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闲鱼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行业——颜值评分员。
走进几百家店铺,你可以选择不同方式、不同标准、不同价格的评分员。
随便一搜,有的只发布了10分钟,就有近200人想看看到底有多受欢迎!
闲鱼
然后我也试了两个学校,一个是女生直接打分,另一个说有四个女生综合打分。过程基本一样,就是发了几张照片告诉你是什么水平,结果一个6,又一个7。
然后我就不知所措了。我应该相信哪一个?不考虑评分标准,个人审美,有没有滤镜,就这个职业来说...我想我找到了一个兼职的机会!
看一张照片,随便说几句赚钱的话,还真有人信。这是为什么呢?
韩剧我的ID是江南美女
这东西颜值有多香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但是我们这个时代不是只有我们看脸,所有的时代都是看脸的(有没有感觉自己的烦恼减轻了一点点)!而且,不仅是文明时代,古代也是。
化学研究表明,长得好看的脸和强壮的身体等于更好的基因,和长得好看的人交配能生出更好的后代,所以某种程度上,看脸是人类的本能。
难怪亚里士多德曾说,“英俊的长相比任何介绍信都更有用”。
心理学家也用各种心理效应来解释为什么长得好看如此重要。
比如晕轮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 Balabala很多。现在的网络语言,有两句话“颜值即正义”和“你长得好看,你说什么都对”。
的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交往影响力最大的因素是视觉,高达55%,其次是语音38%,语言内容7%。
韩剧我的ID是江南美女
不过,别人好看就好看,又不会影响我的生活...那不一定。
韩国婚姻和劳动力市场整容效果研究中写道,最高颜值男性的收入比中年男性高15.2%,最高颜值女性比中年女性高11.1%。
嗯.....让不让人活了!
那么颜值焦虑吗?
颜值焦虑这个词是近几年新出现的。是指一些人对自己的颜值不满意,以至于出现了一些影响生活和工作的广泛性焦虑症状。
颜值焦虑症的主要症状:
(1)变得不自信甚至不如外表,表现出社交恐惧或怯懦。患者往往存在过度担心和紧张恐惧,与真实情况不符。这种神经恐惧往往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
(2)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并伴有头晕、胸闷、心慌、气短等躯体症状。
(3)像照镜子确认自己的外表、过分关注自己的身材、夸大或想象自己的身材缺陷这样的重复动作,一般都是不真实的。
日剧外貌协会100%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我即将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去公司实习,有个女同学连续面试了两三家公司都失败了,然后她把失败归结为“我一定是不够好看。你看我们班的花,现在好几个都在抢她。”
但说实话,这个女同学其实并不丑(我甚至觉得挺好看的)。她应该是那种第一眼看上去很普通,但是越看越漂亮的那种。
结果我们都去实习了。经过长期的思想斗争,她整容了,在家呆了两个月…
去年的《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00后整容比例已经达到近20%,90后已经超过60%。很多人似乎想通过改变外貌来缓解焦虑或者获得更好的发展。
与陌生人交谈:化妆品名人访谈
社交认知障碍
仔细想想上面说的那个女同学。真的是因为她不够好看所以没有公司要她吗?
可能会有很小的概率。毕竟我是来公司上班的。没听说有哪个公司找一堆模特天天待在那里。两年后会有IPO。
那为什么那么多人在乎面子的价值到了焦虑的程度?
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交媒体宣传。
虽然那些主流媒体、专家、鸡汤作者都说颜值不是最重要的,要充实自己,要有内涵,“有趣的灵魂不多!”。
但实际上呢?电视选秀节目,女团,偶像练习生越来越多。当观众看到靠长相什么都不会推广的选手,就会很迷茫。“说的和做的完全不一样!”。
日剧外貌协会100%
这很容易导致认知混乱。这里说个题外话——家庭系统疗法创始人默里·鲍文的一段经历。
鲍文曾经接收过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孩子。一开始他用精神分析动力学来治疗,发现并没有多大疗效。然后他想观察孩子和他妈妈的互动,就叫他妈妈去看望他。
妈妈来了以后,孩子很开心的跑过去抱妈妈,但是妈妈的反应是双手下垂没有动作,没有抱孩子。过了一会儿,孩子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就放开了妈妈。
这时候我妈说:“宝贝,你怎么不抱我妈?你看到我妈妈不高兴吗?”
鲍文看到这一幕很惊讶。母亲的行动表现和她说的完全相反,所以博文猜测母亲言行不一,导致孩子生病。
为什么这么说?
其实我觉得媒体对很多问题的态度也是言行不一,比如对颜值的态度,一方面说不要太注重颜值,另一方面医美和偶像造型的兴盛,也是很多年轻人认知混乱的原因之一。
韩剧我的ID是江南美女
个人认知错误的归因
除了社会交往和教育,最重要的是个人认知错误的归因。
以我的女同学为例。(求姐姐轻打~),面试公司三次被拒,最后导致她抑郁甚至有些焦虑,于是去整容。现在看来,这似乎是符合逻辑的。
但是仔细想想,公司面试拒绝和整容真的有因果关系,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CBT(认知行为疗法)有一个非常经典的ABC理论,大家肯定都很熟悉。套用一下:A是面试公司被拒,B是她认为是因为长得不好看,C是急着整容。
这样就发现B的信念并不是那么站得住脚。不就是因为能力不行,岗位不合适吗?肯定有可能,但是为什么她只觉得自己丑?
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动力学的角度来解释这种可能性:每个人在出生时都会与养育形成一定的客体关系,但如果养育没有给孩子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安全感),孩子在后期的成长过程中就会有“全好”和“全坏”的持久性——即一件事的归因非黑即白。
长大后,有些事情会刺激和激活我的这部分思想,比如:公司不要我了,都是因为我长得不好看。
大部分为自己的颜值焦虑的人都会有这个信念或者图解路径。
所以当你以后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一下中间的“B”是不是唯一的答案,会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日剧外貌协会100%
面值太高不好
最后,过高的面值也有弊端。
例如,高面值的个人更有可能离婚(Ma-Kellams,Wang,& Cardiel,2017)或更有可能被他人排斥,从而导致同伴排斥(Mehng,2015)。
它本身的缺陷很容易被放大,很容易被更高的标准要求。
日剧外貌协会100%
也有关于亲密关系的研究表明,长得好看的人对伴侣之间的颜值感受一开始会稳步上升,但过了一定时间后会呈现出悬崖式的下降,也就是通常看腻了。
所以要综合看颜值。说到底,你内心感到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不管外在是什么!
-END-
策划:于青
作者:陈阳
编辑:悉尼
设计:多纳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