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始于需求,立于价值,长于体验。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互联网产品的基础,也是UI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追求的目标之一。在用户目标不明确,对应用不了解的情况下,要用设计的手段,合理恰当的和用户对话,解决用户的需求,完成应用的使命。
至于如何引导和设计,大多往往是通过产品的细节来达到目的。
166.「蜻蜓FM」0元VIP周卡-免费只为收更多的费1.产品体验
新用户进入蜻蜓FM会员页面,通过套餐列表中醒目的0元开通svip和0周玉安Ka吸引用户立即开通。完成正常支付(0元)流程后,即可享受一周的会员服务。会员到期后,系统会自动按照月卡标准扣费。
2.设计思维
VIP增值服务是应用产生利润的重要板块,有些产品甚至把所有收入来源都集中在这里。如何激励用户花钱购买增值服务,需要慎重考虑。如果一不小心因为门槛把用户拒之门外,用户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所以除了超值的服务和特权,还要有合理的手段。毕竟说到花钱,谁都不傻。
无论你用哪种方式引导用户购买增值服务,用户都会花一些时间去思考所提供的服务是否与对应的价值成正比,是否有其他折扣,其他同等产品是否会更好等等。这个时候心理防线是最薄弱的,或许一点点正面或负面的信息都可能让用户立刻做出两个完全相反的决定。
蜻蜓FM在会员套餐中加入了0周玉安Ka,完成付费(免付费)流程后,即可享受VIP的所有特权和服务。这种做法明显是利用用户的损失厌恶来促进转化。
在用户购买之前,页面顶部醒目的“¥0”就足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同时,套餐中的0周玉安Ka会让大部分用户毫不犹豫地开通VIP。毕竟,谁不喜欢《白嫖》?即使你用了之后部分不满意,你也没有损失,这也是基于大众用户的心理:免费的东西拿走是对的,不拿走就是自己的损失,比如那个……砍一刀0元拿走……等等。
购买后,用户可在一周内享受所有特权和服务。如果他们感兴趣,他们会有足够的时间了解所有增值业务,减少用户在周卡到期后的决策时间和心理准备。由于在开通周卡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支付流程,用户无需任何操作即可自动续费,有效避免了用户在实际续费操作过程中“打退堂鼓”。
此外,在使用VIP服务一段时间后,用户会对突然中断感到厌恶和恼火,从而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取消了会损失很多,促使用户继续使用,从而提高转化率。
(PS:暗雷,因为之前免费开放周卡服务的时候,还开放了自动月付流程。少部分用户会忘记注销或到期后注销,系统会正常扣费。你注定要忍受这个月...)
167.「网易云音乐」卡带模式-永远的经典1.产品体验
在网易云音乐的歌曲播放页面,在扩展功能菜单中,点击切换卡带模式,可以变成横屏复古磁带效果。
2.设计思维
有人说“情歌比老歌好听”。虽然一直都有新歌,但是每个热爱音乐的人都有自己的坚持。
音乐不仅是娱乐,是爱好,是态度,更是一种感觉。很多80后、90后喜欢的老歌,都会被奉为永恒的经典。比如去KTV,一定不能从新歌开始,要唱自己最擅长的那首。经典,情怀,怀旧,是一些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在网易云音乐播放页面的扩展功能中切换卡带模式。横屏磁带出现的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回忆充满了杀戮。这也是继《尸骨未寒》虾米音乐离开后再次出现的复古磁带效果。经典的力量反映了一部分人对音乐的态度。通过突出的复古胶带效果,给用户带来美好的回忆,使产品获得更多的认可和信任。
168.「淘宝」新增地址-简单的交互让操作更高效1.产品体验
在淘宝添加新的收货地址。点击收货人输入框,会自动弹出姓名+电话历史。点击自动进入相应的输入框。
2.设计思维
关于收货地址,用户和设计师一定非常熟悉。是用户下单成功前必须完善的功能。通常情况下,一个用户有三个或五个接收地址是正常的,必要时会修改现有地址或新地址。
