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年限额多少万(刚刚,微信又炸了!月活11.51亿,公众号超2000万,“捂脸哭”又火了!张小龙更要放大招,朋友圈嗨了……)

来源: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武玉

就在刚刚,2020微信公开课上,微信交出了2019年的成绩单:月活跃账户数达11.51亿,同比增长6.3%。同时,小程序用户数突破3亿,创造总交易额超过8000亿,同比增长160%;

小游戏商业规模较2018年增长超35%。

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要知道中国人口才14亿。去年微信月活达到10.825亿,在这么大的基数上还能继续保持6.3%的增长。微信在社交方面的绝对优势再次体现。

在公开课上,微信创始人张小龙表示,现在微信团队这么大,是时候想想我们应该尝试什么,怎么组织了。他透露,微信目前要做三件事:一是可能会提高微信好友上限;二是即将推出微信短内容;第三,春节红包会有创新。

微信月活达到11.51亿。

刚刚,微信交出了2019年微信的成绩单:月活跃账户数达11.51亿,同比增长6.3%。



月入1.51亿是什么概念?

看看2019年的这些用户和生态的数据和记录,你可能会有一些体会:

1.小程序:用户数超过3亿,交易金额超过8000亿。

正式发布3周年,2019年,小程序日活跃用户突破3亿,创造总交易额超过8000亿,同比增长160%。

其中,外卖小程序:周末人均使用外卖小程序数量较工作日增长93%;购物小程序:周末,人均使用购物小程序数量比工作日增长53%。

小程序表示,在2019年的业务积累中,2020小程序的目标是帮助商家构建自己的商业闭环。

2.企业微信:21000家合作伙伴加入。

目前,已有21000家第三方合作伙伴加入企业微信生态圈,超过470万个系统接入企业微信。

3.小游戏:规模同比增长超35%。

2019年,小游戏商业价值实现快速增长,全平台商业规模较2018年增长超35%。平台上的优质小游戏取得了累计过亿,甚至10亿的商业回报,也实现了50%活跃二呆,30%活跃三十呆的长期留存。

具体来说,小游戏的活跃高峰在晚上20:00。年轻人更喜欢聚会桌游,中青年人爱经营农家餐馆,老年人只爱谜题答案。

4.微信官方账号

微信官方账号的活跃高度在晚上21:00左右。年轻人喜欢看动画片,中年人看母婴。

5.微信支付:59%的餐费由男性独自支付。

支付增长率排名前三的行业是政务、医疗和教育。



59%的餐费由男性独自支付;57%的超市购物由女性支付。



每个月,男性收42%红包,女性收58%红包。



6.90后会更省钱:人占比高达35%。



7.朋友圈:男性更喜欢分享工作和游戏;女人更喜欢分享美国的风格和情感。

其中,国内朋友圈打卡最多的地方是广州、北京、深圳、上海和成都,海外打卡最多的地方是首尔、大阪、济州岛、曼谷和新加坡。

微信年限额多少



8.表情包排行榜:

9.微信战役:人均6932步。周末微信1200万用户,不到100步。

10.十大新闻和十大流行语

2019年新闻搜索量达到:黑洞、巴黎圣母院、除恶排名前三。



2019年十大流行语分别是:我太狠了,小姐姐,正能量,996,佛教,单身狗,无瓜的雨女,柠檬精,硬核,妥妥的。



微信要做这三件事。

今年的微信公开课,微信创始人、腾讯高级副总裁张小龙没有来到现场,而是直接在官网和大家分享。

张小龙宣布,微信未来要做三件事:

1.考虑提高微信好友上限。

张小龙说,过去有个学术词叫邓巴数,意思是一个人最多有150个朋友。但是在微信里,明显就坏了。人们维护朋友的能力比移动互联网之前的时代突然提高了很多。

之前微信限制一个人最多加5000个好友,现在近百万人接近5000个好友。虽然不是真正的好友,但也促使微信扩大了好友数量。

“我记得当我附近的人上网的时候,我其实有一种淡淡的不安,因为在以前,我们和附近的人之间的界限会被打破,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

这种思维其实会贯穿微信的演变过程。就像我们很容易扩大5000好友的限制,但是说实话,我们很害怕它带来的影响,我们会反复思考。"

2.微信短内容会上线。

张小龙表示,微信的短内容一直是发力的方向,如果进展顺利,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与大家见面。毕竟表达是每个人天生的需要。

什么是“短内容”?张小龙没有具体说,但他指出,当时数字本身并不是为媒体准备的,而是微信不小心把它做成一篇文章作为内容的载体,使得其他形式的短内容并不存在,使得微信在短内容上存在一些缺陷。

