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手机号怎么注册微信2020(《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发布,不少“00后”开始立遗嘱)

3月21日,中华遗嘱库正式发布《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记者注意到,这份白皮书首次公布了00后立遗嘱的情况,处置的财产主要是银行存款和虚拟财产。

中国遗嘱库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凯表示,遗嘱人越来越年轻化,遗嘱人的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渐降低到68.59岁。九年来,中国遗嘱库共登记保存遗嘱22万余份。疫情下,每年的遗嘱咨询不减反增。2021年,咨询和处理遗嘱的人数比2019年增长了20.8%。

遗嘱制作趋于年轻化,对待生死的态度明显改变

近年来,许多年轻人出现在立遗嘱的群体中,并且每年都有增加的趋势。

今年,中国遗嘱数据库首次公布了00后的遗嘱数据。数据显示,2020-2021年00后立遗嘱人223人,过去一年增长14.42%。

“90后”群体立下遗嘱,多次上热搜。截至2021年底,总数已达1204家。与去年相比,增长了80%。90后立遗嘱人数每年呈稳步上升趋势。“这说明立遗嘱不再是某个年龄段的‘专利’。”中华遗嘱库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凯说。

在新一代年轻人的遗嘱中,财产种类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与其他年龄段不同的是,00后、90后的遗嘱处理财产丰富,对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一个突出特点: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00后、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

97.7%的“00后”立遗嘱人涉及银行存款。陈凯说,这个群体的年龄一般在18岁到20岁之间,基本都是在校大学生,有的刚踏入社会工作。“这也说明存款是‘00后’的主要财产。”陈凯说。

与“90后”相比,“90后”的遗嘱涉及房产更多,占比71.64%。据了解,在这个人群中,父母以子女的名义买房的情况很常见。除了房产,父母也会选择将股权命名在子女名下。

年轻人立遗嘱有很多原因。在白皮书的统计中,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还不确定,不说一声就走了很可惜”。

2021年春节前,中华遗嘱库接到一个16岁男孩的电话:“我想把我所有的积蓄都留给我妈。如果我不在了,那笔钱可以给我妈更多的关爱。”男孩说。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年满16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可以立遗嘱。电话里,男孩语气平静,介绍自己是护士。最糟糕的两个月,他在医院工作。看到很多危重病人什么都没说就死了,男生总觉得惋惜,觉得人生无常。他决定为他的母亲立一份遗嘱,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一起。“我妈就是我的一切,这钱就是我的全部。”

“疫情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认知,他们更加珍惜眼前人。通过遗嘱表达自己的关心,成了很多人的选择。”陈凯说。

年仅21岁的王先生也是00后立遗嘱人之一。2021年,王先生看到一条新闻:丈夫去世后,其银行存款去向不明,无法支取,妻子只好一家银行一家银行查询。王先生担心,万一哪天他出事了,来不及交代账号和密码,家里人怎么办?他很快就把“立遗嘱”的问题纳入了自己的计划,在自己生日那天来到中华遗嘱库立遗嘱。

“可见社会观念是在不断变化的。‘00后’从谈遗嘱到立遗嘱已经成为一种现象,遗嘱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华遗嘱库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凯认为,这种对待生死的态度转变,恰恰是一种理性的态度。立遗嘱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也许并不是说人们对死亡没有焦虑和恐惧,而是在立遗嘱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的生活。

无手机号怎么注册微信

80后立下的遗嘱数据暴涨,疫情以来咨询量不断增加

截至2021年底,共有1986名“80后”在中华遗嘱库立下遗嘱。2017年共签约73份,到2021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982份,5年增长了近13倍。

陈凯表示,80后遗嘱数据飙升与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关系。“80后”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承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家庭关系和利益格局更加多元,这让他们不得不思考立遗嘱的问题。

从数据上看,“80后”的财产主要是房产,其次是存款。

这一群体的遗嘱中,97.67%涉及房产。其中,超过一半的人是通过自己和伴侣的奋斗买的房,也有人是靠父母的支持买的房。白皮书发现,80后懂得投资,13.18%的遗嘱涉及公司股权,14.13%的遗嘱涉及证券基金,投资比例远超其他年龄段。此外,分析发现,在80后立遗嘱的人中,他们都属于没有纠纷的家庭,身体健康。立遗嘱的主要理由是“未雨绸缪”、“避免财产下落不明”、“照顾家人”。

35岁的刘学(化名)是家中的独生女。她目前单身,父母有一定资产。刘学担心她将来会发生什么。她在遗嘱中把自己名下的一套房子留给了一个朋友,希望她的好朋友在她走后能照顾她的父母。“我知道就算我什么都不留给她,她也会好好照顾我爸妈,但我不想让她白忙活。”

42岁的丁女士,家住上海,单亲妈妈,独子今年17岁。考虑到以后可能会再婚,为了防范再婚带来的财产风险,丁女士决定立遗嘱,将财产留给儿子。

在疫情影响下,中华遗嘱库短时间停止现场接待,但遗嘱咨询量不减反增。2021年,咨询和处理遗嘱的人数比2020年增长7.7%,比2019年增长20.8%,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遗嘱是否入库,即日起可免费网上查询

立遗嘱人死亡后,如果其家人不知道遗嘱的存在,或者司法机关查不到遗嘱,就可能导致违背立遗嘱人意愿的遗产分割。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中国遗嘱库从2022年3月21日起正式向公众推出“遗嘱在线查询”服务。

您需要提前预约在中华遗嘱库查阅和提取遗嘱。申请人携带身份证和死者死亡证明,可向中华遗嘱库申请查询。如果死者生前在中华遗嘱库留下遗嘱,他有资格查阅和提取遗嘱原件。

“遗嘱网上查询”服务可以为遗嘱人本人、继承人、法院、公证处、房管部门等单位提供查询服务。可以在网上查询办理进度,查询遗嘱内容,申请提取原遗嘱。

据悉,目前查询服务是免费的,只象征性收取0.01元,防止恶意查询。

陈凯介绍,根据《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条例》,中国遗嘱库采取了多项措施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和数据安全。首先,生前遗嘱只能自己查;第二,立遗嘱人死亡后,只能凭继承人的死亡证明查看遗嘱;三是查询系统采取严格的隐私防范措施,使用人脸识别等技术防止冒名顶替,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不采集人脸识别数据,只进行比对,有效保护当事人的个人隐私。

中国遗嘱银行是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于2013年3月21日联合发起的公益项目。中国已经建立了60多个服务中心,目前已生效的遗嘱有4707份。

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不仅可以享受遗嘱咨询、遗嘱登记、遗嘱保管等免费服务,还可以通过免费录音录像、人脸识别、指纹建档、密室登记、专业见证、保密保管、司法备案等方式,确保每份遗嘱的有效性。



中华遗嘱库2021白皮书相关数据的整理。制图/石春雷

新京报记者马

编辑刘倩贤校对刘悦。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