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尔佳白膜一箱多少盒(聚焦IPO|经销商离奇失踪,价格体系混乱,敷尔佳产能消化能力存疑)

红周刊|袁

在严格的监管下,消费者正在走出消费误区,敏感肌与贴片产品天然的“矛盾”让高度依赖贴片产品的妇儿佳能否继续保持之前的高营收增长态势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



在炙手可热的医用敷料和口罩领域,正在申请创业板IPO的富尔嘉似乎是国内的领头羊。2020年,芙儿佳产品夺得贴片专业护肤品行业头把交椅,其中医疗器械产品市场份额为25.9%,化妆品产品市场份额为16.6%,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但就在这种表面的“风光”背后,公司却有着诸多隐忧。

在红周刊此前发表的《妇儿家“机械面膜”被禁,10亿惊喜分红后巨额集资存疑》一文中,记者曾指出妇儿家在研发上存在短板,产品主要通过宣传推广进行包装。在过去的一年里,富尔嘉频繁被检查生产经营不合规,多次被消费者投诉产品质量问题,给其主打的“安全”特色蒙上阴影。不仅如此,公司在经销商管理上存在短板,导致公司价格体系混乱,品牌形象受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严格的监管下,消费者正在走出消费误区,敏感肌与贴片产品之间天然的“矛盾”让高度依赖贴片产品的富尔嘉能否继续保持之前的高收入增长态势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

多次现场检查暴露生产管理漏洞

敷尔佳白膜

产能利用率明显下降,但仍需大幅扩容

作为一家专业的护肤企业,芙儿佳的核心卖点是“安全”,但令人担忧的是,芙儿佳在“安全”上似乎做得还不够。

根据富尔嘉的询问回复,2021年SFDA对该公司进行的7次现场检查中,暴露出质量体系工作中的诸多缺陷,如医疗器械仓库无防鼠板、多台生产仪器无维修记录、化妆品生产线更衣室无洗手消毒设施、待检区域与合格区域划分不清等。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发生了一起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未及时报告。

生产管理不严也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红周刊》记者在小红书、淘宝等平台发现,多名消费者曝出芙儿佳面膜包装存在明显的bug、面膜纸包装不正确等质量问题,其核心产品医用白膜评价区出现多条“精华少”、“面膜纸差”等质量问题评论。许多消费者指出,妇儿佳白膜等产品主要用于医用、祛痘、术后敏感、伤口愈合等。

虽然公司面临着消费者的频繁查询,但另一方面,其产品胶原蛋白水凝胶贴剂和积雪草舒缓贴剂的销量仍在上升,但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明显下降。据妇儿佳招股书披露,2021年前三季度,医疗器械产品和化妆品产品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52%和46.68%,较之前大幅下降。对此,富尔嘉表示,“主要由于2021年一季度公司重组、春节假期及哈尔滨新冠肺炎疫情,公司工厂停工时间较长,故产能利用率较低。”

公司的解释值得怀疑。以化妆品为例。即使记者剔除第一季度的数据,按照前三季度产量3920.86万贴/瓶,前三季度产量597.39万贴/瓶计算,公司第二、三季度总产量也只有3323.47万贴/瓶,后两个季度产能利用率只有59.35。数据显示,2020年芙儿佳化妆品产能利用率为84.94%,一度达到94%左右。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医疗器械产品上。

除了产量明显下降,记者发现,富尔嘉的库存周转率也明显下降。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富尔嘉存货周转率由期初的13.51下降至期末的3.40。即使考虑到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和2021年库存的相应增加,其2020年的库存周转率也只有6.61。库存周转率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公司产品的库存管理和销售存在问题。

令人意外的是,在主营产品产能利用率下降、库存周转率下降的背景下,富尔嘉依然选择了大幅扩产。根据IPO募集资金计划,公司将投资6.55亿元用于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90,738.69平方米,其中生产厂房、仓库及配套建筑面积81,402.84平方米,预计产能超过6亿片。但根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9月底,公司自有房地产及租赁物业合计仅24,318.82平方米,其中厂房及仓库面积为21,660.39平方米,年生产能力约为2.12万件。也就是说,募投项目投产后,富尔嘉的产能将大幅扩大,增幅接近2倍。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禁担心,在产能利用率和库存周转率双双下降的情况下,富尔嘉是否能够在扩张后的短时间内吸收新增产能。

重要经销商神秘失踪

渠道管理差,价格体系混乱

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富尔嘉线下分销收入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88.15%、76.93%、70.92%和67.74%,是公司收入的核心来源。由此可见,对线下经销商体系的管理是公司运营的重中之重,但实际上,这个管理体系还是有很多漏洞的。

招股书显示,前五大客户之一的上海纳达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6月。成立当年成为富尔嘉第二大客户,销售额720.51万元。根据淘宝APP显示,2018年公司前身华新药业的前两家经销商,电商梅艳和高级踏板家居现在分别是三年店和四年店,也就是说他们的创业时间应该不早于2019年和2018年,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在2018年进入了公司前五大经销商行列。此外,海燕选择美妆、浙江凯程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达达妈咪生活馆、营口沁妆贸易有限公司等授权网络经销商设立经营实体的时间晚于这些公司与妇儿佳的合作时间。从各种想象中的不合规情况可以看出,公司对经销商的管理并不严谨。

