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临妈咪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他的脚也跟着长大。还没会走路,他就没事了,不用下地的鞋子都是软底的,不需要准备太多鞋子。但是,会走路的宝宝就不一样了。他经常下地,长得快,脚容易被鞋挤。
不久前,我朋友4岁的儿子因为鞋子不合脚,把指甲扎进了肉里。朋友说周末一家三口去逛街,儿子说脚痛。她以为这是他撒娇的惯用伎俩,因为他不想走。结果晚上回家给儿子洗澡的时候,看到大妈妈的脚趾头红红的,指甲卡在肉里,心疼。
后来她被带到附近的诊所,医生说是甲沟炎。她帮儿子修复凹陷的指甲,用药棉填充,包扎好。走之前,医生还问她,你家孩子的鞋子太挤了,不会造成这样的问题。
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宝宝还是很疼,朋友真的很不小心。
但是,孩子长得快,鞋子不太合脚是真的,要时刻注意。如果宝宝有这些情况,说明鞋子要换大一号的。
妈妈的脚趾是红色的。
宝宝的脚长大了,鞋子夹脚、蹬脚,宝宝跑跳,脚趾在鞋子里伸不开,特别是大脚趾和大脚趾在前端。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宝宝的鞋子小,大脚趾会因为长期挤压而红肿,宝宝会感到不舒服。
所以妈妈需要每天观察宝宝的脚,看有没有变红的迹象,如果有,测量宝宝的脚的长度,看有没有长出来。
大脚趾甲长到肉里了。
这是我朋友儿子的情况。脚趾的钉子不停地打到鞋顶,钉子终于被推进了肉里,想想就疼。这已经说明鞋子太小了。如果不换大码鞋,会影响宝宝发育,还会造成母女脚趾甲发炎、肿胀、疼痛,不能走路。
当然,如果脚趾甲剪得太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马宝能排除这不是脚趾甲,那就说明鞋子不适合宝宝的脚,应该换了。
鞋子不容易穿脱。
这是最明显最直观的。宝宝的脚长了,鞋子的开口还是和以前一样大。在这种情况下,将很难穿上或脱下鞋子。当然,这要排除穿厚袜子的原因。相信这个,大部分宝妈都能发现。
这个婴儿一瘸一拐的,不想走路。
鞋子挤脚,脚当然会疼,每走一步,脚趾与脚趾的碰撞都会让你难受。而且走路的时候脚趾会不自觉的弯曲抓地。如果鞋内没有空空间,脚无法弯曲,对宝宝来说极不稳定。有的宝宝严重的时候会一瘸一拐,不想走路。
如果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先看看宝宝的鞋子合不合适。如果是这样,你就得给宝宝买新鞋了。
除了以上情况,宝宝的脚也在有规律的生长。
正常情况下,16个月内的宝宝每3个月就会长0.5厘米的脚,16个月到2岁之间的宝宝长0.5厘米需要4个月。3岁以后,脚的生长速度会变慢。然而,马宝应该每四个月检查一下宝宝的鞋子是否合脚。
因为,没有一双合脚的鞋子,不利于宝宝的成长。人的脚就像植物的根一样,只有牢牢扎根,才能健康生长。
所以,如果宝宝穿对了鞋子,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说明鞋子很合脚。一旦出现以上情况,说明宝宝需要换大一点的鞋子了。
买鞋要注意宝宝的脚型。
宝宝的脚或粗或宽或细长,或细或小。经常买鞋的妈妈们应该知道,有些鞋,即使是同品牌同尺码,也有适合穿或者不适合穿的,这就是鞋型和脚型不匹配的原因。
所以选鞋一定要考虑宝宝的脚型。如果孩子的脚又细又小,那么最好选择有鞋带的鞋子,这样可以让鞋面更贴合宝宝的脚。另外,所有脚型的婴儿鞋最好选择防滑、软底的,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的道路。鞋子两边的衬里要足够硬,能支撑住脚,但不能夹脚。
看了这么多,马宝知道怎么帮宝宝挑选一双合适的鞋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