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我们的个人隐私更容易被app获取和利用。前段时间,国家网信办根据举报,发现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严重问题,侵害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根据有关规定,国家网信办通知应用商店下架上述25款app,切实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那么为什么这些app会获取和收集个人信息呢?跟随边肖看看一个兼职应用程序窃取个人信息牟利的案例。
案例回顾
许多大学生有充足的业余时间,并愿意在业余时间参加兼职勤工俭学。被告人郭某、李某抓住这一点,伙同他人成立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许昌市招募多名大学生兼职,用其个人信息注册手机app。
然后郭、李通过手机APP收集大学生个人信息,并出售给网上人员,以此牟利。短短两个月,非法获利共计79000余元。
最终,经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院审理查明,郭某、李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法成立。两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15万元。违法所得79000余元予以没收,上缴国库;随案没收台式电脑7台、笔记本电脑4台、手机2部、营业执照1张、印章4枚、公司纸质文件若干、手机卡230张,上缴国库。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被告人主要是打着“兼职”的旗号,诱骗大学生注册APP,然后通过APP窃取公民信息进行贩卖,从而达到牟利的目的。现在是暑假,是很多高三毕业生和大学生暑期兼职的高峰期。在此也提醒大家擦亮眼睛,随意注册未知app,注意个人隐私的保护。同时,我们在日常使用APP时,要注意手机权限,不要随意向不知名的APP提供位置、通讯录等隐私权限,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
12
法官声明
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一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获取并保证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处理、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泄露他人个人信息。
刑法
第253-1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s2/]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来源: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院
作者:宋凡
编辑:任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