,最后我只是免费宣传了一个购物平台活动。
代码扫描器的意思是
没有收到“福利”
通过扫描这些二维码,记者发现“中奖”非常容易,但这些奖项除了广告和推广,就是收集个人信息。
市民收到这些二维码“福利”了吗?
“我经常在网上买东西。看到快递盒上的‘抽奖’二维码,也会拿出手机扫一扫。扫进去后一直没拿奖,看了一堆广告。”市民张静表示,一些广告内容会误导消费者,这是相当令人厌恶的。
市民魏兵初看到自己收到的快递上印着的二维码,忍不住好奇,拿起手机扫码。“我以为是商业彩票。结果就是各种广告,或者所谓的‘转盘抽奖’,最后还是广告。”
魏冰初说,他也遇到过一个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广告。他填完之后,还是一无所获。“这不就是骗取个人信息吗?”
孙立荣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她回老家看望父母。年过六旬的母亲拿出一些快递单。那些快递单都是她寄给父母网购和做生意的快递包裹。母亲看到上面各种“福利”,就存了起来,等女儿来领。“我知道这些二维码都是广告,但我打不过我妈的好意,就在我妈面前扫了几个。有一个免费奖品没中,包括购物红包,但是那些商品一点都不靠谱,不敢买。”
二维码从何而来
记者注意到,印有二维码“广告”的快递单包括大云、中通、童渊、申通、极兔等多家快递公司。
随后,记者联系了一些公司的客服。对于快递单上多余的广告链接,客服表示对快递单上的广告并不知情,用户可以忽略快递单上除了姓名、地址、内容之外的其他信息。对于为什么会有二维码广告,客服建议问网点。
“可能是商家印在上面了,但最初的快递单上没有。”一家快递网点的工作人员说。这个网点的快递员给记者看了一叠未打印的快递单据,上面除了快递公司的logo,什么都没有。
那么,真的是商家自己做的广告吗?记者联系了几家淘宝卖家。对于他们贴有二维码广告的快递,商家也表示是卖实物的。“怎么帮其他商家打广告?”
不过,一位淘宝店主告诉记者,他知道二维码广告的来源。“都是制度带来的。”这位掌柜所说的系统,就是电商平台的发货打印系统。他进一步解释说,他每次发货,系统都会根据信息自动生成快递单。“其中重要的一步是选择印刷模板,里面有类似二维码的广告。这个广告是后台设置的,我们商家控制不了内容。”
对于此事,记者也向多位快递业内人士求证,得到了类似的说法。不仅仅是淘电商用的菜鸟软件,还有Tik Tok、Aauto faster等平台的快递单打印软件中类似广告固定植入的模板。
采访中,有快递经营者表示:买家最好不要随便扫快递单上的二维码,以免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
记者了解到,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的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应当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征得消费者同意。这种“扫码领红包”的行为,误导了消费者。如果是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如果是诱导消费者填写个人信息,也涉嫌侵犯消费者保护个人信息的权利。
(记者李晓贤、颜屋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