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打字兼职靠谱吗(每天在家打打字,兼职打字就能月入上万元,你信吗?)

“不用去公司上班,没什么资历,在家做兼职,动动手指,一个月就好几万。”

对于很多求职者来说,看到这样的招聘广告,难免会动心,但是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骗局。

最近有这样一则新闻:西宁一女子在网上应聘兼职,点击了对方发来的购物链接,被骗走16万元。

看到这类新闻,很多职场人对骗子深恶痛绝,但也在疑惑,骗子在什么情况下会成功?他们用了什么样的蛊惑手段让受骗者就范?

结合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为职场同仁做一个分析。



01 “先跟后带”的“催眠“手法

在心理学的现代催眠术中,有一种诱导术叫做“先带后带”。也就是说,如果催眠师在面对来访者时直接发出指令,往往会遭到来访者的抵制,催眠就很困难。但如果你给出一些来访者能认同的指示,比如重复对方说过的话,或者陈述一些客观事实,比如“你坐在那里”、“你的眼睛是闭着的”、“你能听到房间里的声音”,那么来访者就不会抗拒这类内容,因为这是真的,这就是“先跟随”的部分。接下来,治疗师会偷偷把需要引导的内容放在“先跟随”后面,比如“你会更放松”、“你的心情会更平静”,这就是“后跟随”的内容。有了这种“先跟着磁带走”,大部分来访者都会被“磁带”部分所包含的暗示催眠。



赵本山在他的小品《卖拐》中诱导魏凡跛行时就是这么做的。“大傻子”先在前面正常行走,范大厨也在后面正常跟随。这就是“先跟着走”,看似平淡无奇。但正是因为“同步”的前几步,“大傻子”才开始一瘸一拐,走高走低;于是,后面的范大厨也开始高走低走,“时间长了我就瘸了”。“先跟后带”就完了。

而有些作弊者,就是这样学会误入歧途的。而且,他们使用这种技术非常隐秘,几乎不留痕迹。他们往往会做足“先下手为强”的功夫,比如准确报出被骗者的个人隐私信息(如工作单位、毕业院校、身份证号、家庭关系等。),让人信以为真,甚至觉得无懈可击。于是,他们被骗子牵着鼻子走,渐渐落入陷阱。



02 调动受骗者的情绪

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负面情绪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伤害。我们能在人际交往中让别人成功骗过你,往往是因为我们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情感其实是站在理性的对立面的。当你处于情绪中时,身体开始分泌荷尔蒙,这使得你大脑中属于理智的区域受到抑制。当然,智力开始迅速下降。说白了,当你处于情绪状态时,你的智商会降低。

焦虑、恐惧、兴奋、同情等。这些都是情绪。骗子调动你的情绪开始他的欺骗。我们经常看到和听到的联系骗局,大致有这些情况:

1。利用你的恐惧

比如在一些电话诈骗中,骗子会刻意伪装自己的身份来胁迫你掌握你犯罪的证据,胆小的人此时会陷入恐慌状态,会听从对方的安排,希望能脱离困境。

2。利用你对他人的怜悯

比如你在路边看到乞丐,即使你知道他们是职业乞丐,你还是控制不住给他们钱的冲动。这都是因为你的同情心。因为同情和感动会给我们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不仅会蒙蔽我们的智商,还会削弱我们的感官。

3。使用你的积极情绪,比如兴奋和快乐

积极的情绪有时会成为防御的漏洞。老人们说自己只是无欲无求的时候,却很少去思考生活中无欲无求似乎可以做的事情,因为人的各种欲望也会降低你的智商。比如平日里收到中奖短信,一般人可能不会相信。但“双11”之后,以“你在某电商中彩票中奖”为名发给你的诈骗短信,很可能会被人相信。

有关调动情绪行骗的例子太多了,骗局防不胜防,所以当有人试图调动你的情绪时,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理性,冷静分析问题。



03 利用你的“从众心理”

从心理学上讲,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从众心理。换句话说,法不责众。大家都会觉得这么多人就算错了也不会被惩罚。心理学表明,当70%的人做某件事时,即使不赞成,剩下的人也会和大家一起做。

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理学家实地调查后得出结论,这些追随者都认为,如果是好事,就不要抛下自己,即使不是好事,那么很多人也不会有太大损失。这种心理也成为了那些骗子的剥削点,他们会通过制造大家都在做什么的假象,让大家不自觉的入坑。即使在做很多选择的时候,骗子也不需要“相信”这类人的现实。只是告诉你很多人都在买这个东西,销量很好,或者很多人选择这样,你就会改变态度。

比如市场上有一些无良讲师,也是利用这种心理技巧圈钱。讲课的时候,下面的创业者可能听不懂鬼听不懂的东西。然后讲师问:“懂的请举手,让我看看。”这时候你发现大家都举手了,很多不懂的创业者也举手了。看到周围人都举手了,他想:我不举手,难道不是因为我智商有问题吗?让我也举起手来。接下来,讲师会寻找机会推广他的其他课程。这时,一般课程中会有支持...于是他又上钩了。因为一个从众心理陷阱,莫名其妙花了几万报了和自己业务关系不大的课程。值得吗?

网上打字兼职



04 面对当今职场如此猖獗的骗子们,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增强抵御诱惑的能力

面对各种诱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利益所蒙蔽。我们必须格外小心他人的慷慨,尤其是那些与我们不太熟悉的人承诺或给予的“好处”,我们不能因小失大。

《呼呼》的刘在电影里说:“能弯腰捡钱,谁还老老实实做生意?”从价值取向来看,如果个人只想尽快实现目标,很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想法。要改变这种观念,就要看到成功来之不易。如果我们想获得更多的回报,我们应该付出更多。

二、理性思考

诈骗分子经常伪装自己,以各种身份出现,让你放松警惕。这时候一定不能“跟着感觉走”,不理智。你应该多听、多看、多思考、多讨论。尤其是身在异国他乡,如果有人向你求助,不要放弃你的善良,但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有困难的时候找警察叔叔!

第三,多学习日常知识

在很多诈骗案件中,诈骗分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对相关事务缺乏必要的了解。比如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在给消费者退税时,会通过电信、报纸等权威部门公布。如果限制机动车退养路费,他们会在网络、报纸、电视上公开宣传,绝不会打电话说我要退你钱。这些都是骗人的。

建议大家平时多看书,多上网,多看看电视,多接触一些社会信息,因为现在是网络时代,信息闭塞很容易上当受骗。如果你了解过防骗知识,不要隐瞒,广泛宣传这些信息,共同防骗。



写在最后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说:“自古以来,欺诈行为在世界各地屡见不鲜,但这种欺诈行为经久不衰。”

因为世界上大多数人不相信真理,却主动相信自己想成为真理的东西。

这样的人什么也看不见,哪怕眼睛睁得大大的。

作者:丁,优质职场领域创造者,三毛专栏作家。com,全球人力资源智库、智联、猎聘等多家头部平台签约作者,高级人力资源经理,二级心理咨询师。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