与此同时,富尔嘉还存在核心经销商离奇“失踪”的情况。比如2019年,富尔嘉新经销商重庆阿盟商贸有限公司当年仅实现销售额36.68万元,但第二年就成为第二大经销商,销售额飙升至1862.81万元。到了2021年,经销商突然销声匿迹,不仅没能出现在前五大客户之列,销售额更是直接暴跌为零。同样,上海宣一实业有限公司,2019年富尔嘉对公司的销售额达到839.75万元,排名第三,但2021年的销售额同样为零。就这样,重要的经销商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虽然公司解释“随着公司网上直销的快速增长,公司于2020年5月在JD.COM开设旗舰店,决定独立运营,因此终止与其合作。”但具体原因是否真的如此,需要投资者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渠道管理不善的情况下,富尔嘉价格体系不统一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红周刊》在妇儿家天猫官方旗舰店看到,透明质酸钠修复贴(又名白粉膜,每盒5片)的价格为99元,然而,这款产品在妇儿家招股书中出现的经销商店铺魏时装店的价格高达123元,而在馆全球购的“高级”、“金烟馆”、“馆”的价格仅为65元

不仅如此,在一家名为“仁和医药专柜品牌店”的淘宝店,记者还发现,妇儿佳很少授权向网上经销商销售医用白膜和医用黑膜。该店两款产品价格仅为65元和96元,四盒价格低至61.5元/盒和73.2元/盒,比官方旗舰店低了一大半。此外,该店还销售灯泡膜、积雪草膜等产品。,均明显低于官方旗舰店价格。根据其店铺产品的评估数量和产品价格初步估算,该店铺的销售额应在500万元以上。然而,经查阅富尔嘉招股书及回函,仁和药业未能进入富尔嘉在线上的主要经销商名单。

鉴于该店证照齐全,售假可能性低,其产品更有可能来自线下渠道。如果是这样的话,经销商从线下渠道获得的产品会在线上渠道销售,价格远低于品牌旗舰店。这样的抢货行为无疑会影响富尔嘉的价格体系,在流量上形成碰撞,影响经销商的信心。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事实上,记者从小红书的多位用户处了解到,作为芙儿佳产品的消费者,他们主要是在代购处“拿货”,价格很低,而在小红书平台搜索“芙儿佳代购”一词得到的结果数量也远高于薇诺娜等其他各大专业护肤品牌。

可以说,对于富尔嘉这种早期创业品牌来说,如此广泛的下沉渠道网络确实有助于产品推广,但随着品牌的成长,这种高度分散和被忽视的经销商网络不仅影响了经销体系的稳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品牌形象。以非医用产品妇儿佳白粉膜为例。魏的时装店用“绝对安全”来形容,并标有“医用”字样,而“宁哥是小仙女”则宣称可以“抑制炎症”、“阻隔电磁波”,实在是不合规的宣传行为。

面膜和敏感肌天生就是“矛盾体”[S2/]

同行公司科创板IPO“步履蹒跚”

公开资料显示,医用敷料的功效仅限于舒缓和镇静。根据上海皮肤病医院@医美大师花、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皮肤与皮肤美容医生孙秋宁等医学博主的科普,做过侵入性医疗美容的患者,术后需要敷一次医用敷料,但不能长期使用。日常护肤中,尤其是痘痘和敏感肌肤,不宜长时间泡水,容易导致补水性皮炎,而且是面膜。

综合来看,无论是妇儿佳医疗产品“适用于轻中度痘痘”还是化妆品产品“特别适合敏感肌肤”的介绍词,其实都有误导宣传的嫌疑。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杨西川等专家学者更是直言,不仅是敏感皮肤,口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必要的。

事实上,近年来,自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禁用“机械面膜”、下架“医用冷敷片”以来,医用敷料和面膜市场正在走向规范化,如“爸爸测评”、“丁香医生”、“不想做实验的锦鲤鱼仔”、“小点儿kini”等知名博主都在不断科普纠错,或者可以预见早期消费者对“医用美容面膜”、“医用美容面膜”的痴迷。

从长远来看,就产品特性而言,正是因为敏感肌消费者对贴片产品的需求较低。以“专攻敏感肌护理”建立认知障碍的国产品牌如甜菜碱、知本等,主要以水、乳、洁面乳等产品为主,而非贴片类产品。即使把视野放大到大众护肤品品牌也是如此,比如全球最大的美容护肤品生产商欧莱雅,其核心产品主要是面霜和精华液。对于妇儿家来说,医用敷料和口罩产品占比超过90%,单靠贴片产品“行走江湖”的增长持续性实在堪忧。

要知道医用敷料行业在监管的压力和消费者认知的升级下可能已经受到了影响,比如像妇儿佳这样专注于医用敷料产品的创二生物。公开资料显示,创二生物因未能达到“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者最近一年营业收入达到3亿元”的上市要求,已终止科技创新板IPO,转投北交所。在此前上交所对创二生物的问询中,监管部门主要围绕敷料产品的治疗效果及应用、线上线下销售收入及波动、市场竞争加剧及market 空等方面展开。,而分销系统不完善,高度依赖补丁产品。这些问题对于同样在“炒概念”风潮中崛起的富尔嘉来说,显然是一次重要的考验。

相关阅读:富尔嘉《机械面具》被禁,10亿惊喜分红后筹得巨款存疑



(本文已发表于2月12日《红周刊》。本文提到的个股仅供举例分析,没有交易建议。)[/s2/]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