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微贷逾期(那些不还花呗的“坏用户”甩下的锅,谁来背?)



“我的朋友们已经用了很长时间轻薄漂亮的macbook苹果电脑,

只有我一个人还每天守着那台破戴尔电脑,

突然发现用信用卡分期还了一台苹果电脑,一个月只需要还1500。

消费观念一旦解放,买iphone x,包包,潘多拉,欲望滚雪球。

为了还旧债,我申请了更多的信用卡,开了花坛,借条,借了床,拆了东墙还西墙。

但是,账单就像无尽的雪花,我们无法期待透支无法还清的那一天。"


01时代变了。现在流行“先说”[S2/]

蚂蚁花呗发布的数据显示,在1亿花呗用户中,有一半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消费欲望和动力较强。这些用户也是每月无法还清账单而选择最低还款额的主力军,因为对于收入不高的年轻人来说,月租、水电、衣餐、逛街购物...需要用微薄的工资来填补的开销太多了,他们很难支付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花的偿还。他们只能拆东墙补西墙,雪球越滚越大,被困其中。





JD.COM柏华,白洁借条,小额贷款,P2P,资本庞大的互联网巨头为收入和消费欲望错位的90后年轻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消费金融产品。而且操作简单易行,只需一部手机,几分钟就能满足按捺不住的消费欲望。

这是一个可耻紧缩的时代,提前无辜消费。

02“坏用户”越来越多。谁为坏账买单?

但是,享受超前消费盛宴的人,不可能永远是最喜欢“按时还款”的“好用户”。以消费金融产品中风控最严、违约成本最高的信用卡为例。2018年上半年,信用卡逾期金额超过1400亿元,违约数据7年增长800%,逾期率超过11%。这意味着,即使是风控最严格的产品,也面临着“不良用户”快速增加的可怕局面。

长期以来,消费金融服务商对用户逾期率讳莫如深。但相比信用卡产品,蚂蚁花呗、JD.COM借条、宜信小贷等消费金融产品的逾期率要高得多。以蚂蚁花呗为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包括花呗在内的蚂蚁微贷的贷款逾期率达到了惊人的33.27%



如今,在街头巷尾,在各种网站上,经常可以看到信用卡套现、花坛套现、白条套现、强行打开花坛等各种违法小广告。非法小广告泛滥的背后是超过三分之一的消费金融用户对套现的迫切需求。这些通过一系列违规操作,愿意承担高额手续费,将信用卡、花呗、借条的透支额度套取出来挪作他用的用户,就是消费金融平台眼中的“不良用户”,因为套现往往意味着违约逾期甚至用户消失。

超过33%的逾期率意味着蚂蚁花呗每年巨大的交易量将伴随着巨大的坏账。问题是,马云那个自称“我对钱不感兴趣”的父亲有没有主动承担这个巨大的损失?每年欠条违约导致的坏账都是因为“钱不能带来任何快乐,有时候越多越不好”[S2/]整天担心钱太多的刘买单了吗?

别担心,像杰克·刘妈·董强那样聪明的人,当然不可能是这个笨蛋。那么,这些坏账是怎么处理的呢?跟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03消费金融平台的钱从哪里来的?不应低估违约的风险传递

以同样火热的网贷P2P为例。网贷P2P实现的是个人之间,或者个人与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之间的借贷。P2P网贷公司提供中介和撮合功能。所以借款人逾期、跑路等风险会直接传导给购买P2P产品的投资人。正因为如此,是否有真正优质的借款人或贷款合作机构来降低逾期违约风险,是投资者在购买相关产品时需要考察的重点。

至于蚂蚁花呗、JD.COM白条等消费金融产品,用户借的钱并不来自阿里或JD.COM,因为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营运资金,而且无法控制风险,显然是不划算、不划算的买卖。通常这些消费金融平台会将大量借款需求产生的债权资产以证券化的方式在交易市场上出售给银行或其他买家。这种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模式通常被称为ABS

以JD.COM·白质为例。2015年10月底,JD.COM白质资产证券化。首先,华泰证券设立的“JD.COM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上市,因金额小、期限短、以贷还贷而受到投资者追捧,开启了JD.COM白条证券资本化(ABS)的先河。


微贷粒怎么开通




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ABS)对JD.COM有明显的好处,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总融资成本降低到8%左右。相当于以8%的利率从交易市场借钱,然后通过JD.COM白条以15%-25%的年化利率借给普通消费者。一对一的运作使得JD.COM借条产品为JD.COM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同时将逾期违约风险传导给交易市场的机构或普通投资者。

证券化操作后,柏华和白条的风险得以传导,但风控能力远不及阿里和JD.COM,其他违约逾期率较高、坏账率较高的消费金融平台也采用了资产证券化操作。

消费金融平台欢迎这些消费能力有限、逾期风险高的消费者,甚至鼓励他们超出消费能力,购买高端消费品。

资产证券化后,普通投资者可以像炒股一样买卖资产包,高抛低吸,甚至可以借钱用杠杆炒资产包,而不考虑这些资产包的高违约风险。





消费金融平台一旦大规模发生逾期违约,就会在各类消费金融平台之间产生连锁反应,进而传导到交易市场,导致资产包价格大幅下跌,资本大规模外逃。更糟糕的是,会给股市、基金等投资渠道带来沉重打击。

这种情况正是当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剧本。

可以说,消费金融的高逾期率不仅让很多超前消费的年轻人深受其害,更重要的是对资产交易市场、股市资金乃至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希望美国次贷危机的悲剧永远不要在中国上演,不管有多担心。


据说关注【人人谈金融】的人

成为了金融大师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