添加地址时,需要输入姓名、电话号码、地址等常规信息录入流程。好像没什么毛病。但为了提供更好的体验,设计师可以从行为预测、运行效率、状态认知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他们也一定能设计出更方便的新地址流程。
在淘宝添加地址时,点击姓名输入框会自动弹出姓名+电话号码的历史,用户可以通过选择快速输入信息。对于需要在家里、公司或者出租屋添加地址的用户,避免了一些信息的重复输入,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给用户增加一个简单的交互,可以减少时间和不必要的重复步骤,让操作过程更加高效,从而增加产品的可用性。
169.「网易蜗牛读书」免费时长-解决用户所顾虑的“缺斤少两”1.产品体验
用网易蜗牛看书,每天有60分钟的免费阅读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你查看/参与了话题和评论,这个阶段不计入阅读时间,时间会在你回到正常阅读状态后重新计算。
2.设计思维
众所周知,免费的东西不会不劳而获,一个通情达理的“白嫖”从来不会觉得不光彩。毕竟在网络发达的时代,总有层出不穷的套路帮不了你。省省吧。虽然很多用户会不假思索地挥霍免费得到的东西,但也有人会珍惜,刻意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浪费。
网易阅读每天为用户提供60分钟的免费阅读时间,但众所周知,看书不仅仅是为了看书,而是为了记住书中的知识或趣闻。这期间难免要在评论里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别人的看法等等。,而做阅读以外的事情,肯定会占用很多时间,所以60分钟的自由阅读时间会大大减少。
产品团队似乎早就看穿了用户的顾虑。如果阅读过程中有评论、参与话题、查看笔记等操作,计时会停止。当再次阅读书中的内容时,用户将不必担心阅读过程中的“插曲”占用自由阅读时间。这种贴心的产品细节可谓非常友好、贴心、人性化。
170.「iPhone」关机-操作流程为什么这么繁琐?1.产品体验
iPhone的关机操作需要同时按下音量+键和电源键。触发区放在设备顶部,可以通过长距离滑动来完成关机操作,耗时较多,操作难度较大。
2.设计思维
“iPhone的设计是魔鬼”这句话一点都没错。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iPhone X发布当天,刚好有一位女士购买后出差。起飞前,空妹子对女士说:飞机就要起飞了,请关掉电子设备。
这位女士拿着新买的iPhone X,无奈地说:我不关机,你帮我关机吧。空大姐拿着手机摆弄了半天。最后,她无奈的说,我也不会,要不我想开飞行模式...想象一下,大部分安卓手机一个电源键就能搞定。那么,号称最好用的iPhone如果换成这样,我的良心会不痛吗?但事实并非如此。
早期的手机,无论是拆下电池充电,还是手机卡顿,或者是SIM和内存卡的装卸,第一件事就是关机。关机键是比较频繁的操作,按住电源键就行了,偶尔会因为误操作或者在口袋里挤压而关机。
现在智能时代,手机一个月不关机也是存在的。随着操作频率的降低,其重要性和权重也会降低。
iPhone关机难度更大,首要作用是避免误操作。试想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的时候,一个不常用的功能不一定要这么方便,还可能因为意外情况导致误关机。增加关机难度后,很难同时按下音量键和电源键并滑动关机,大大降低了误关机的可能性。其次,由于iOS系统的流畅度,很少会因为卡顿而开关机(少数情况除外)。另外,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触发它。
关闭意味着所有的应用程序进程都将结束,无法进行通信,这也是一个有风险的操作。另外,长时间按音量+键,在离手指最远、最难操作的位置关机(违背菲茨定律),会延长操作时间,给用户足够的时间思考是否做下一步决定。如果中途反悔,可以停止操作,这样就不会因为操作太快而等着重新开始。
(PS:我个人并不吹捧iPhone,因为从设计者的角度来看,有一种不可否认的常态:大多数中小公司只要按照ISO规范设计一套UI,就能适应iOS和Android的所有机型;大部分中大型公司都有Mac…在你入职前就准备好了…)
