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编者按自称“红鲤、青鲤”的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话剧演员刘既明、万一夫在《光明日报》头版报道后,用天津快板回应并致谢。这是传统艺术与中央党报、新媒体、纸媒的生动互动。本文将文章和视频收集在一个地方,供读者参考。
冬天的第一场大雪覆盖了天津。虽然天气寒冷,人数锐减,但一些演出剧场的气氛依然浓厚。
天津,九江之底,繁华商埠,中国北方民间艺术之乡。
曾经,天津是曲艺的大码头。“北京学艺术,天津唱红,上海赚银。”京剧、河北梆子、相声、评剧、天津时调、天津快板、北京韵鼓、评书...当时艺人如果能赢得天津观众的认可和追捧,就相当于通过了“试演”,想当“角”的南北艺人都要在天津登台演出。
时至今日,民间艺术仍然是天津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品味。从说唱到茶馆剧场,从舞台荧屏到移动网络,海河孕育了一批批认可的艺术家,他们与时俱进,用出色的才华和新颖的表演诠释着对艺术和人生的热爱。
相声艺术家:传承创新与和谐
舞台上,一面醒来,一面摆弄折扇,谈笑歌唱;台下,一杯茶,一碟瓜子,欢声笑语。去茶馆听相声不仅是外地游客的必选项目,也是天津人重要的休闲方式。
天津是相声窝点。1930年初,中国第一家专门经营相声的场所——联兴茶馆在津南东兴市场建成,这里聚集了当时众多的相声艺术家:、侯、常保亭、马...
2021年5月3日,在天津河西区西岸相声剧场,观众排队取票。新华社
82岁的相声艺术家魏文亮是天津人。1954年,著名相声演员尹寿山与14岁的魏文亮在联兴茶馆同台演出。晚上十点,魏文亮在演出中途打了个哈欠,被尹寿山瞪了一眼。他没在意,又开口了。尹寿山抓起扇子狠狠打了一下,转身下台。最后,宽容的观众解围,制止了尹寿山继续表演。从此,“一德”二字就刻进了魏文亮的心里。“谁把观众当傻子,谁就是傻子!”他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以此来提醒自己,告诫后辈要敬畏地对待观众。
很少有像相声这样的艺术门类,在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经历了很多变化,仍然备受大众追捧。在新媒体时代走红的相声演员,一边穿着大褂,一边在小剧场里扮演三弦,讲传统笑话,结合各种表演形式,善用社交平台,获得人气和关注。
“不要像娘娘腔一样吃桃子”“文明使用远光灯”...在短视频平台上,两个自称“红鲤青鲤”的年轻人,身着传统长袍,以天津快板和相声的形式,批判讽刺社会的不正之风。因为内容生动,语言幽默,不到两个月粉丝数突破25万。
“红鲤鱼和绿鲤鱼”是天津人艺的话剧演员刘既明和万一夫。在工作日,他们排练戏剧;业余时间看新闻、关注热点,针对人们关心的话题创作短视频产品,深受网友喜爱。
网络表演和传统舞台表演有区别吗?刘既明说:“这个短片只有两分钟。如果你不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兴趣,你就会被放弃。对于职业演员来说,使用互联网需要研究和学习。”
“我们不敢在微视频相声上称我们的表现。相声社团有老师,我们没有老师。”刘既明和万义夫非常不安。的确,漫画圈讲究老师的传承和辈分。但魏文亮肯定了他们的作品:“这两位年轻的戏剧演员创造的小笑话很有教育意义,很好。相比较而言,有些相声演员表演哗众取宠,讨好观众。”玩得开心”,这是绝对错误的。相声作品的目的不仅仅是让观众发笑,更是让观众在笑声中反思,想出一些人生道理。传承、创新、和谐是相声得以传承数百年的内在原因。"
专业观众:与知名艺术家相互成就
天津观众热爱文艺,懂文艺,对演员要求严格是出了名的。
魏文亮说:“我小时候经常看京剧,学习京剧演员的唱腔。一个著名的京剧演员去天津演出,一出场就唱得很烂,观众立刻毫不留情地喝光。但在后来的表演中,他唱得越来越好,观众立刻鼓掌。”
天津宝坻,地处京津唐中心,有着800多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著名的评剧和JD.COM鼓就起源于此。这里的大塘村业余剧团已有9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据不完全统计,天津市区有几十个京剧、评剧的业余组织,远郊的就更多了。每隔两三天就有业余团体聚在一起学习唱戏,这些业余团体带动了很多戏迷。“今年上演鞠萍传统剧目《打狗劝丈夫》时,剧场里座无虚席,后台也挤满了人。”天津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夏冬说。
1991年,天津市和平区文化馆举办了首届全国海选——首届“和平杯”中国京剧戏迷邀请赛。30年过去了,注册粉丝数量从国内扩展到全球,共有超过5万名京剧粉丝参与活动。
