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品牌的“双11大战”即将于10月20日拉开帷幕,各大主播纷纷发布直播间预售优惠政策,其中国产品牌妇儿佳备受关注,不少网友早早在社交平台留言要求妇儿佳口罩打折。
熟悉医美的女生都不会对妇儿佳面膜陌生。其主打的“医美面膜”号称安全高效,是拯救烂脸的“神器”。芙儿佳作为一款廉价面膜,每日单价148元每盒,双11折后价格约82元每盒。这个差价将近两倍的价格。难怪网友们又在要求打折了。
去年双11妇儿家采用了直接降价+津贴+店铺优惠券抵扣的形式,每盒80元左右,和今年差别不大。芙儿佳作为入驻天猫不到三年的新品牌,去年双11成交额已经过亿。
一边利用“医美”流量,搭网红经济快车,一边用铺天盖地的营销手段“打政策的擦边球”,妇儿家这几年可谓“野蛮生长”。仅去年一年,妇儿佳就凭借两款王牌面膜收入8亿元,创造了面膜界的“黄金神话”。
不久前,富尔嘉也提交了IPO,开始向a股市场冲刺。然而,招股书涉嫌虚假陈述,其缺乏专利技术、过分强调营销却忽视研发的“套路”也让富尔嘉的上市之路充满了诸多质疑和争议。
01擦边球蹭医美流量
花大钱营销爆款,把它们变成“印钞机”[S2/]
富尔佳公司成立于1996年,前身为黑龙江省华新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药品销售的企业。
2012 ~2017年是中国口罩市场快速发展的时期。华新药业也调整了公司的业务发展方向。2014年,与厂商共同开发“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片”并投入市场。2015年,华新注册了“富尔佳”商标作为“修复贴”的品牌名称。
随着医美市场需求的扩大,医美敷料产品的销量也随之增长。作为“机械面膜”和“医美面膜”第一品牌,芙儿佳的销售业绩持续攀升。华新药业干脆在2017年成立了一家名为妇儿佳的独立公司,剥离了医药业务,开始专注于妇儿佳口罩的分销。
事实上,华新并没有自己的生产线,而是与哈尔滨三联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尔滨三联制药)合作,也就是代工厂。哈尔滨三联负责产品独家生产,华信负责产品独家销售、品牌推广、运营。
独立运营后,富尔嘉开始投入大量资金专注于产品的营销推广。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的“金字招牌”是其一直倡导的医美面膜。因为在普通消费者眼中,“医美面膜”比普通的日常面膜更安全高效,而且具有营销宣传中提到的淡斑祛痘功效,堪称“烂脸救星”,让消费者误将其作为日常护肤品使用。
但实际上,2020年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发文明确指出,只有医用敷料,没有“机械口罩”,医用敷料不能以美容等宣传口号误导消费者。芙儿佳一直在打政策的“擦边球”,蹭“医美流”。
芙儿佳2018年开设天猫旗舰店,先后签约袁姗姗、艾伦为品牌代言人,并在2 & time冠名《花儿朵朵2 & 3》《妻子的浪漫之旅4》《谁是宝藏歌手》等综艺节目提升品牌曝光度。在李佳琪和维雅的直播间,芙儿佳面膜是名副其实的“爆款”单品。然后,在小红书、Tik Tok、哔哩哔哩等平台专家的共同推荐下,妇儿家在短短三年时间里,通过实施精准营销,迅速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打造了多个年销售额过亿的单品。招股书显示,富尔嘉两款“医用口罩”(白色口罩和黑色口罩)200。
除了线上渠道,妇儿家进一步下沉销售渠道。无论医美机构,大型超市,甚至朋友圈的微信商家广告,都能看到妇儿家的身影。
一波重磅营销,富尔嘉2020年收入已达15.85亿元,营业利润5.2亿元。相比2018年的3.73亿元,其营收和利润累计增长了424.9%和200%。2019年和2020年,公司分红总额超过10亿元。
但根据招股书,2020年12月前,富尔嘉80%的股权由实控人持有,而另外20%的股权由之女张持有,这意味着超过10亿的分红全部进了实控人父女的腰包。那么富尔嘉上市募资真的是为了扩充营运资金吗?