171.「哔哩哔哩」一键三连-一次性“释放”到底1.产品体验
在䕱䕱䕱䕱䕱䵁䵁䵁䵁䵁䵁䵁䵁䵁䵁䵁𰒑𰒑䵁𰒑的视频播放页面长按like
2.设计思维
由于其鲜明的特点,哔哩哔哩已成为中国年轻人的领先文化社区。比如,除了版权人要求,没有任何视频的广告,达到二次开放;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内部氛围和谐,用户集中在中高学历群体;严格审核,由UP管家监督等。,平时没事就泡在哔哩哔哩,存款在自己的世界里。看到喜欢的东西,赞、投币、收藏、转发这些功能就变成了极其频繁的操作。
为了方便用户操作,哔哩哔哩推出了“一键三通”,即长按赞可以同时完成赞、投币、收藏,将原来的操作步骤简化了三倍,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奖励概率。
另一个视频获得更多的三重链接,意味着更多的人喜欢这个视频,并给出自己的金币,它也将值得被后来者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准确的说,平台也是创造更高质量(水)的视频来留住自己的用户,吸引更多新用户的手段。
(PS:一键三网融合曾被称为“优质三网融合”。如果用户更喜欢这个视频,单独操作三次会增加运营成本,完成度会大打折扣。一键三网融合会简单很多。反正喜欢的话,为什么不一次性“释放”掉呢?不乏一些感性的,纯粹好玩的用户会跟风,流氓行为...)
172.「钉钉」搜索-便捷的“万能入口”1.产品体验
在钉钉搜索功能中,输入关键词可以查看与该键相关的所有功能/内容,如联系人、群组、聊天记录等。,并做出明确的标签分类。
2.设计思维
我们工作中经常用到钉钉。它将我们在工作中需要使用的功能转移到网上,并将它们集成在一起,如通信、文件传输、上下班打卡、工资单、各种审批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随着功能越来越多,要找到某个功能或者某个用户相关的信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将钉钉搜索功能的范围放大到全局,从搜索功能入口到搜索与用户相关的所有信息,通过搜索随时获得所需内容的全景,堪称“万能入口”,省时高效,解决了用户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寻找功能入口和用户信息的烦恼,缩短了操作路径,为用户带来更便捷的使用体验。
173.「豆瓣」实验室-为功能正式上线提供先驱1.产品体验
豆瓣APP中未上线的功能会先在系统设置的实验室中发布,让用户提前体验并给出反馈建议,团队会采纳合理建议进行优化。功能正式上线后,在实验室会被贴上“已毕业”的标签,停止使用。
2.设计思维
互联网智能时代,每个人的手机里应该都装了三五十个app,大部分都是一线互联网公司开发的应用。
在使用过程中,每周更新几十个应用的情况并不少见,包括迭代、优化、新功能、解决遗留问题,甚至上线不到一天的功能就被强行更新砍掉,其中绕线是产品团队不愿意看到的,但用户不买账就得重新审视。
在豆瓣APP的实验室里,这里展示了一些没有正式上线的功能,用户可以进入优先体验。如果他们在使用中遇到问题或者有好的想法,可以给予反馈和建议,便于产品团队收集体验数据并进行合理优化,有效提升正式上线后的用户体验,减少意外问题的发生,为上线后功能的稳定性提供有力保障。功能正式上线后,这个入口也会关闭。
174.「ETC车宝」开启系统通知-时刻在引起你的注意1.产品体验
第一次进入ETC车宝,如果不开启系统通知,以后进入消息页面后,开启系统通知的提示会在消息页面上方放置很长时间,关闭提示后暂时不会显示。如果您在申请过程结束后再次进入消息页面,提示将再次出现。
2.设计思维
下载APP后,我们会第一时间收到一堆弹窗,比如访问网络、位置、打开通知等权限。用户是否会打开系统通知,一般只打开有明确要求的应用,比如QQ、微信、手机银行、钉钉等常见或者重量级的app,剩下的就看情况了,因为打开一堆通知还是挺烦的,而且手机一直响。
是否开启通知权限是用户应该自由拥有的权利,所以产品只能在影响最小的情况下时刻提醒用户,并提供快速通道督促用户主动开启。
