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批发网怎么看评论(国际粮油“菜篮子”价格走高,中国如何“稳”?)

(经济观察)国际粮油“菜篮子”价格上行,中国如何“稳”?

中新社北京3月18日电(记者陈苏)近期,受国际粮价上涨影响,中国不少农贸市场的部分品类粮油和“菜篮子”产品价格也出现波动,尤其是面粉和豆油价格。当前农副产品涨价会对中国人的“餐桌”产生多大影响?中国如何才能“稳定”?

“近半个月来面粉涨得很快,一袋50斤的面粉从110元(人民币,下同)涨到了120元。”在山东烟台经营一家粮油店的刘女士在电话中告诉中新社记者,最近面粉价格明显上涨。与此同时,供应酒店的豆油也涨价了,一桶油从120元涨到了170元。

国家发改委官网数据显示,2月底以来,多地面粉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例如,3月12日郑州郑密路农贸市场标准粉均价为每斤2.48元,比一周前上涨24%。

专家指出,本轮部分粮油价格上涨主要受国际因素影响:一方面受去年以来国际粮价上涨影响,另一方面受俄罗斯、乌克兰当前局势影响。

“最近国内面粉、小麦、豆油等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和国际形势有关。俄罗斯和乌克兰是世界主要农作物出口国,两国关系紧张导致国际粮价上涨,进而传导到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中新社记者。

17批发网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国际粮食价格持续攀升,达到近十年来的新高。今年以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货价格一度上涨超过70%,为2008年3月以来最高,玉米和大豆期货价格今年以来分别上涨约30%和25%以上。自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冲突以来,国际粮价持续飙升。3月17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连续合约达到每蒲式耳10.57美元,较2月下旬累计涨幅超过30%。

中国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中国粮油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从2月25日的113.60上涨至3月17日的116.05。

另外,最近国内疫情是散发性的,油价上涨推高了运输成本,一些地方的蔬菜价格也上涨了,尤其是南方。官方数据显示,3月14日,深圳蔬菜价格较前一周上涨4.1%。

李国祥说,由于国际形势、疫情蔓延、原油价格上涨和投机,最近国内一些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但我国农产品供应非常充足,口粮完全够吃,居民餐桌总体供应是安全的。

3月17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16日,36个大中城市批发市场粮食价格比一周前上涨0.4%,食用油持平。猪肉和蔬菜价格分别下降2.7%和0.3%。从目前情况看,各地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

针对近期小麦和面粉价格快速上涨,李国祥表示,国内小麦价格上涨不仅受国际价格影响,而且去年国内部分小麦晚播提高了小麦价格的市场预期。对此,政府正在通过各种措施将减产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我国有充足的口粮储备,居民口粮供应不成问题。“目前国内小麦、面粉价格虚高,更多的是对国际价格信号的误判和炒作。决定供求价格,后期小麦价格不会继续上涨。”

随着国际大豆价格上涨,中国大豆进口成本增加,推高豆油和豆粕价格。中国的大豆高度依赖进口。有分析认为,进口大豆价格高可能导致国内畜牧业和餐饮业成本增加。

针对大豆和豆油的未来走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表示,新季美国大豆种植面积有望增加,南美大豆收割进度加快,短期可售市场增多,国际大豆价格回调的可能性增大。在国内,中国正在大力实施大豆和油脂产能提升工程。预计2022年大豆种植面积将增加2000万亩以上,加上政策导向的大豆供应,国内大豆市场供应有保障。此外,预计我国生猪养殖产能将继续减少,饲料需求减少将减少豆粕消费。综上所述,大豆价格有快速回调的可能。

为稳定“菜篮子”农产品供应,中国各地商务部门近期纷纷出台措施,加强重要农产品供应,畅通运输渠道,打击哄抬价格行为,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例如,吉林市实行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日常监测和日报制度,多渠道组织货源,启动绿色通道,加强蔬菜、米面油、肉蛋奶等重要生活物资保障;天津出台《重要生活必需品供应应急预案》,满足疫情等特殊情况下居民日常基本需求。

近日,中国商务部表示,将密切跟踪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市场保障和供应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生活必需品“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终端配送工作。

展望后期粮价走势,李国祥表示,虽然俄乌局势会给国际粮价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中国粮食供应总体充足。随着国内春播的完成,农业生产的形势趋于稳定,加上政府的调控措施,未来几个月中国的粮食价格将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