他说,相比微信官方账号,我们缺少一个人人都可以创造的载体。因为不可能要求每个人每天都写文章。

3.春节红包将有所创新

张小龙还透露,春节快到了,微信在红包上有一些新的创作,可能也会吸引你发挥创意。

张小龙的7个想法

“从前,一个人世界的大小是由他双脚的行走半径决定的。现在,一个人世界的大小是由他获得的信息的广度决定的。信息的广度和质量一直是微信要解决的问题。”张小龙一上来就直接说出了自己对信息互联和海量信息的想法。

他说,人类对信息广泛联系的影响的思考滞后于网络的发展速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每个人都是随时在线的,面对着海量的信息。但是人真的能控制这种信息互联吗?还是技术在引导甚至控制人们的生活方式?

对此,张小龙分享了关于信息互联的七点思考:

1.隐私的转移:什么该用,什么不该用,其实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被动信息获取:推送什么信息,决定了用户会看到什么信息,处于什么样的世界。这是我们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3.社会关系的扩展和复杂:以前有个学术词叫邓巴数,意思是一个人最多有150个朋友。但是在微信里,明显就坏了。人们维护朋友的能力比移动互联网之前的时代突然提高了很多。不知道是好是坏。

4.信息传播的速度:一方面,信息传播的速度比以前快;另一方面,煽情的内容可能会获得更大的传播机会。

5.信息选择的难点: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不可能有时间一一筛选,所以看到的总是片面的。

6.信息的多样性:大头小号的浏览量最大,但是在一个人人都可以创作的时代,我们希望长尾小号有自己的生存空空间。

7.搜索难点:希望搜索能进入每一个小程序内部。

2018年以来,腾讯股价一直处于低位。

反弹超过50%

今天腾讯的股价应该也是大涨,截至发稿上涨了1.73%。



随着时间的推移,腾讯股价较2018年下半年第三次危机时反弹超过57%。



据悉,2018年,腾讯面临创业以来的第三次危机,股价也遭受了多次冲击。随后,2018年9月30日,腾讯进行了成立以来的第三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提出“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新成立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和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主要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进行探索。

最后附上《张小龙微信公开课PRO演讲:信息互联的七点思考》全文

公开课的朋友们,你们好。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微信公开课。很抱歉这次没来现场。我在这里向大家问好。

其实我不是故意来现场的。记得第一次公开课,我提到参加各种会议可能是浪费时间。

我也说过,用产品说话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如你所见,微信从未召开过发布会。在我看来,新版本的上线页面就是微信的上线,直接覆盖数亿用户。

但是同事说服我,公开课不是会议,是开发者的会议。的确,外界对微信可能是好奇甚至是误解,所以公开课的确是微信阐述自己理念和想法的好机会。

但是去年我想,现在微信团队这么大,我们面临的问题从早期的“怎么办”到现在的“怎么办”。在早期,我们专注于每个功能,思考如何做到最好。

现在是考虑我们应该尝试什么以及如何组织的时候了。对于团队来说,前期是考验我们的产品能力,现在更多的是考验我们的组织能力。

我希望我们的团队在每个领域都有杰出的深度思考者。所以去年我就在想,我不一定每年都来公开课。这一年,我更愿意把自己的时间交给同事,让他们把我们团队的思想带给大家。

当然,我个人也有一些小想法可以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信息互联的影响

可能永远不会有一个时代,几亿人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在手机上浏览各种信息。微信大概是人们花时间最多的应用了。

所以我常常想,微信作为一个基础的信息传递工具或平台,我们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引起信息洪流的改变。

我们知道基因编辑是非自然的选择。因为人类强行改变了自然进化的进程。同样,技术进步也改变了自然选择。

人们在屏幕上看到的视觉信息,比现实中眼睛看到的要多。人们看到远处的影像,听到远处的声音。曾几何时,一个人世界的大小是由他双脚的行走半径决定的。现在,一个人世界的大小是由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广度决定的。信息的广度和质量一直是微信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人类对信息广泛联系所带来的影响的思考却落后于网络的发展速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每个人都是随时在线的,面对着海量的信息。

这在历史上是不可想象的,即使在十年前也是如此。人真的能控制这种信息互联吗?还是技术在引导甚至控制人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待这种影响,包括隐私的转移、信息获取的被动性、社会关系的膨胀性和复杂性、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信息选择的困难性、信息的多样性和搜索的困难性。

I .隐私权的转让

从历史上看,技术越先进,个人隐私就越少。人们在获得便利的同时,其实也在不自觉地一点点缩小自己的隐私。

比如精准广告和用户隐私其实是矛盾的。作为一个平台,因为我们有大量的数据,应该用什么,不应该用什么,其实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此,也倡导同行一起关注这个问题。