经历了30年的“和平杯”,天津市和平区文化馆原馆长寇远很欣慰。业余爱好者的技艺越来越精湛,京剧表演也给生活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第十五届和平杯十大“名票”得主吴华妃早年遭遇不幸。她一边工作一边抚养孩子。想起那些日子,吴华飞苦笑:“身心俱疲,难以支撑。”在京剧团做清洁工,让她有了更多接触京剧的机会,她能歌善舞的天性得到了释放。京剧就像一缕阳光照进了她的生活。努力学习之后,她站在了粉丝展示的最高平台上。
获得第十四届中国京剧“十大名票”的张志国是河北石家庄的一名出租车司机。他经常边开出租车边听京剧,没人的时候就大声唱歌。天津地铁司机智帅是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他小时候受父亲影响,迷上了唱老学生。演唱《捉妖记》选段,台风从容成熟,被评为十大“名票”。
…………
来源:微博@天津青年京剧团
观众是行家,有无数的“名票”,让在天津登台演出的演员们比拼艺术道德和艺术水平。
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评剧《革命家庭》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正在上演。两届梅花奖得主、天津评剧院院长曾昭娟担纲主演,在聚光灯下完美演绎了一个革命者的一生。谁能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她的腿上埋了两颗钢钉。
20年前,曾昭娟作为一名青年演员,和她的老师一起参加了第一届评剧节。当她表演《戴诺选曲》时,掌声经久不息...这一幕已经刻在了曾昭娟的心里:“我要对得起这个舞台,我要对得起观众。”
打开手机微信,搜索“闫妍”二字,可以看到天津京剧实验团团长丽贝卡注册的微信官方账号。微信官方账号设置了四个栏目,介绍京剧历史、传统剧目、演出动态、师生情谊等。她说:“以前京剧的观众多是中老年人。近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传统艺术的表演环境和市场都在改善,年轻人对传统艺术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丽贝卡是国家一级演员,她自豪地说:“只要有‘领衔演出丽贝卡’列入演出,剧场就会爆满。观众看重的是角球,角球得有艺术感,要正气。”
“天津的演艺市场氛围比较积极。在这种土壤里,艺人严格遵守规则,注重面子。好角,首先是德。”夏冬和丽贝卡有相同的观点。
青年艺术家:观众是知心朋友逼出来的好作品
天津人幽默豁达,语言表演艺术在这里扎根。25岁的河北女孩李友大学毕业后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在天津参加了一档脱口秀节目。没有粉丝在虚拟空网络赚流量,没有粉丝圈,没有经纪公司介入,她生气了!
北方演艺集团营销中心总监任博用票房证明了李友的“火”:“李友代理的天津脱口秀俱乐部一张150元的票,10分钟内就能卖完。从票房来看,李友应该是天津脱口秀的标志性人物。”
虽然“脱口秀”是舶来品,但它与中国相声天然相投,内容从生活中拾取灵感,很快受到年轻观众的青睐。与专业相声演员不同,天津脱口秀俱乐部的演员几乎都是兼职,有老师、律师、房产中介销售人员、大学生、外卖小哥、出租车司机...表演多以各自工作或生活领域的感受为主,很接地气。
线下演出市场回暖后,天津脱口秀俱乐部迎来大批客人。
在天津文惠卡政策的帮助下,李友和朋友们登上了天津演艺网官网,走进了剧场,正式成为天津文化惠民演出之一。《文慧卡》已经出版六年了,观众很挑剔。如果不继续创作好的作品,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我们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谁努力谁就成功。”任博说。
“看完一个脱口秀,我记得的不是笑声,而是观点,用快乐的方式表达我对世界的看法。丰富的个人经历可以为创作提供大量素材。”李友一开始就被脱口秀演员抛出的观点所吸引。“同样的悲催发生了,脱口秀演员能看到它幽默的一面,笑起来,让人觉得明天依然美好,充满正能量。”
李友和他的朋友们的演出很成功,但收入却不尽如人意。“一张票150元,坐满了305名观众,一半收入归剧院,剩下的钱由参加演出的6名演员平分,一个月两三场。”
任博建议李友介绍一家经纪公司,打包后再上线,也愿意帮她联系相关公司,但李友婉拒了。
李友说:“天津有最好的观众。观众幽默,逼着演员拿出最好的作品。观众在舞台上与演员互动,迫使演员提高自己在舞台上的表现和反应。这种演员和观众的互动,是网络短视频无法获得的。尽管剧场演出投入高,演出速度慢,但‘观众是知己’的感觉仍然鼓励青年演员扎扎实实地创作和表演。[/s2/]"
(记者刘茜·陈建强)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