输入ETC车宝。如果没有开启系统通知,消息页会在内容顶部长时间提示开启通知。如果手动关闭,下次会显示,直到打开。表面上看,这样会影响体验,甚至会导致少部分用户流失。但从产品、运营、业务的角度来看,增加用户使用频率,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活动/更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推送。如果一个东西能吸引用户,就推出来,用户只要打开就能达到目的。
很多时候可能没有两全其美的时候。只能通过分析权衡利弊,合理取舍。长期的机顶盒开放通知表明,有利有弊。
175.「高德地图」打车-一方下单 八方支援1.产品体验
和高德一起打车,定好起点/终点。可以在多个平台叫出租车,同时选择多种车型。最后以优先抢单的平台和型号为准。
2.设计思维
在我的出租车生涯中,印象最深的是两年前的深圳火车站。晚上11点左右还在下雨,我用滴滴打车下单回住处。等了40多分钟没有司机接单,也没有出租车经过。最后还是坐私家车解决了问题。
到现在,虽然已经诞生了几十个打车平台,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你用其中一个就能随时打到车。偶尔使用两三个打车平台同时下单的情况并不少见。一旦需要赶时间,等待真的很痛苦,甚至有些优惠券变得毫无用处。
高德出租车公司提供独特的一站式出行服务。该平台目前接入了十几个主流打车平台,方便用户更多选择。相比其他平台,高德不需要招聘管理车辆和司机,而是让其他平台进入,就像开了一家“卖家店”,打造了天猫的打车版,饿了么。
对于用户来说,一次性下单,不仅可以货比三家,还可以更快的叫车和分享优惠。相比以前手机上同时安装多个app的情况,用户在叫不到车的情况下,可以多方下单,方便很多。在多方同时订购的情况下,任何一方取消都可能承担违约责任。高德打车可以有效防止单一平台打车难的情况,解决用户在打车过程中一个非常实际的痛点,为潜在的不良体验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不妨和高德一起打车,一次查几十个网上叫车平台,各种车型。司机可能会立即收到订单。
176.「蜻蜓FM」联合会员-产品组合策略制造物超所值的错觉1.产品体验
在蜻蜓FM的svip页面,除了常规会员套餐,还可以选择系统提供的联名会员。支付成功后,可以实现VIP的多应用使用。
2.设计思维
说到付费,大部分人都避而远之,没有人会拿自己的钱过不去,除非是刚需或者有足够的特权服务吸引用户。对于一个真正好的产品,自然是要付费的,但是不值得付费的产品太多了,这也给消费者一种感觉,在众多付费应用中,真正有用的只有一半。如何让用户心甘情愿地为增值服务付费或续费,成为企业头疼的问题。
蜻蜓FM在会员功能中开辟了联名会员版块,联合多个不同平台,让用户单笔钱就能享受多个应用的VIP服务。一个会员多种功能,比开单个VIP更有诱惑力。它通过多个应用的叠加,让用户产生不同的感受,以明确的价值告知,达到吸引用户、引导其感性消费的目的,制造物有所值的假象。
177.「每日优鲜」确认下单-换购优惠促使更多转化1.产品体验
每天选好商品后,去结算的时候会弹出一些兑换的商品,其价格会在原价基础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一键购买即可组合。
2.设计思维
对于电商产品的推广手段,并不稀奇。所谓一元购,免费送,第二件半价等。不管用什么手段,都要让消费者知道这个产品的价值,看谁能抓住用户的心理。否则在公开透明的套路下,用户是不会买账的。
每天用户去结账的时候,会自动弹出一些兑换的商品,在原价之上有一定的价格优惠。其目的是让用户明白只有购买了主产品才能享受到这种特权的错觉。那么用户可能会考虑是否珍惜这个机会。如果他遇到了以后可能想买的产品,一定会强化购买欲,促进订单转化。众所周知,用户一旦离开,很可能会转投其他平台。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用户不会太在意免费的东西,也不希望免费。如果他们不用,也有可能扔掉,以后可能会给差评。
只有当你花钱的时候,你才知道珍惜。兑换折扣最初发生在消费行为中。因为用户的主要消费行为已成定局,接下来的兑换是对之前消费行为的奖励,是福利机会。兑换折扣往往会给用户制造意想不到的惊喜,从而导致对这笔消费的满意度更高,然后复购率自然会提高。
178.「豌豆公主」加入购物车-贴合操作需求逻辑的动效1.产品体验
