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城市的繁华地带,每天都要经历同样的交通,三餐住宿也要辛苦。在平常日子里,我们每天要经历的场景几乎都是几个点和几条线。写字楼、马路、商场、菜市场、街道都成了人们必去的地方。住在湖北武汉武昌区,租房的地方换了一次又一次,白沙洲和南湖周边。上下班的场景里,武泰闸菜市场几乎天天去。有新鲜的蔬果,有调味的干货,每次进出,看着忙碌的人群和摊贩,感受着接地气的五味。
对于家住武泰闸菜市场附近的人来说,往返市场和平日上下班一样,很容易来回,走街串巷,赶着上下班。带着包轻松进去,然后出来一大堆水果蔬菜,作为一个很普通的市场。相对来说,如果你是外地人,自驾出行的路还是挺“繁琐”的。比如首先你要去市二环,在梅家山立交下车,走白沙洲大道,基本上很快就能在路口看到市场大门了。由于是综合市场,所以可以直接开进去,停在专门的停车位,拿出一大包来采购。
相比其他市场,武泰闸菜市场稍微老一点。一是附近有很多老小区,文化氛围浓厚,人口密集,使得市场发展壮大成为可能。再者,因为靠近城市二环,相对交通资源优势也比较突出。对于大部分去大市场的人来说,开车进出后备箱一定是满满的,水果蔬菜是必须的,海鲜产品是精选的,还有各种调料。好像没钱,买一送一。看到很多开车的外国人,看着他们熟悉的面孔,面对这样的市场,不禁心生怀疑。
进出五台门菜市场。入口在白沙洲大道。从那里,你可以看到围墙和大门的全景。看大门位置,建筑宏伟,很像一般的设计院和事业单位。门口有机动车道,有人走过道。左右分叉,只有机动车收费栏立在中间,看起来很亮。但毕竟是综合市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有限,尤其是走廊和道路的精细程度,早已布满斑驳的水渍。机动车溅起水花,送货车辆来回奔跑,还有一股辣椒的味道,而住在附近的人早已习惯了菜市场的环境。
大市场最前面的店铺规模都不大,以果蔬和干货为主。左边的店铺,盖着工棚和复式楼,用钢筋搭起的梯子作为通道,看起来很简单。一楼的店里摆满了各种水果,有热带水果,也有温带水果,大小对比大,颜色丰富多彩。最重要的是,因为阵阵的水果香味,来这里的人都会赏心悦目,可以试一下样品,也可以通过对比问一下价格。武汉的热带水果,包装看起来很夸张,二次加工分装很考验生意人的情商。看价格,然后跟老板砍。这种反差令人惊讶。
再往前走,店铺类型更多,干货种类也多。比如米面杂货,堆在一边,像粮仓一样,特别是规格,分大小区域。这里有成堆的米粉,那里有油盐。货物的满仓看起来很令人满意。外人进来,老板会笑着不断推荐“日期临近,价格面议”。不知道价格是真是假,但是新鲜的生产日期肯定是直观的。老板拎着一袋大米称重,打开就是几十上百袋的批发,财大气粗。
走过粮油区,就来到了海鲜区。这一带的店铺看起来都不一样,密封不透气的外观,巨大的广告牌,高耸的大门,方便货车直接进出。海鲜区氛围浓厚。比如空空气中总有一股鱼腥味,路上总有水溢出,车来来回回刹车停车都会溅出水珠。还有专门的冷链车,开着外面有标志的大集装箱。在开启的过程中,一股水喷了出来,在炎热的天气里看起来非常清爽。这些车跑长途,装卸货物,运进来一批新鲜食品,补充货源,让人觉得还可以再降价。
绕着五台门菜市场走,走到最后一面,就是调料区。调料区广告牌很多,品牌数不胜数,有知名品牌,也有小众品牌。外人看热闹,圈内人看门道。批发零售都是高中低档产品。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么大的市场体验并不好。毕竟没有精致感,商品的包装单位也很大。估计购物不是主要目的,最多也就是了解一下行情而已。就算真的是购买,也是一家人或者几个人共同努力,才拿到砍刀最便宜的价格。然而,在武汉有有许多这样的市场,所以你不必来五台门。来五台门的目的肯定是顺路,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