02符合上市要求
招股书“伪造”同业数据
此前,沪深交易所在《股票上市规则》的补充规定中明确不再具备上市条件,包括:公众持股低于25%;总股本超过4亿,社会公众股不到10%。
为满足上市条件,富尔嘉自2020年12月以来连续增资4次,IPO后总股本刚好超过4亿股(4.008亿股)达到政策要求。
更有意思的是,2021年1月,与张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张将持有富尔嘉19.7%股权仅以1元转让给,而张的股权价值超过20亿元。
此外,本次富尔嘉IPO招股书中的数据也“疑点重重”。在招股书中,富尔嘉将Polaia作为同行业的比较公司,将Polaia 2018年至2020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列为33.59%、20.37%、14.10%。
但在Polea公布的2020年年报中,实际应收账款周转率为36.04%、21.74%、15.53%,三者有所不同。
富尔嘉招股书中Poleya 2018-2020年存货周转率为3.78%、3.86%、3.29%。
珀莱雅实际年报中的存货周转率为4.04%、4.12%、3.50%。
除了“篡改”同业数据,富尔嘉的招股说明书还涉及虚假陈述,其中注明2019年参保员工人数为62人,而根据工商年报,富尔嘉2019年实际参保员工人数应为48人,相差14人。
各种“瑕疵”不得不让人怀疑。富尔嘉的意图是什么?
03营销渠道和价格混乱
该产品涉嫌欺诈
众多的经销模式也导致了富尔嘉产品价格体系的混乱。招股书显示,富尔嘉分为直销、分销和代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除了在线直销,分销渠道仍然为其贡献了大量收入。有资质的经销商再经销产品,无疑增加了产品管控的难度。
不同渠道的产品也导致产品单价相差非常大。以妇儿家爆款单品白膜为例,天猫官方旗舰店单盒价格为148元/盒,而在淘宝认证店铺和药店,价格在65-80元左右不等。
招股书还显示了各渠道产品单价的差异。2021年1-3月销售单价中,线上直销单价为76.5元/盒,线上分销和线下分销单价分别为39.51元/盒和41.45元/盒。分销模式的单价远低于直销和代销模式。
对于如此大的单价差异,招股书给出的解释是,在直销和代销模式下,公司需要承担营销推广费用、获客成本等。
如此悬殊的单价成本是多少?从经营成本来看,报告期内面膜(化妆品)产品的平均采购成本分别仅为9.36元/盒、11.59元/盒、10.17元/盒和9.99元/盒。毛利率在同类型公司产品中处于较高水平。
混乱的价格和销售渠道必然导致“假货”的泛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不少网友表示在某淘宝店铺买到了假货,甚至在其JD.COM、唯品会、拼多多等直营店购买的产品都有买到假货的嫌疑。
甚至有微博、知乎等平台的网友遇到过1:1的“高仿版”。如果官方授权渠道还存在疑似假货的问题,可以想象朋友圈里的低价仿版从何而来,品牌对产品的监管又有多少是通过销售渠道分销的?
如此差异化的价格体系,不可区分的销售渠道,最终条款付费的消费者利益如何得到有效保障?如果说品牌知名度和销量提升是富尔嘉前期上市的基础,那么这次IPO富尔嘉是否会弥补研发的不足,提升产品竞争力,巩固市场份额?
显然,富尔嘉并不这么认为。
04增加营销权重
忽略产品开发
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研发的投入和产品品质的提升无疑是巩固品牌竞争力的基础。虽然2021年2月,富尔嘉公司收购了北兴药业,完成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实现了研、产、销一体化,但仍然没有做好加大研发权重的准备。
招股书显示,富尔嘉IPO共募集资金18.96亿元,其中品牌营销推广预算高达8.85亿元,而用于R&D和质检中心建设的费用仅为5691万元。显然,富尔嘉并没有打算在产品研发上做文章,而是继续走打造营销爆款的“老路”。
从同类公司的R&D费用率对比可以看出,贝尔蒂尼R&D费用率占比4.5%,华西生物5.01%,Polea 1.95%,富尔嘉R&D短板非常明显,只有0.04%。
从R&D的人员配置来看,到2020年,贝蒂尼104人,创二生物63人,华西生物377人,富尔嘉只有2人,2021年8月之前没有可比性。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富尔嘉公司及子公司仅持有一项包装盒专利。
R&D之所以这么轻,是因为富尔嘉在招股书中解释,公司的R&D活动多为非特殊化妆品R&D、现有产品升级、性能测试等常规R&D活动,因此研发支出较少。
随着医美行业监管政策的出台,妇儿家可能也意识到“金字招牌”不能以“一招鲜”老去,相继推出了水、乳、精等日化产品,但由于市场认可度低,销量并不乐观。
随着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监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妇儿家恐怕很难再继续蹭掉“医美面膜”这一虚假概念的流量了[/s2/],而去年11月发布的《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到,不得在直播间宣传医疗机构使用的“医”品或美容产品。
从机械面膜到化妆面膜,这样一个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的公司,继续花钱,靠营销制造爆款来复制过去的“老路”,继续“躺着赚钱”,是否还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