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通报了2020年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绩效考核情况:肇庆四会市位列粤北第三,受到全省表扬。
2021年上半年,四会农业总产值达45.22亿元,增长11.9%。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非常可观,四会古城碧岛画廊成效初显...四会正以丰富生动的实践,努力成为肇庆乃至全省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农业更加强大
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通全产业链
位于四会市沙塘居工业园核心区的黄田镇西岸村委会,橘子树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迷人的金光,绿叶蔓延。工人们正在给橘子树抽水、除草和施肥。据产业园负责人介绍,基地规划面积1000多亩。迄今为止,已经种植了50 000多株水果幼苗,主要是糖橙。预计今年12月果实采摘。
四会市黄田镇沙塘居农业现代产业园。
曾经,黄龙病的入侵导致当地很多果园荒废,四会糖橙产业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沉寂期。如今,以四会市沙塘居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四会沙塘居以全新的姿态重回大众视野——这不仅是农业科技发展的证明,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硕果”。
果农种植糖橙有两大顾虑,一是种不好,二是卖不出去。针对种植问题,产业园主体四会翠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强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的科研合作,在黄田镇建设了120亩沙糖桔脱毒繁育及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目前,沙糖桔脱毒苗繁育基地现有种苗约35万株,已向四会市及周边地区供应种苗约20万株,基本满足周边地区对沙糖桔种苗的需求,从源头上保证四会沙糖桔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此外,产业园还在黄田镇建设了千亩高标准高效桔园,集成推广绿色种植、水肥一体化、机械化智能种植管理、黄龙病绿色防控等高效种植技术,形成了一套可推广的标准化绿色高效种植方案,辐射四会市及周边地区。到2020年底,产业园新增沙糖桔种植面积约3万亩,种植面积7.1万亩。
“沙塘居的复兴,必须整体规划产业链。四会正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通过延伸产业链和产品形态,提高沙糖桔的附加值,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四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沙糖桔深加工产品来自田原第四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沙糖桔。
目前,产业园的另一个实施主体四会橙田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建设沙塘橙科技创新和现代加工贸易流通区和沙塘橙原产地初加工基地,将用于沙塘橙初加工、智能分拣、橙冰淇淋生产和橙粉生产等。项目投产后,日处理能力可达280吨。
引进龙头企业打通沙糖桔全产业链,四会将构建“产+加+销+游”的产业发展新体系。目前,工业园区沙糖桔产业总产值13亿元(含一、二、三产品产值),四会市沙糖桔产业实现了质和量的双提升。
农村更美丽
“一廊两片”勾勒乡村振兴新蓝图
四会古镇26公里长的碧岛画廊,走在蜿蜒的绿色绥江边。古徽纸的古村落、寺庙、窑址、码头、作坊星罗棋布。走在其中,让人不禁感慨,一方水土在哺育另一方文化。
思古驿碧岛画廊江芝古韵节点。
市内彭泽民故居、古庙镇、传统造纸主题文化村、石沟兰花镇、鄂春古窑陶瓷文化传承基地、橙香文化旅游主题度假区...这条以四会大桥为起点,全长26公里的四会古驿碧岛画廊,将四会镇山街、石狗镇、黄田镇等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风光串珠成链,打造出一条激荡古风、文化旅游融合的精品线路。
四姑一的碧岛画廊风景如画。
2020年,四会以“一廊两片”规划设计乡村振兴蓝图,汕湛高速生态发展廊纵贯南北,南部四会古驿碧岛廊与北部生态农业旅游体验片遥相呼应,共同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初夏时节,四会顾江镇的四会青樱桃种植基地生机勃勃,各种各样的三角梅,如白花、黄花、花胡蝶、蓝月亮、粉花等,互相竞争。置身于这五彩缤纷的花海,心情变得明朗起来。四绿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灿凯介绍,基地内三角梅种植面积约300亩,亩产约10万元。有了这些特色产业项目,顾江镇开启了农旅融合的新篇章。
江镇三角梅种植基地。
目前,该基地规划分为苗圃区、水果采摘区、综合展厅区、温室营地、花卉展示区等多个功能区。拟打造集吃、玩、住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仅仅30天,一座漂亮的钢花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不远处,花园营地里有野外帐篷。“细看花花世界,远眺龙江白鹭,希望游客在这里有一个美好的体验。”叶灿说。