二。信息获取的被动性

你看到的,或者你读到的,决定了你是谁,决定了你的想法。让信息触手可及。然而,从信息的海洋中获取什么样的信息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其实很多人并不愿意主动获取信息,而是更愿意被动获取。记得几年前我说过“推送改变世界,因为用户更懒”。包括微信,也是以推送为主。你收到的每一条信息都比你真正想得到的信息被赋予了更高的优先级。

那么,推送什么信息,就决定了用户会看到什么信息,处于什么样的世界。这是我们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所以我很少说分发这个词,我觉得推荐可能更尊重一点。

三。社会关系的扩展和复杂性

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在社交关系越来越体现在微信上的好友、群、好友之间的互动。比如中学生和大学生因为群体而活跃。

以前有个学术词叫邓巴数,意思是一个人最多有150个朋友。但是在微信里,明显就坏了。人们维护朋友的能力比移动互联网之前的时代突然提高了很多。

我们以前限制一个人最多5000个好友,现在近百万人接近5000个好友。虽然他们不是真正的朋友,但他们也促使我们扩大朋友的数量。

我记得当附近的人上网的时候,我其实有一种淡淡的不安,因为在以前,我们和附近的人之间的界限会被打破,我不知道是好是坏。

这种思维其实会贯穿微信的演变过程。就像我们很容易扩大5000好友的限制,但是说实话,我们很害怕它带来的影响,我们会反复思考。

四。信息的快速传播

一方面是信息传播速度比以前快。也许在一瞬间,一个事件能以几何级数在很多群体中迅速传播。

另一方面,正所谓“谣言传播千里”,耸人听闻的内容可能会获得更大的传播机会。这是人的本性。

我们可能很难用技术手段作为判断内容质量的标准,但是作为一个信息传递的平台,我们也有很多方法,比如用更多的参与者和强大的机制来帮助平台仲裁,就像我们对待原创和抄袭非常相似一样。

动词 (verb的缩写)信息选择的困难

看似我们在海量信息面前可以自由选择看哪些,不看哪些,但实际上我们不可能有时间一一筛选,所以看到的永远是偏的。

包括微信官方账号,看似什么关注都可以,其实选择有限空。我们在节目中试验了社交推荐,看起来效果还不错。朋友之间互相推荐,是扩大人们选择的一种方式。

不及物动词信息的多样性

虽然头部小号会有最多的浏览量,但是在一个人人都可以创作的时代,我们希望长尾小号有自己的生存空空间。这也是之前微信官方账号忽略的一部分。这个我以后再说。

七。寻找困难

相比web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各个app更加碎片化,信息难以打开和搜索。我们做小程序的时候,有一个梦想,希望搜索能够进入每个小程序的内部,让大量的小程序能够支持各种长尾的搜索需求。

当然,小程序仍然是我们需要不断改进的领域。只有小程序足够繁荣,才能支撑搜索内容的丰富。

论“信息多样性”的外延

这里说一下我们对信息普及和生活的影响,其中提到了信息的多样性。这里也是。

微信初期,我说过我们做基于手机的app,而不是PC。pc端只是辅助。如果没有,我们就无法向所有人推广我们的产品。

回想当年,我们犯了两个小错误。一个是公共平台。很长一段时间,只有pc网页版,限制了内容创作者的范围。

再一个,也是更重要的一个,公众平台最初的想法是在连接品牌和订阅用户的基础上,取代短信成为群发工具,有效避免垃圾短信。

群发的内容不是重点,应该是各种内容,比如文字、图片、视频等等。

但是我们不小心把它做成一篇文章作为内容的载体,使得其他形式的短内容没有出现,让我们在短内容上有了一些缺陷。这也是我之前说微信官方账号本身不是为媒体准备的原因。

我们非常重视每个人都能创造的东西。朋友圈之所以默认发照片和视频,是因为我当时有一个认知,十亿人发文字不容易,但是发照片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所以相对于微信官方账号,我们缺少一个人人都能创造的载体。因为不可能要求每个人每天都写文章。

所以之前公开课上也提到了,微信的短内容一直是我们应该发力的方向,如果顺利的话,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和大家见面。毕竟表达是每个人天生的需要。所以这里也是新版本的一个小预览。

春节快到了,我们在红包上也有一些新的创作,可能也会吸引你发挥你的创意。这里也是一个预览。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虽然这次没有参加现场演讲,但相信同事们也会给大家带来精彩的报道。

再次感谢。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