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双十一购物节拉开帷幕,很多人都很高兴能赶上一年中商品的最低价。然而,最近Notability的用户一点也不开心。这款之前60元卖的iPad手写笔记优秀应用,从买断制切换到订阅制。老用户只获得一年的会员补偿,之后需要持续付费才能使用所有功能。
对于一些使用这款应用近十年的用户来说,它早已成为平板电脑体验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虽然iPad潜力无限,但是内置的笔记功能并不能还原真实写作的所有需求。正是这些第三方开发者带来的应用改变了记笔记的习惯。现在因为常见应用的付费方式的改变而进行切换是不现实的。
无论是正价60元购买、18元内早价购买还是限免期内购买,用户都以正当方式获得了该应用的所有权,无需再支付内部购买物品之外的更多费用。更何况订阅价格贵。以中国的价格为例。高级会员的价格是每年80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年再买一次。
更可悲的是,更新后留给新老用户的免费版本已经变得鸡肋,这款老牌优秀的笔记应用的风格已经荡然无存:可以收藏的工具从12个锐减到3个,苹果iCloud同步、修改次数不限等基础功能也变成了高级会员专属。要知道同步本来是要占用Apple订阅的额外存储空房间的。
运营之后的不可能性已经伤透了用户的心,也让订阅制成为众矢之的:很多用户认为,没有了这个让开发者持续获得收入的“摇钱树”,自己喜欢的应用不会变得面目狰狞。
一个不得不被大家接受的残酷事实是开发者要想长期稳定的提供应用更新,或者持续开发同样质量的新应用,就必须有同样稳定的收入。对于那些想专注打磨一款产品,对某个领域有长期兴趣的开发者来说,持续付费是让他们坚持下去的最好方式。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Notability开发团队的做法都是极不恰当的。那些买断版提供的功能本应是用户拥有的,但开发者通过覆盖和更新应用强行夺走了他们的权利,后续解决方案也只有一个,显然缺乏很多商业伦理上应该掌握的知识。
可悲的不仅仅是用户得到的功能的改变,更是新的购买方式与之前相比缺乏诚意。与买断版相比,付费订阅后获得的解锁功能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并没有因为每年要全额购买一次而给用户带来很大的改变,更何况开发者并没有做出持续大量更新的承诺。
哔哩哔哩在商业化转型过程中推出的大会员服务也饱受诟病。233年的年费虽然包含了应该付费观看的正版动画,但也包含了原本属于免费权益的超高标准视频。在不断扩充内容后,增加了手游道具、商城优惠、新高标准视频等新特权。,付费有机会被用户广泛接受。
Notability行为还被指违反了App Store的相关协议。在订阅系统提供相关购买接口的同时,苹果也提出了改变支付机制应用的要求。已经购买了买断版的用户应该获得完整的订阅使用权,而不是害怕一次又一次的购买。在给差评的同时,大量用户投诉正在飞向苹果。
或许是意识到这个决定有多糟糕,Notability已经悄悄删除了与付费机制变更相关的博文,但并未就此事向用户道歉。苹果在收到大量用户投诉后会做出怎样的决定?或者影响其生态中付费订阅付费的后续发展。如果不加以控制或提供更安全的解决方案,此类事件将继续上演。
不止一份报告曾描述过应用商店的蓬勃开拓期过后,开发者的收入会迅速下滑,无法形成持续稳定的收入。毕竟真正有需求的用户可能起步早,长尾效应带来的营收规模很难支撑大部分开发者。除非不断开发新的买断应用,否则很难保持在高水平。
早在通过光盘等媒介传播软件的时代,开发者就已经找到了这种保证可持续收入的方式。会集中资源开发一个大版本出售永久使用权,然后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里继续开发下一个版本。如果用户想获得新版本中增加的功能和体验,必须额外付费才能获得相应的权限。
微软的office套件系列曾经依靠这种模式创造了Office软件的收入高峰,进入订阅时代后的变化也可以称之为模板:Office 365版本需要定期付费,但价格比一次性购买便宜。定期版本仍在同步推出。新版本推出后,旧版本的使用权不受影响,可以免费使用一定数量的云空房间。
即使是单干的个人开发者,也能想办法让用户和自己都足够体面,比如单独做一个新版本的订阅更新。在订阅制的浪潮中,很多应用都做了这样的尝试。最初的买断版本将继续修复bug,但不再更新功能。同时,推出订阅版既不会损失用户利益又能获得持续盈利的机会。
轰轰烈烈的修图展现了全面采用订阅制时优雅的补偿方式:免费的基础版实际上可以覆盖相当数量的图形处理需求,之前购买了买断版的用户将直接获得248年的订阅权,到期可以免费续费。如果苹果的数字遗产继承功能被覆盖,将会无休止地传递给子孙后代。
游戏行业不仅仅是大部分内容可以一分钱一分货,更重要的是在走向订阅制的时候如何取悦用户。不管是微软、索尼还是任天堂,都把原本免费的在线连接变成了付费会员的权利,但也通过赠送游戏等方式让订阅变得有价值。如果你是微软用户,你仍然可以享受“一次玩一年”的体验。
不管Notability会不会公开道歉,苹果会不会按照规则做出相应的处罚,我们都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移动应用的买断制时代已经过去,订阅制才是真正被大多数开发者接受的主流。工具应用和内容服务应用都需要可靠的长期收入来支撑。
移动互联网体验的田园时代已经回不去了,但是指望用户被动接受不合理的改变是很可笑的。开发商应该积极思考,无论规模大小,如何为自己提供的价值定一个合适的价格。价格适中甚至免费,肯定会受到用户的欢迎。要想靠“割韭菜”发大财,用户肯定会反馈从天上掉到地上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