三角梅种植基地、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等养殖基地,融合了万里水乡的田园风光。国风路线上的民宿客房,绿草如茵的营地草坪,星星点点的露天酒吧,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越来越多的新业态装点着四会的广阔乡村。
清雅园民宿
“很多民宿打着‘回乡’的幌子,其实是‘钢筋水泥’的把戏。顾江美丽的田野让我们更加宁静和清新,我们住在清新雅苑。我们吃着刚从地里摘下来的水果蔬菜,看到山川树木的美景,整个人都觉得很轻松。”来自佛山的游客李女士称赞了当地的网络名人清新雅苑。
深挖“田园风格”,精心锤炼“网络名人感”。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四会将通过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来解决乡村发展的问题。同时,四会已建成31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93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加快建设,1033个自然村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广大农村实现“面”和“里”并重。
农民更富有了
特色农业成为增收致富的“灯塔”
“当你买红草和红荷兰花时,你必须看到它长出的花蕾是红色的,然后才能开始。可以看到这盆红草芽已经长出来了。很好看,喜欢的朋友可以私信下单。”早上8点,四会万绿星花卉种植有限公司主播徐丽卡准时开播,在推荐自己产品的同时,还不忘向粉丝传授兰花知识。
肇庆市四会市石镇是著名的“省级兰花专业镇”。现在兰花企业62家,年产值4.5亿元,涌现出万绿兴花卉种植有限公司、肇庆雅兰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领村里的农民“触网”销售。
道格维尔施兰华广场。
石多维尔兰花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实行“资金投入分红、土地流转地租、基地工人报酬、托管收益、技能免费培训、种植收益”等六大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民有稳定、可持续的收入。
刁木莲原本是石多格维尔因病致贫的低保户。2019年6月至今,刁木莲一直在雅兰坊打工,月平均劳务收入约2500元。土地出租给公司带来的1100元/亩的租金收入。政府每月给刁木莲一家1200元左右的津贴,公司另外有5000元。刁木莲说,现在我们日子好了,一天比一天好。
近年来,四会深入实施现代农业“611”工程,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稳步推进糖橙、花卉、水产、畜牧等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市有农业龙头企业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84家,其中肇庆市示范社12家,认定家庭农场88家。以“小特产”“小切口”推动农业产业“大变样”,让四会农业品牌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在黄田镇沙塘居工业园核心区的一个高标准果园里,陈正和工人一起修剪树枝,为秋梢做准备。陈告诉记者,她在工业园区打零工一天挣100元工资。加上土地租金和她自己的糖橙果园的收入,她去年的年收入翻了一番。
“企业提供无毒苗和技术指导,肯定比自己种植好。他们不用担心种植的前期投入,也不用担心糖橙的后续销售。批发价能卖到5-6元甚至更高。”陈对说:
陈并不是唯一尝到甜头的人。在推进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四会各园区主体企业通过签订购销合同、聘请当地劳动力入园务工等方式,将农民纳入企业发展轨道,形成了市场龙头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接农户的运行机制,多途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悉,沙塘居产业园建设以来,共辐射农民2376人,直接带动10167人参与沙塘居产业化经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2020年,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31185元/年,比建设前增长33.6%,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15.7%。
[数字阅读]
四会乡村振兴新亮点
1.“四会古一笔道画廊”建设初见成效。南部片区已完成主线X439网上名人路与镇山街交叉口的禅林宝、江之古韵、渔港、蓝菊静雅等。北部地区已完成桔子小镇生态圈和顾江万里水乡农业观光示范区建设,并已投入运营;
2.4产品通过“子曰好”农业品牌目录评审,“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以程村兰花、石狗村、黄田村柑橘、黄田镇、顾江镇朱寨村三角梅为代表,成效显著。
3.沙塘居工业园区已建成投产项目33个,带动农户2376户。唐居科技创新与现代加工贸易流通区建设项目预计8月底建成投产。
4.建设31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93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覆盖1033个自然村。全面加快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预计9月底主体工程完工。
[南方+记者]杨
[记者]李洪峰和黄晓峰
【作者】杨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