在公主和豌豆的商品详情页,当你加入购物车的时候,你设计了商品主图跳进购物车的动态效果和非常清晰的视觉反馈。
2.设计思维
动画在UI设计中的应用也逐渐熟练。有时候花哨的UI概念动画并不只是为了炫酷而存在。在静态页面中合理添加一个动画,可以增强产品的趣味性和亲和力。在购物类APP中,当你加入购物车时,通常会在屏幕中央和底部的吐司窗口进行文字提示,或者通过数字动画传达成功加入购物车后的视觉反馈。
当《公主与豌豆》中的商品加入购物车时,商品的主图会跳到购物车中。与toas纯文本提示相比,它能更清晰地表达操作的含义,反映操作后的反馈过程。这种动态的设计契合了整个过程的理念,反馈后短暂的等待也不会变得那么枯燥,交互过程自然而符合逻辑,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179.「淘宝」摇一摇-隐藏的交互设计有何妙用?1.产品体验
进入淘宝首页摇一摇,会弹出摇一摇的提示入口。进入后可以查看不同页面和场景下对应的功能反馈,科普摇一摇的神奇效果。
2.设计思维
摇一摇是微信的一个老牌功能。说到它,大家基本都知道,尤其是用它来吸粉的。人说喜欢摇的人,大概是内心有点孤独,渴望与世界有交集。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Shake的人越来越少,或许它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作为一个众所周知的功能,它仍然作为一个隐藏功能存在于一些app中。
在淘宝首页摇一摇。如果附近的优惠活动或互动电视节目没有匹配,用户会利用摇一摇提示的神奇效果,帮助用户在合理的场景下使用。虽然目前所有的应用都在弱化和动摇,但在特殊场景下依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作为隐藏功能,不占用空之间的资源,不影响用户使用其他功能。希望大家可以试着了解一下。
180.「快手」私密收藏-洞察人心的快捷入口1.产品体验
在Aauto Quicker的收藏页面上,视频底部显示作品是否公开,并提供了一个快速入口,供用户随时进入隐私设置,打开/隐藏收藏的作品。
2.设计思维
更快地安装这些来自Tik Tok和Aauto的短视频软件,很多用户会完全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从而忘乎所以,看得眼睛发酸。
不说搞笑的段子,也不说真正有帮助的视频。对于很多喜欢做梦的男人来说,看一堆省布省姿势的舞蹈简直睁不开眼。偶尔,他们也会收集一些特殊的未来产品。但是收集的视频会被推开谦谦的人不小心设置,更别说结婚的人了。如果他们知道,请先准备好榴莲。
Aauto Quicker似乎早就看出了这种用户的秘密。用户可以在隐私设置中决定是否公开自己的收藏,并在视频收藏底部长时间提示当前作品的隐私状态并提供快速入口,方便用户随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快速设置,省去了原本需要进入隐私设置的操作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避免了多余的重复操作,全面且人性化。
PS:文中没有男/女、职业歧视或批判,真的是社会常态。当我们观看一个好的视频时,无论是建立自己的角色还是内容非常有趣,我们都想分享它。想象一下,如果其他人的作品的一些收藏必须被锁定,那么为什么呢...
结语设计师需要养成体验产品的好习惯,记录优秀的产品细节来加强记忆,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和总结能力,也为以后输出优秀作品做铺垫,为自己的能力提升和以后的职业发展带来便利。
本期产品设计细节分享完毕。下次见。
#专栏作家#
沙漠之鹰;微信官方账号:能量眼,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致力于产品需求的驱动,产品体验的挖掘,运用设计手段给受众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即好看又好用。
本文由人人作为产品经理原创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